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擇校大戰圖鑒:六種學校體制,各有優劣

圖鑒這個詞,今年忽然紅了。百度了一下圖鑒是指“全面、系統、準確地用圖文形式記述……的工具書”。

作為關注國際化教育的媒體,“爸爸真棒”寫了很多的魔都、帝都的國際化學校和其中就讀家庭的故事, 今天我們想換個視角:“全景”呈現一下魔都整體的教育生態。

雖然蹭個熱點,冠名以“圖鑒”,其實還是很主觀的管中窺豹,歡迎砸磚、歡迎討論。

▲本圖是依照OCAS學校華曉杭校長的劃分、爸爸真棒做的“國際教育”學校的坐標圖——橫軸代表從左到右代表國際化程度遞增,數軸從下到上代表中國化程度遞增。

每年四五月,魔都一件全民共同關注的大事,就是“幼升小”,今年“幼升小”全面“公民同招”,更是增加了魔都父母們焦灼的心情,父母們都一腔懵逼的仔細掂量,怎樣才能在小學的起跑線上,就能保證十二年後把孩子直接送入哈佛,耶魯,或者複旦,交大呢?

而“幼升小”在高一級的小升初和初升高父母看來,一切都還算是毛毛雨(因為孩子還小,還有的是時間塑造),在他們看來“小升初”和“初升高”,才是真正面臨生死抉擇的緊要關頭。

俗話說,如果升不到好的初中,就不會升到好的高中;

如果升不到好的高中,就不能上985的大學;

如果不能上985的大學,就不能有好的工作;

如果不能有好的工作,就不能娶到或者嫁給好的人家;

如果沒有娶到好媳婦嫁給好人家,孩子將來就不能上好的小學…

您別笑,雖然這樣的邏輯看著很好笑,但可憐魔都的父母們,不都是在這樣的焦慮和糾結中一代代重複嗎……

公辦和民辦教育資源都異常豐富的魔都,都有哪些類型的學校?

人口階層眾多又複雜的魔都,你想選的學校在哪裡?

作為父母的你,又在或想在哪一個群體裡戰鬥?

且看今天的“魔都擇校大戰圖鑒”,並請期待下周帝都圖鑒。

第一種學校

純外籍子女國際學校

無可爭議,通過名字就知道,純外籍子女學校的敲門磚,是孩子一定要擁有一本外國護照或者父母有一方是外籍。沒有外國護照,一切免談。

純外籍子女學校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有充足的經濟條件。外籍子女學校的學費一般10-30萬一年,還不包括校車,午餐,各種體育活動等開支。

外籍子女學校的第三個條件,是區分為美式教育、英式教育、新加坡教育和港式教育……五花八門的教育體制供父母們選擇。

學校

優勢

大多數學校內部中文作為“外語”來學習,所有主課教師全部是英語國家外聘教師,妥妥保證孩子一口流利外語。

國際化的教育理念,給孩子比較人性化的發展,孩子未來去國外讀書可以做到無縫銜接。

學校不以升學率為主要目標,因為都是外籍,未來在世界各地自己祖國上大學都好說,除了美國的。

學校

劣勢

國際化的教學必然弱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吸收,影響中文的學習和使用。

外籍子女流動性很大,孩子很難交道至親至密的朋友,保持終身友誼。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父母們大多是塑料花友誼,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觀念不同;再加上生源流動嚴重,很難固定父母友情。

第二種學校

可以同時招收外國籍和中國籍的“貴族”國際化學校

這裡所提到的“貴族”不是指家庭出身貴族,而是指學費十分昂貴,一般在15w/年以上。

以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辦學,這類學校吸引的大多是擁有外國籍的中國孩子和經濟條件十分闊綽的中國籍孩子。

學費相對純外籍子女學校不相上下。仍舊是以英語國家的教師為主要教學力量,沿襲西方教學體制,符合擁有國際化教育理念的上中產和富豪父母的選擇。

學校

優勢

學生私下裡可以講中文,上課則以英文為主,孩子可以講流利的英文。

中文的重要性有所增強,孩子的中文水準可以在線。

生源的流動性也比較大;去國外讀書也可以做到無縫銜接;

名校升學率比較高—外籍護照加上中國父母在教育上的期望,孩子的名校申請率高;

學校

劣勢

學校裡追求和講究國際化教育理念,回到家與父母的純中國教育理念相碰撞;

孩子不明白家長中華傳統初衷,家長不明白孩子國際心情,互相吵架和互相學習;

生源流動性大,一個是出國讀書走掉一批;一個是家長選擇太多,頻繁換學校一批;

家長容易攀比和分層---會英語的國際化視野的上中產為一組;不會英語的,豪擲千金的富豪們為一組;

第三種學校:

有國際化教育理念的昂貴雙語學校

這種學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上海這幾年開花結果,越來越多。

這種學校符合當前大多上中產階層父母的心態,既想孩子們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又能夠不忘中華祖宗們的傳統文化,中西平衡,中國文化和西方理念孩子同時擁有。

