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要長生,小便清,這些方法需記牢

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謝後糟粕的主要途徑,與肺、腎、膀胱等臟腑的關係極為密切。小便通利與否,直接關係著人體的功能活動,所以古人十分重視小便衛生。蘇東坡在《養生雜記》中說:「要長生,小便清。」

注意飲食調攝

《老老恆言?便器》中指出:「或問通調之道如何?遇謂食少化速,則清濁易分,一也;薄滋味,無黏膩,則滲泄不滯,二也;食久然後飲,胃空虛則水不歸脾,氣達膀胱,三也;且飲待渴,乘微燥以清化源,則水以濟火,下輸倍捷,四也。」

可見,飲與食要調攝適當,不暴食暴飲、少油膩、食久後飲等,對於通利小便,保持小便清利、保護腎功能很有好處。

及時排小便

小便宜及時排出,而不要強忍不解,否則會損傷腎與膀胱之氣,引起病變。

《老老恆言?便器》亦指出:「欲溺即溺,不可忍。」久忍小便可發生足膝作冷,甚至可成五淋之證,使排尿時淋漓不盡或尿時疼痛。

古人認為小便時不要強力屏氣下行,如果過度屏氣用力,可損傷腎氣發生足膝作冷、癃閉等病症。現代醫學認為,經常憋尿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憋尿會造成膀胱過度膨脹充盈,引起下腹脹痛不適。若經常有意識地憋尿,膀胱逼尿肌張力減弱,會導致排尿困難,引發尿瀦留;如小便經常不及時排出,會造成膀胱括約肌鬆弛,出現功能失調,特別是中老年人極易導致尿失禁;經常憋尿還會使尿中有害的物質刺激膀胱黏膜上皮細胞,誘發膀胱癌。若尿中細菌上行,會引發尿道感染及腎盂腎炎等病。另外,還可能因膀胱膨脹擠壓直腸,引起便秘和女性子宮後屈而影響經血排出,甚至影響生育。所以,排尿要順其自然,強忍不尿或者努力強排,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養生家認為,飽時腎氣充足,可以隨意站立而解,飢餓時體力相對衰減,應採取蹲式排尿。《老老恆言?便器》指出:「飽則立小便,飢則坐小便。」因為「飽欲其通利,飢欲其收攝也」。年老之人,還有久病臥床、身體虛弱的人,最好也坐馬桶排尿,以免排尿時腹壓突然降低,外周血管快速舒張,引起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暈厥。

古人又指出,夜間者小便時要仰面睜目,不要閉目惺惺,否則易發生暈厥。現代醫學中有一種「排尿性暈厥」,即在排尿時由於血管舒張和收縮障礙,造成大腦一時性供血不足而致的突然暈倒。其誘發原因很多,但與排尿時過度用力,以及體位的突然改變是有關係的。

提肛振腹促排尿

尿頻尿急、排尿不暢、疼痛、滴瀝等是中老年人常見癥狀,西醫歸結為攝護腺增生,嚴重時造成尿瀦留,必須機械導尿才能解決痛苦。中醫認為,上述癥狀與腎虛陰陽失衡、開合失調有關,通過健腎調補陰陽,可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長期練習可有效改善癥狀。

提肛方法:

每天臨睡前以及清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意念集中於小腹部,隨著呼吸,會陰部一提一放,一緊一松20次。採用順腹式呼吸,呼氣時用力收腹上提會陰,吸氣時隨著腹部突出放鬆會陰,然後立即排尿。

振腹方法:

先用食指、中指按摩肚臍下1.5寸(氣海穴)、3寸(關元穴)、4寸(中極穴)三部各1分鐘,然後用手掌斜擦兩側腹部10~20次,接著用手掌橫擦骶尾部(肛門向上一掌寬處),均以熱為度。最後,單掌按在肚臍與恥骨聯合處按壓並上下振顫,逐漸加壓增加振顫幅度。有尿意後必須立即排尿。

要長生,小便清,這些方法需記牢

要長生,小便清,這些方法需記牢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要長生,小便清,這些方法需記牢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要長生,小便清,這些方法需記牢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賈佩琰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要長生,小便清,這些方法需記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