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辣條上“黑榜”的台前幕後:產值過百億 安全問題從未間斷

本報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導

當南北兩派的辣條大佬握手言和,商討行業標準之際,3?15晚會再次將目光聚焦到這個“五毛錢”的產品。在2019年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部分辣條生產企業“髒亂差”的生產車間。

對於 3?15晚會上所曝光的問題,有辣條協會之稱的鄭州平江商會秘書長執行會長李長根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央視所曝光的問題感到觸目驚心,下一步協會將加強會員企業的規範生產意識,同時也號召對非會員企業自查、自律。

記者了解到,在3月15日當天,蘭考縣食藥監局連夜將涉事企業封停,企業負責人已被控制。蔣政/攝影

根據國家及各地食藥監局的抽檢數據顯示,自2015年至今,河南和湖南在身為辣條大省的同時,也是不合格辣條的重災區,其中河南不合格辣條產品通報佔總批次的比重超過40%,而河南和湖南總計佔比超過70%。

對於辣條率登黑榜的問題和矛盾,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辣條的加工工藝簡單,使得作坊式的黑工廠屢禁不止;另一方面,辣條行業發展至今,從未有過全國統一的食安標準,這也加重了辣條行業的混亂。

辣條作為伴隨孩子成長的零食,在1998年誕生於湖南平江縣,而後也成為了當地重要的產品之一。在辣條產業萌芽之初,幾乎全由中小企業生產,當時對辣條這類調味面製品並無特殊要求,這使得此類產品遊走於各類小型商店和地攤中。

曾有地方媒體對辣條作坊進行了暗訪,根據其計算結果,一個最小規模的辣條生產線僅需要3000元,一包“5毛辣條”其生產成本甚至不到1毛錢,而進了商店一般賣到5毛甚至1元。

在2005年,央視首次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在辣條中使用了違禁添加劑富馬酸二甲酯,使得辣條的食安問題呈現在世人面前。2007年,辣條的創始地平江則被原國家質監總局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

實際上早在2001年,平江縣的監管部門就注意到辣條行業在當地的迅速發展,並開始對其加強監控,嚴厲的監管迫使部分商人和廠家將目光轉向省外,這也就誕生了辣條的第二故鄉河南。

河南的問題辣條廠眾多,僅2015年,鄭州監管部門就銷毀了超過70噸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辣條。同年,安徽省食藥監局約談了省內49家辣條企業,發現99%的標簽標注不合格,多數產品的名稱和內容嚴重不符,責令整改。

對於央視跟蹤的“蝦扯蛋辣條”,記者注意到,曾有媒體對被通報的問題辣條進行統計,被通報的生產商中,僅有不到40%的生產商對問題產品的商標進行注冊。

“辣條屬於低成本高利潤產業,此前沒有規模,國家沒有重視,但現在已經有了幾百億元的規模,關係到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和健康。因為其工藝簡單,門檻低,作坊企業很容易進入,但是辣條已經滲透到青少年群體,對社會安全存在嚴重的潛在威脅。”快消品行銷專家路勝貞說。

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調味面製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明確辣條(調味面製品)國家標準進入“落地”準備階段,辣條行業的加工標準問題有望解決。

(編輯:顧瑩 校對:顏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