這些學校首先都是位於魔都聚集大量中產的區域附近,以某個小區或者開發商的大名來命名學校,學校的硬體設施比較高大上,學費在5-15萬一年。

課程中中文教學比例明顯增大,但是也有一些科目的教學以英文為主。期望孩子們在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中思考,自己理解並融合中西理念。

學校

優勢

中文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確保中文水準能夠保持比較高的水準;

英文同樣在學校耳濡目染,有歐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體驗;

中西方文化的同時碰撞,有些孩子如果打通了中西任督二脈,很可能是未來領袖和精英。

校長一般對中國教育和西式教育都非常了解,辦學理念有效結合兩種體制;

學校以美國高考或者英國高考課程為主—英語教學比例佔了優勢;中產父母的國際視野側面助攻;

學校

劣勢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每個孩子一天都有24小時,所以中文和英文齊頭並進的教育必定會顧此失彼。

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小學和初中最適合讓孩子兩方面教育均得到體驗;

到了高中,隨著孩子自身理解力的提升,或者偏向於中式教育,或者出國接受西方教育,所以建議高中一定根據孩子教育分流;

學校的升學率要求高,孩子的升學壓力大。

第四種學校

口碑好到爆炸的民辦學校

上海的民辦學校,或者叫做私立學校,近些年以較高的國內名牌大學升學率而名聲大做,各類生源趨之若鶩。

這類學校辦學初期的主攻目標就是高考,學費相對來說也比較實惠。所以也是上海多數家庭的主流選擇。

這類學校也會增添一些有國際色彩的課程或者教育方式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但是不能佔主流。因為升學率的嚴格要求,還是不能太任性。

選擇這類學校,不考慮留學或者國外就讀,一門心思主攻高考,倒是目標更加明確和清晰。

學校

優勢

小升初、初升高然後參加國內高考,目標明確清晰。

家長意願和目標清晰,學校學習氛圍濃厚。

學生流動性小,容易交到很多好朋友,甚至一生的摯友。

也會接觸到一些國際教育理念,有新鮮的感覺。

教師教學目的明確,最大化傳統中國教育,教學任務完成率高。

學校

劣勢

作業多,玩樂時間少。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沒有國際化教育背景,如果高中改變主意出國,英語學習耗費時間長。

第五類學校

市重點和區重點的公立好學校

在今年夏天以前,不得不說,民辦口碑炸裂的學校一律朝南坐隨便挑選學生的;現在不得不站起來也吆喝幾嗓子,因為優秀生源有可能與公立重點學校要平分天下了。

區重點和市重點公立學校,是國家教育資源的最好利用,也是培養國家棟梁之材的最好發源地。首先,如果是重點學校,以上海的經濟實力,公立學校的硬體設施都非常不錯。

趨之若鶩報考的很多公立名校,也有很多優秀的生源,加上極其實惠的學費,是孩子有學習潛力的普通家庭,或者精明家庭的選擇。

這類學校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理念上傳下達,也在不斷創新和更新。

教育的主流思想還是以傳統的教育模式為主,做練習題,做模擬題,將高考和中考入學率作為唯一衡量標準。

學校

優勢

學費實惠,與高大上的學校硬體設施相比,性價比極高。

生源優秀,學習目的單純。

生源水準背景相似,容易交到好朋友。

最大化體驗和學習中國傳統教育的優勢,對未來在國內體制內事業發展帶來極大便利。

學校

劣勢

一心只為升學率而準備的學習,忽略了孩子在成長中應該擁有的樂趣。

傳統的教育理念,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從為輔,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受到壓抑。

第六類學校

普通的公立學校

在上海,這類學校有時候會被鄙視的稱作菜場小學或者菜場中學。

實際上,作為教育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上海,普通的公立學校正在經歷著國家整個教育體制改革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慢慢學習西方的教育理念————快樂教育,三點放學,沒有作業。對於全國焦慮指數最高的魔都家長群體,除非家長的內心特別強大,或者家長們自己有著豐富的教育背景和資源,家長如果將孩子整整十二年放在普通的公立學校完成學業,需要對自己的娃有非常強大的信心。

但是,正在經歷著改革的公立學校,在未來的教育發展路線上,孩子在學校的教育會培養成什麽樣的人才,我們都不得而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來選擇。

六種學校體制的擇校大戰,你準備或者正在哪一種學校參與戰鬥?

無論怎樣,作為經濟發達的城市,財富不斷增加的上中產,房價漲到逆天的社會行情,怎樣保住自己的階層?怎樣保住自己的財富?怎樣讓孩子也能享受這樣的財富?是中產和富豪父母們每天最焦慮的。

我們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存環境留給自己的孩子。

所以,無論是哪一個教育階層,都一樣在焦慮著。

至於你最後選擇了怎樣的學校,只要你捫心自問,這是適合我的教育理念的嗎?這是適合我的家庭經濟條件的嗎?這是適合我的孩子性格的嗎?

如果都符合,那麽就拚盡全力讓孩子去考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