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居然會撒謊還不認錯,是教育方式出問題嗎?

西西的女兒已經3歲了。這天,她回到家,發現家裡的沙發又被畫花了,她把女兒叫了過來,嚴肅地問到:

“媽媽已經說過,不能在沙發上畫畫的。你忘記了嗎?”

“不是我,是爺爺畫的~”女兒脫口而出說到。

西西一聽就知道孩子明顯是在撒謊,頓時又是生氣又是著急:“孩子居然開始學會說謊了!人家說三歲見老,現在就會撒謊,以後長大了還得了!”

“誠實”是很重要的品德,寶寶如此“睜眼說瞎話”是教育亮紅燈了嗎?為什麽這麽小的孩子就會說謊了?要如何正確應對孩子撒謊?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件事。

一、寶寶說謊,是教育出問題了嗎?

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寬心,孩子說謊是完全正常的。根據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Kang Lee 的研究:

2歲的孩子中,已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80%的孩子都會撒謊了;到7歲時,孩子們甚至可以說的很好,以至於父母通常都難以分辨真假了。

學齡前的寶寶開始撒謊,基本上跟道德無關,它是孩子心智發育的一個體現。

撒謊的年齡越小,甚至還被證明心智發育越快,因為從心理理論來講,會撒謊的孩子也展現了她具備了更好的思考能力。

比如:肯定是懂得了規則的;能夠區分人們有不同的觀點,了解對方想聽到什麽的;更加要有精密的表達來掩蓋,這些都是高階的認知能力。

二、寶寶為什麽要說謊,我們又改如何引導?

(1)不能區分現實和想象

孩子需要到5歲後,才慢慢可以區分“想象”和“現實”。在這之前,他常常對現實和幻想產生混淆,特別會把自己的想象當成事實,並“自以為是”地告訴他人。

比如說孩子明明不會滑冰,但卻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有滑冰鞋,經常在滑冰場玩。實際上可能是他見過“滑冰”的場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將內容描述出來是在表達自己喜歡滑冰。

爸爸媽媽這樣做:既然謊言只是他豐富的想象力產生的,我們應該給予一些寬鬆的氛圍,去理解謊言背後真正的意思,幫助他區分幻想與現實,並做出正確的表達。

比如孩子說自己有滑冰鞋,經常去滑冰。你知道他在撒謊,可以這樣告訴他:“我知道你很喜歡看別人滑冰,但你並沒有滑冰鞋也沒有真的玩過。你是不是自己也很想玩呢?那我們找個時間一起去試試吧!”

(2)自我保護或逃避責任

有時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才說謊,因為孩子有了強烈的不安才會害怕承認;或在以往的經驗中,認識到承認或說實話的結果,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心中害怕。

就像文中開頭提到的西西,一開始女兒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她的不悅,出於自我保護,下意識地說謊掩蓋自己的行為。實際上,孩子是不想讓你失望,更不希望自己被懲罰的。

爸爸媽媽這樣做:將心比心,作為大人,我們也可能為了逃避懲罰或避免陷入麻煩而撒謊。所以,當寶寶故意撒謊時,不要著急指責和講道理,而是應該通過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預防這種說謊。

比如:面對女兒的撒謊,西西可以這樣說:“爺爺今天不在家,剛剛我問過奶奶了,她看見你畫的了。沙發髒了,就不能坐了。我們一起把沙發擦擦乾淨。”

我們說出了事實和可以彌補錯誤的行為。沒有生氣指責,也沒有貼道德標簽。然後平靜地幫助孩子一起整理,讓孩子主動參與糾正錯誤。這給到孩子一個資訊:犯錯不可怕,但犯錯後要負責任,要去彌補。

既然孩子撒謊,是因為害怕被懲罰,那麽從一開始我們就讓孩子明白,犯錯後沒有懲罰,只有承擔,那我們就把孩子撒謊的動機扼殺了。

孩子用自己的行為來彌補錯誤,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才是真正的認錯。反之,一味批評或指責寶寶說謊,這樣反而會加深他對這種行為的印象,還可能弄巧成拙,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只有孩子覺得我們可以對他們的錯誤做出平靜的反應,並且理解和尊重他們時,他們才有可能重視誠實。

(3)模仿行為

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所以他的行為舉止最有可能受到爸爸媽媽及其他照顧孩子的家裡人的影響:如果父母習慣說謊,那麽寶寶就會將說謊理解成是正確的行為並且很快就可以學會。

爸爸媽媽這樣做:言傳身教很重要,大人要以身作則,在寶寶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不要在寶寶面前對別人說謊,更不要對寶寶說謊,做到言而有信。

尤其是在你遇到犯錯的時候,可以在孩子面前大方地面對錯誤,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逃避也是本能,但是能改錯、能承擔責任更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面對學齡前寶寶的撒謊行為,我們要理解孩子智能的發展是在道德的發展之前的,不必過於緊張更不要給孩子貼道德標簽,認為他是“壞孩子”、“小騙子”。

當然理解也不代表縱容,正因為理解,我們才能更有策略地應對。要知道這個階段,家長處理的方式和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後是否真的有撒謊的習慣。

如果我們通過簡單粗暴的打罵指責來禁止孩子撒謊,那今後孩子撒謊的可能性反而會很高,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犯錯不可怕,敢於承認,勇於承擔更可貴。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麽看法嗎?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