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惡露多久排乾淨?晚於這個時間可不行,產後做到這5點儘早排乾淨

文|福林媽咪


無論是何種分娩方式,都會產生惡露,這是由於分娩後,子宮內膜開始脫落,帶著血液以及胎盤碎片等壞死的一些組織向外排出,也可以理解為宮腔在進行自我清潔。

惡露相當於子宮自我清潔時產生的「垃圾」,寶媽可以通過觀察惡露的狀況,了解自身恢復的如何。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媽的子宮在恢復,並且伴隨著宮縮向外排出惡露。可以通過觀察惡露的顏色及性狀判斷自身的恢復情況。

產後第1周:此時惡露顏色鮮紅,大量血液和小血塊,稱為「血性惡露」,量多、有血腥味;

產後2周-3周:從第一周過渡而來,由於身體在不斷恢復,血液量逐漸減少,顏色沒有之前的紅,變成淺紅色的漿液,被稱為「漿性惡露」,有黏性;

產後3周以後:血液量明顯減少,所以不再是紅色了,變為白色或淡黃色,排出的是大量的白細胞、蛻膜組織、表皮細胞以及細菌,變得更加黏稠,被稱之為「白色惡露」。

產後大約4-6周可以完全排盡,不過排惡露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時間也並不是特別固定在哪一周就會排出什麼樣的惡露,但如果惡露久久排不凈,並且超過6周,寶媽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了,因為有可能是以下4個原因:

①由於一些特殊情況,部分胎盤或其他蛻膜等組織物沒有被醫生清除乾淨,導致殘留在子宮內排不盡,血量大,還有血塊,並且寶媽肚子痛,這是寶媽自身沒法干涉的一個原因。

②宮縮無力,宮縮也是可以促進排出惡露的一種「力量」。在孕育寶寶的時候,子宮形狀變大,寶寶出生後需要縮小恢復,而宮縮速度慢、無力,也會導致惡露遲遲排不乾凈,多半是寶媽氣血虛造成的。

③受涼導致氣血凝滯,惡露排出不暢。

④個人衛生不注意,導致宮腔感染,致使惡露增多,發出臭味。

所以寶媽在坐月子期間,如果想儘快使惡露排乾淨就得促進自己的宮縮,避免發生感染和氣血凝滯,所以寶媽做到這幾點,才能儘快將惡露排除乾淨:


一、堅持母乳餵養

寶媽可不能小看了母乳餵養,不僅可以為寶寶提供營養,還能對自己有很好的幫助。當寶寶吸吮時,會刺激寶媽宮縮,利於寶媽恢復,惡露也能儘快排出。

二、避免受涼

不碰冷水、注意保暖,惡露排出也需要氣血帶動,如果寶媽在這時候受涼,極易導致氣血凝滯,寶媽會因為惡露排不出而加重腹痛,並且排不乾凈。


三、儘早下床活動

「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儘早活動才能通筋活絡、舒暢氣血,所以儘早下床活動才能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儘快將惡露排凈,也利於產後恢復。


四、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產後一定要保持清潔,一般產後在醫院時,護士會為寶媽進行消毒,回家後也要保持清潔,分娩方式不同,清潔方式也不同。

自然分娩寶媽:回家後可以立刻洗淋雨,時間不能過長,防止著涼。不要盆浴防止感染,影響惡露排出。

剖腹產寶媽:回家後由於肚子上還有傷口,為了避免傷口感染,可以採用擦洗方式,保持身體清潔,才能減少感染的機會。

無論何種分娩方式,寶媽在月子期間都應該注意自身清潔,勤換衣物、勤換衛生棉,以防感染導致惡露異常情況的發生。


五、注意飲食

月子期間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通過食物,加速自身排出惡露,健康又沒有副作用。

簡單小秘方:

山楂紅糖水:取5-7顆山楂和20克益母草,入鍋加水燒開後,加入紅糖小火煮至紅糖完全融化。分兩次喝下,一定要趁熱喝。

山楂幫助開胃,讓寶媽更有食慾,也有化瘀的功效,紅糖和益母草都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寶媽儘快排凈惡露。

月子期間,寶媽照顧小寶寶的同時,也一定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注意惡露的狀況,如果長時間排不乾凈就要去醫院詢問醫生具體情況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