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小貼士:夏至進補主要講究一個「清」字

原標題:養生小貼士:夏至進補主要講究一個「清」字

  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鹹、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日前,省中醫博士生導師張偉介紹說。

  夏至一過,氣象就該熱了,人們要趁這一天來一個心理轉換,做好寧心靜神的準備。老話說,心靜自然涼,中醫認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心神寧靜,疾病自然不敢來擾。現在,隨著農耕時代的一去不復返,夏至節也被一年四季豐富的現代節日取代了。但是大自然賦予夏至這個節氣的特點並沒有改變。人們要養生,必然要順應並遵循大自然的客觀規律。所以,夏至養生首先是養心。《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意思是,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對外界事物要保持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這樣可以使氣機通泄 ,否則更容易生熱,使夏天熱邪濕邪趁虛而入,致人體患病。

  我國自古民間就有「嬉夏至日,困冬至夜」的說法。意思是夏天的白天可以多工作活動一些時間,早起晚臥;而到了冬天,夜眠的時間就要長一些,早臥晚起,這是順應季節特點和陰陽變化的要求。因為,由於夏至晝長夜短,陽氣盛極,陰氣初始,人受其影響,睡眠時間自然縮短,但這並不影響人體健康,因為順應就是對身體最好的養護。在順應自然的過程中,陰陽得以保持動態平衡。是謂合理作息,順陽護陰。

  夏至時節,一般選用溫和、中性,甚至略帶點涼性的食物進行補益,維持體內陰陽平衡,防「苦夏」並增強身體抗病能力。比如中藥地黃,乾地黃味甘苦,性微寒,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的功效,同時可以益腎,特別適合夏至進補。「防苦夏吃吃鴨」一語道出鴨肉在夏至進補中的重要。鴨屬水禽,性寒涼,中醫講「熱者寒之」,所以鴨肉進補不僅適合體內有熱的人,也適合處於夏季的大多數人們,鴨肉中的優質蛋白不僅補益,對增強人體免疫力也有良好作用。與濃墨重彩的冬至進補相比,夏至進補主要講究一個「清」字,補品宜純、宜淡,是謂清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