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外合作辦學升級,英美各大教育品牌能否持續佔領高地?

文|Mavis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資源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著廣泛的流動與重新配置。眾多英美國際教育品牌的不斷進入,促進了中國國際學校的百花齊放,造就了行業的欣欣向榮。然而,在繁榮景象和資本熱潮背後,外國品牌能否持續保持優勢,佔領市場高地?

1.萌芽期:在探索中起步,外籍為主(1980-1989)

改革開放初期,封閉半封閉的國門打開後,我國教育對外交流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

1980年,美國大使館和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紐西蘭大使館共同建立了北京順義國際學校(ISB),是中國第一所完全採用國外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的國際學校。

1993年,國家教委發布的《關於境外機構和個人來華合作辦學問題的通知》,則為合作辦學走向正規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讓中國教育事業充分吸收借鑒世界文明成果的合作辦學。

2.探索期:外籍大力發展,國際部崛起(1990-1999)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量外企進入中國,吸引了大批的外籍人員進入中國就業,推動了外籍子女學校的發展。

1997年7月31日,國務院發布《社會力量辦學條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促進社會力量辦學事業健康發展。加之這一時期中國本土的高淨值人群的湧現,促進了民辦國際化學校的不斷發展。

此時,一些公立學校為滿足部分學生出國留學,備考SAT和托福的需求,開始成立國際部。

1995年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細化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性質、遵循原則、審批流程、辦學主體、證書及學位、領導及監督體制等,為合作辦學提供了直接可遵循的政策依據。

這一時期,合作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大力發展,公立學校國際部也嶄露頭角。

3.上升期:公立學校國際部膾速增長(2000-2009)

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高淨值人群不斷壯大。出國留學的火熱市場,催生了公立學校國際班或國際部的逐步開設,同時招生人數和招生範圍的靈活性贏得了更多的市場發展空間。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多外籍人員扎根中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數量也在持續上升。隨後多項政策法規陸續修改。

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與2004年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的頒布,使得中外合作辦學擁有了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這一時期,以提高辦學質量、規範辦學秩序為目的的合作辦學評估工作的啟動,使得中外合作辦學規模增長相對放緩、數量趨於平穩。

4.爆發期:轉型升級,民辦壯大(2010-2019)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教育規劃綱要,積極鼓勵探索多種形式利用優質教育資源,辦好若乾所示範性中外合作學校和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至此,中外合作辦學亦進入由“量”向“質”的轉型升級發展新時代。

2016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乾意見》,同年《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之後,民辦學校採用分類管理辦法,區分營利和非營利學校,進一步促進了民辦學校的蓬勃發展。

這一時期外籍學校數量已然接近飽和,新建國際學校較少選擇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的長足發展,其積極異塵餘生作用也日益凸顯。

40多年的發展和探索,中國國際學校遍地開花。社會大眾教育認知再次刷新,改變下一代的教育成長路徑使得社會大眾對國際化教育的需求個渴望日益強烈。民辦國際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在一、二線城市的遍地開花,轉向二三線城市生根發芽。

中英合作辦學的四種模式

英國品牌學校在中國辦學已經有二十餘年歷史,穩坐中國國際學校頭把交椅,部分英國頂級私校早已扎根中國,成為國際學校的主力。哈羅、德威、惠靈頓都等國際學校品牌入駐中國,大部分都希望能與資本合作落地連鎖學校。目前,中英合作辦學模式主要有四種:

第一,直投模式。

英國學校來到中國直接投資運營,比較常見的是雙語學校。

第二,合資經營。

英方與中方投資人按照股份出資持股,合作經營。中方合作夥伴建立重資產公司,負責校園建設運營的全部資金投入。英國學校佔股學校運營公司,並專注於將本校的教育理念與實踐、課程及商業模式移植海外學校。

第三,託管模式。

中方建立學校重資產及運營公司,負責校園建設運營的全部資金投入。英方作為管理運營方運作整體或部分的學校事務,獲取額外的管理費用。

第四,授權模式,即品牌加盟。

英國的學校提供品牌及課程體系,以最低程度介入海外學校,運營管理是由中方實施,以品牌授權費和學費比例計提作為回報。

中美合作辦學的四種模式

目前在中國k-12階段的中美合作辦學模式按照時間的發展出現了如下四種模式:

