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衛龍辣條在湖北抽檢不合格 廠家:在河南就合格

  衛龍辣條抽檢不合格 廠家稱標準不同

  湖北省食藥監局公布衛龍辣條違規使用添加劑;衛龍回應稱完全合法合規,將提起行政複議

  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官方微博發聲明稱衛龍辣條產品合法合規。微博截圖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發布辣條抽檢情況通報。網站截圖

  近日,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份食品安全抽檢結果,親嘴燒、小面筋(俗稱辣條)在內的多批次食品被列入違規使用添加劑的名單,或將面臨下架和召回處罰。

  昨日,生產廠家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君泰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衛龍產品遵照河南省地方標準,合法合規,將對湖北食藥監“不合格”鑒定提起行政複議。

  記者注意到,由於各地對辣條歸類有不同,且尚未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因此對添加劑使用規定也不一致,從而引發此次爭議。

  食品衛生專家鍾凱表示,辣條的產業年銷售額已達500億之巨,但是所適用的食品類別以及相對應添加劑適用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呼籲根據辣條的生產實際,修正標準,讓該產業產品可以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

  湖北省食藥監局通報衛龍違規使用添加劑

  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資訊公告。在所抽檢的11類食品643批次中,不合格樣品21批次。其中,包括衛龍、謝博士、小鵬食品、香鐺鐺、鍾芹輝等品牌的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

  公告顯示,衛龍品牌的親嘴燒和小面筋均被抽檢查出存在違規添加的情況,兩種食品均含有山梨酸和脫氫乙酸,而標準要求為不得使用。據資料顯示,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為食品防腐劑。

  目前,湖北食藥監部門已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

  工商資料顯示,衛龍辣條的生產廠家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衛龍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4年9月9日,所在地位於河南漯河,經營範圍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農產品銷售(不含棉花、煙葉);食品生產新技術的研發等。

  衛龍回應嚴格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生產

  昨日凌晨,衛龍公司認證微博“衛龍食品”發布聲明,回應關於其公司產品含有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致使辣條“抽檢不合格”的情況,稱其公司產品“完全合法合規”。

  “自2007年開始,調味面製品(辣條)一直執行河南、湖南等地方標準。”衛龍公司聲明稱,該公司嚴格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及食品生產許可依法依規組織生產,河南省地方標準現行有效,市場上執行河南省地方標準及執行企業標準的產品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根據河南省2007年發布的《河南省地方標準 調味面製食品(DB41)》,調味面製品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而根據該標準,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均可用於糕點類、膨化食品類,因此上述兩種添加劑可用於辣條。

  昨日,河南省食藥監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目前《河南省地方標準 調味面製食品》“沒有被廢止”。

  ■ 追訪

  能否用相關添加劑辣條歸類來決定

  為何衛龍辣條異地抽檢,會出現“不合格”的情況?

  湖北省食藥監相關負責人高先生表示,辣條是調味面製品的俗稱,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這兩種食品添加劑可使用的食品類別,不包括調味面製品。“沒有這個類別就是不能添加。”他說道。

  “這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是標準適用的問題。”高先生指出,上述兩種食品添加劑若在適量範圍內合法使用,幾乎沒有安全風險。

  但按照河南地方標準,將辣條歸入“膨化食品類、糕點類”,則可以添加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這兩種防腐劑。

  記者查詢發現,關於調味面製品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國家標準尚未落地。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調味面製品》(征求意見稿)認為,調味面製品食品(俗稱辣條)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方便米面製品的規定。而如果辣條被列為方便米面製品,則不能添加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

  衛龍公司總經理曹君泰堅持認為,衛龍產品合法合規,但對於湖北省食藥監的“不合格”通報,如果不采取行動可能面臨行政處罰。他稱接下來將會積極和湖北食藥監進行溝通,並對“不合格”鑒定提起行政複議。

  曹君泰表示,目前其所屬商會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擴項”,將“辣條”納入可添加防腐劑的範圍中,擴項事宜正在進展中。

  ■ 背景

  辣條標準尚未發布添加劑難題待解

  事實上,厘清辣條的食品類別,成為了認定其添加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這兩種食品添加劑是否合規的決定性因素。

  食品安全專家鍾凱表示,辣條的產品類別一直沒有明確的定位。按照業內統計,辣條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500億之巨,但是這個龐大的食品生意能不能使用食品添加劑,還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隨著辣條近幾年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在其創新過程中,沒有相應產品標準的情況比較容易出現。“過去幾年,年年都有辣條被查出來超範圍使用添加劑,最常見的就是防腐劑和色素。”他說道。

  記者梳理發現,多地對辣條能否使用添加劑有不同的標準。

  按照河南的地方標準,“辣條”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應根據GB2760對糕點類、膨化食品類的規定;湖南省頒布的地方標準,則規定“辣條”使用添加劑應該按照GB2760中對“中式糕點”的規定。重慶市2017年9月發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調味面製品》(DBS50/028-2017)中又寫道:“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GB2760、GB14880和相關公告的規定。”

  河南省津津友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鍾惠隆表示,常常會出現完全一樣的產品,可能在不同省份銷售出現不一樣檢測結果的情況。

  據新京報此前報導,從2015年到2017年6月,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上了食藥監局的“黑名單”。在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是主要原因。“調味面製品”和“湘式擠壓糕點”都未能幸免,而這些通報多是存在於異地抽檢中。

  事實上,辣條產業的迅速發展和過程中表現出的管理問題已經引起國家重視。

  去年6月8日,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面製品標準”制定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就組織了專家團走進辣條龍頭企業做調研,為與之相關的國家標準制定做準備。

  今年5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調味面製品(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目前意見征集已截止,但最終標準尚未正式發布。

  鍾凱說:“應該根據辣條的生產實際,考慮哪些添加劑是有必要使用的,這其中有哪些是已經可以用的,不可以用的就需要擴項。現實就是,這麽大的產業,需要用添加劑,需要規範地用。”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露曉 實習生 徐靜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