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家孩子開始撒謊了?別緊張,這未必是壞事

文丨朱逸菲

內容綜合爸媽營 常青藤爸爸

團長的後台經常接到家長留言,谘詢各種育兒話題,最近一段時間,團長髮現很多家長都在談論“孩子撒謊”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發現孩子撒謊後,家長應該怎麽做?

前幾天,何潔三歲的兒子七寶就因為“撒謊”這件事處在了風口浪尖:在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中,節目組來檢測孩子在獨自一人時會不會給陌生人開門。輪到七寶的時候,他忘記了媽媽臨走前的囑咐,給一個手上有玩具的大姐姐開了門,結果這位“大姐姐”一進門來就翻箱倒櫃,把七寶急得大哭。測試結束後,何潔回到家中,她問七寶:“你讓她進房間了嗎?”心虛的七寶卻搖頭說“沒有”

何潔告訴七寶:“說實話,媽媽不會罵你的。”七寶這才承認:“下次我不會(開門)了。”

節目播出後,一部分網友和媒體把重點放在了七寶和何潔身上——他們認為七寶小小年紀就“習慣性撒謊”,而何潔沒有對他進行正確的引導。為此還引來何潔在微博上發言怒懟一些自媒體。

從觀眾的角度看,七寶不聽媽媽的話讓陌生人進了家門,事後還否認自己的作為,確實是說謊行為,但是,如果因此給他扣上一頂“習慣性撒謊”的帽子,那就太不懂孩子了。

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撒謊行為,面對孩子的謊言,什麽樣的做法才是合適的呢?

孩子這麽小就撒謊

正常嗎?

一些家長髮現自家小孩開始撒謊時,可能會很驚慌,擔心他們是不是開始“長歪”了,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孩子說謊是正常現象,並且善於撒謊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

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的研究顯示,所有兒童都會撒謊,會撒謊代表他們到達了一個新的成長裡程碑。因為要說謊必須具備幾個能力:孩子能夠換位思考,從成人的角度看問題;孩子需要有處理多重資訊的能力,將他所知道的“真相”暫時藏起來,而提供其他資訊;此外還需要一定程度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這樣孩子才能編出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來告訴家長。

認知功能發展越健全的孩子,說謊技巧就越高明,因為他們有辦法圓謊,從而編織可信度更高的謊言。所以如果年幼的孩子開始撒謊,家長們不用擔心,這是他們大腦開始發育的象徵。(話是這麽說,撒謊還是不值得鼓勵的!)

孩子的謊言分哪幾種?

該怎麽應對?

通常而言,孩子們的謊言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1

幻想型

很多年幼的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會把幻想的東西當作真實。

“昨天我收到了聖誕老人送的禮物。”

“我跳得特別高,能跳到天上去!”

“我不去幼稚園!幼稚園有怪物!”

這嚴格來說甚至不能算是謊言。家長可以順著孩子的話問他們“聖誕老人長什麽樣?”、“幼稚園的怪物是什麽”等等,幫助孩子豐富想象的細節,刺激腦部的發育。

同時,家長也可以嘗試教孩子用“我想”、“我覺得好像”、“我希望”等句式幫助他們表達幻想的東西。要注意的是,孩子幼年階段,這種理解誤區會反覆出現,這是很正常的發展現象,不會因為家長介入一兩次這種行為就消失。

2

逃避型

很多謊言都是因逃避而誕生的。寶不敢承認自己給陌生人開了門就是典型的逃避型謊言,一些網友指責何潔的做法是在縱容孩子撒謊,其實仔細分析她的做法並沒有什麽問題。

因為何潔沒有貿然給孩子貼上“愛撒謊”的標簽,還對七寶說謊的原因表示出理解;接著她用擁抱讓七寶對她產生親昵感,讓七寶意識到自己和他是“同一陣營”的,這讓七寶願意和媽媽一起想辦法;然後她和七寶一起分析原因,這才讓七寶心甘情願地做出“以後不會這樣了”的承諾。

3

有目的型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口中的謊言也變得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比如想獲得玩具、零食,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等等。

團長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的很多同學都訂了一本動畫雜誌,團長也想訂,於是和爸爸說這套雜誌是全班都要求訂的。第二天,爸爸就去學校問了老師……

面對這種謊言,家長們一方面要盡量避免把孩子的行為上升到“道德有問題”的高度,另一方面還可以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聊一聊他們的欲望和需求,也許我們不能馬上滿足孩子,但依然可以注意到這些需求,做出一些改善。

關於孩子說謊其實有一個年齡劃分階段:專家認為,8歲前的孩子屬於匹諾曹高峰期(Pinocchio Peak),這時的孩子說謊時眼睛會往左或往右瞄,但8歲以後,他們的撒謊技能會更成熟,因此如果年齡稍大的孩子說了謊,家長該怎麽處理呢?下面這位媽媽用的一套“組合拳”,堪稱“育兒教科書”:

一位媽媽懷疑自己8歲的女兒偷拿了錢,在詢問孩子的時候,她一直否認,可是媽媽已經從她的小錢包裡找出了多的錢。面對偷拿錢還撒謊的女兒,這位媽媽是怎麽做的?

首先,她控制了自己的脾氣,沒有在女兒拒不承認時就大發雷霆。這樣既剔除了孩子的恐懼心理,又讓孩子體會到羞愧和內疚。

其次,她把心理學的知識派上了用場——孩子撒謊時表情往往會有一些小波動,而且謊言大多是隨口說的,如果家長接連追問詳情,就會發現他們的謊言漏洞越來越大(但這種方法不能隨便對孩子使用,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導致矛盾激化)。

接著,這位母親和女兒進行了一場大人間的對話。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謊言是瞞不過家長的,並且她的謊言也在傷害媽媽對她的信任,促使她主動道歉。

然後,這位母親使出了“組合拳”的最後一招:對於孩子進行適當的懲罰,讓她明白自己隨口的謊言會導致多大的麻煩。比如她就要求女兒今後每一次使用零用錢都要說明用途,並且不會再隨便給她零用錢了。

這位媽媽說,和孩子相處,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孩子說小謊,家長知道但不明說,孩子也知道自己錯了,大家都心裡有數;孩子撒大謊,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錯了,並接受適當的懲罰。最好是在家長和孩子一來一往的“過招”中,培養出孩子的自律,這種自律是孩子“心裡有數”的基礎,也是家長和孩子做朋友的基礎。

面對孩子的謊言

如果你還有更好的方法

歡迎在文末留言和我們交流!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