前期:互為姊妹校

合作校雙方之間進行學生的互換交流,但二者之間並沒有實際的科目和課程的合作。其合作方更多的是中國頂尖的國際學校,例如北京四中,廣東廣雅中學等。

發展中:中方引進美方學校品牌

在後期發展過程中,中美合作多為中方引進美國品牌方式合作。美國學校的部分課程在中國教授,還有一部分使用線上課程,但雙方缺乏深度合作,沒有師資派遣。

後期:部分高中採用“2+2”模式

隨後,部分高中採用“2+2”模式,學生在國內就讀兩年後,在國外完成11、12年級兩年的學習,並可以直接在國外升入大學。

近年:美國學校在中國開設分校

近年來,部分美國學校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開設分校。但對比而言,美國品牌進駐歐美國家趨勢更甚。目前,還有一些新型學校、美國公立及美國公立特許學校來到中國,與中方深度合作辦學,直接輸出課程、師資和品牌。

已經進入中國的美國學校,根據學校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會與中國合作方進行類似上述中英4種合作辦學模式中不同程度的深度合作(此處不再贅述)。

英國品牌在中國

伴隨著梅姨訪華,國際學校再刮英倫風,英式國際學校在中國進入強勢發展階段。因此新學說就已開辦和準備開辦的英式品牌國際學校進行盤點,發現這些學校來華勢頭迅猛,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據新學說數據統計,目前在中國中英合作辦學品牌及部分開設學校(或合作項目)情況如下表:

英國學校獨特的寄宿製教育以 “全人”教育與個性化的關懷與指導為核心,英國教育制度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以其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享譽國際的教育水準、多樣化課程設置、嚴謹的學風和一流的教學設施聞名全球。英國國際貿易部預計2020年前,進駐中國的英國學校品牌數目會翻倍,在國內開辦的校區將增加至50個以上。

英國學校因資金缺口、英國教育市場已經逐漸飽和化、社會原因、提高知名度等原因,逐步開展其全球化誇張。隨著越來越多的英國學校走向世界並紛紛在各國及地區辦學,英國學校呈現出全球化趨勢,中國已經成為其最重要的市場。

英國哈羅、惠靈頓、德威、墨爾文等優質教育品牌已在十幾年前已分別進入中國多個主要城市建立分校。目前英國品牌學校在中國的分布以北京、上海和廣東為主,近千年歷史的威斯敏斯特公學落地成都以及眾多英式品牌未來重點布局長三角地區的舉動,更加體現了英式品牌進軍中國的決心。

美國品牌在中國

美國國情及教育系統與中國大有差異。針對K12教育版塊的管理非常分散,美國教育部門發揮的力量非常有限。美國由六大委員會負責管理不同學區,不同學區有很大的自由度去管理學區內學校使用的課程,因此美國很難有將內容打包輸出到中國教學的學校,多以品牌輸出為主。

對比英式教育的全球擴張,美國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明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究其原因,首先,美國學校並不缺乏資金。美國教育特質包括突出的創新能力及獨特性,美國頂尖私立高中很多是社會人士及校友捐贈,美國對教育質量上的把控非常嚴格,注重教育品牌聲譽的保護。同時,美國私立學校股權分散,各方全力服務學校。加之,強有力的優質生源吸納能力等因素都大大削弱了美國教育品牌開設海外開設分校決心。

據新學說數據統計,目前在中國中英合作辦學品牌及部分開設學校(或合作項目)情況如下表:

不難發現,相較於英國品牌輸出的完善體制,美國品牌的不可複製性是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單一的品牌輸出會造成監管不力後對品牌聲譽的影響。

2019年2月,青島某國際學校因美國品牌方解除授權導致的200多名學生被迫緊急轉學的情況還在眼前,完善的運營監管和課程體系更是美國品牌在中國發展的有力保障。

總的來看,美國品牌自身還不具備擴張優勢。而英式品牌的大力進駐,使得優質教育品牌之間的競爭和同質化逐步凸顯。相較於早期大眾對於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哄搶,目前隨著大眾對國際學校認知的不斷提升,家長和學生的擇校眼光也變得更加挑剔。此外,部分二、三線城市依舊看重成績的“洋高考”同樣也限制了品牌國際學校的宣傳方向和生源選擇。從大的市場環境來看,優質品牌的逐步繁榮和擴張也使得其自身的部分優勢在市場中有所削弱,多元化的選擇可能降低了優質教育品牌的“市場溢價”。

中外教育合作的不斷深入給兩國帶來不少的機會和挑戰。值得注意的是,外籍品牌學校在中國辦學,完全複製母校並不是英式教育在中國傳遞的最好方式,與中國教育模式更好地融合,可持續、差異化地發展,才是英美品牌學校在中國的效率最大化。

未來,增強對國際教育的供給、分類引導和優化辦學區域、辦學層次布局,加強政府、社會、行業協會及媒體的各方監管以及發揮優質品牌教學成果的異塵餘生作用是全行業需要關注的重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