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性的光輝:司馬光躬修《資治通鑒》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作者:喬永勝

說起司馬光,大家腦海裡一定會浮現出那個鎮定自若、智救溺水同伴而砸缸的小孩兒。與司馬光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還有一部被史家稱道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按照古代知識分子“立德,立功,立言”的最高要求來說,司馬光的一生可以說臻於化境。翻檢歷史的故紙堆,還發現司馬光是位把做官、做人與做事完美統一的典範。

常言說,做官先做人,做人看做事。我們就拔開蕩滿灰塵的歷史,來看看這位少小就演繹了資質稟賦異於常人的名家,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啟示。

(一)緣起

司馬光,字“君實”。

六歲那年,想吃青胡桃的司馬光,讓姐姐幫他剝,正巧姐姐有事走了。女仆就用熱水把青胡桃泡軟、剝開。姐姐回來後問是誰給剝開的?司馬光撒謊說是自己。這事兒正好被父親撞到,父親嚴厲地訓斥到“小子何得謾語!當初給你取名‘光’,就是怕你浮躁,才取了‘君實’為字,沒想到你還是敢撒謊。”司馬光被父親的怒火嚇住了。

這次事件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從此“實話實說”四個字,就成了他的人生信條。

然而,人的一生不知要說多少話,而能堅持一輩子不說假話是何其難啊?當代人甚至把不說假話當作做人的最底線,可以想見司馬光一生做著一種什麽樣的堅守!

正是這個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讓司馬光終其一生遠勝於常人,但卻又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二)政績

作為一個出生官宦門庭的子弟,司馬光有著比別人對官場多一份的熟稔,對人情世故多一份的認真。

15歲上他就因恩蔭當上了郊社郎,但他總覺得這不是進入官場的正途。他相信自己有智慧能剝開官場這個“青胡桃”!於是,二十歲那年,他在科考中以進士甲科的成績,被授以奉禮郎,華州判官之職。

由於父親在杭州做官,他便請命要求改任蘇州判官,以便在雙親跟前敬孝道。後來,在權知韋城(治所在今河南東)縣事時,也得到了“政聲赫然,民稱之”的美譽。在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龐籍去世後,他更是把龐籍的妻子拜為母親,撫養龐籍的兒子像撫養自己的親兄弟一樣,當時人們一致認為司馬光是一個賢德之人。

然而,道義上的付出並沒有對司馬光的仕途有多少助益。在從政的近二十多年時間裡,司馬光只能無奈地在官場上磕磕碰碰地盤桓著。正是在這種曠日持久的銷蝕中,司馬光把目光投向了鑽研歷史。其實,從小就嗜讀《左傳》的他,知道歷史裡蘊藏著什麽。如果一個人想磨礪自己,那麽,就在浩如煙海的故事裡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答案吧!

因此,當自己的朋友王安石舉起變法的旗幟,一改本朝舊製時,司馬光雖然不讚同變法,但卻為了在朝堂之上保留自己的觀點,竟然只是反轉身去,請求神宗讓他“退居洛陽,專事著史”。

在長達15年裡,司馬光埋首浩如煙海的古籍之中,嘔心瀝血鑄就了鴻篇巨製《資治通鑒》,終於登上了中國史學的最高峰。

(三)做人與處世

或許有人會說,司馬光這種水路不通走旱路的為人處世之道太過圓滑。

在我看來,這正是他的大仁大智之處。司馬光為了捍衛自己的思想,不在政治上與朋友爭個你死我活,而是通過一條柔韌迂回之道,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坦途。

其實,在古代的官場上,特別是文官政治最活躍的北宋,知識分子的經世致用之術,不是在官場上問達,就得在學術上造詣。

當初司馬光修史的目的就很明確,主要為皇帝服務。他說,現有史籍,浩如煙海,就算是一般老百姓空閑時間很多,但也極少有人能將這些史書讀完。皇帝日理萬機,更不可能有時間來讀完這些史書了。如果能從歷史中找出“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的東西,那麽就可以讓皇帝短時間內明辨是非、清腦明目。

《資治通鑒》之成書,也可以看作是他在勸誡神宗“祖宗之法不可變”遭拒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另一種勸諫。他通過修史,探求古今之變,表達自己的政見。一篇篇“臣光曰”,把自己的政治主張表述的淋漓盡致。窮究到底,司馬光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政治觀點,當他後來重登相位後,立刻就果斷地廢除了新法。

(四)民意政聲後

我無意對王安石變法進行褒貶。

但透過這段歷史,我看到的卻是司馬光的政治堅守,還有為民憐民的普世情懷。他反對變法,是從其愛民,寬民和重農立場出發,主要反對的是新法中的苛民與傷農條款,反對變法中任用奸佞小人想方設法掠奪百姓。

當神宗逝世時,司馬光出現在赴喪的路上,到處都有百姓夾道歡迎,百姓企求道:“您不要返回洛陽,留下來輔佐天子,救救百姓吧。”看到生活在水火中的百姓,司馬光的心深深震撼了。他以自己病弱之身重返政壇後,抱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勁頭,帶病處理各種事務,不分晝夜地工作,不遺余力地查糾變法中的問題。

一年之後,竟然溘然長逝。司馬光逝世的噩耗傳出,“京師之民,罷市往吊,粥衣以致奠。巷哭以送喪者,蓋以千萬數”。

(五)人性的光輝

今天,我們站在階級立場看司馬光,以為他代表的是大地主階級的利益,但當時的百姓卻不這麽看,他們把司馬光奉若拯民於水火的神主,為他畫像立碑。

其實,老百姓看人,從來只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他們看重的是司馬光的品性,那種為朝廷為百姓的不善其身,肝膽相照;那種與朋友休戚與共,榮辱不驚的坦然。他們看重的是司馬光的韜略,那種穿透歷史塵埃的深邃,靜心修為的自若;那種重視倫理綱常的仁義,體恤民情的真摯。他們看重的是司馬光的本分,儉樸持家,重情重義,仗義執言,本色自然。

正因為他的這些可敬可貴的品質,成為做人的一道標杆。所以,我們在穿越百年後,仍然被他的那些故事所吸引所感動,口耳相傳、銘記於心,這大概才是立世做人真正需要的。

【作者簡介】喬永勝,致力於用現代視角檢視歷史人物,更多還原人性的寫作。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古代女子的姓名趣談:她為何叫“劉三姐”?

聊聊司馬家的家風,司馬懿如何教育子女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