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我們在古裝劇裡經常能看到“八百裡加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裡”的台詞。而且這些台詞的橋段通常出現在劇情推向緊急狀況的情景下才會使用到。那麽,“八百裡加急”在古代到底有多快呢?

我們先不去糾結快慢問題,來看這麽一組關於古代裡程度量數據。我們現在所稱的“裡”是沿用自唐代“裡”,即“市裡”,一市裡為500米(唐代計量454.2米),這是自民國做出的統一規定。也就是說,八百裡相當於40萬米,即400公里。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試想,400公里!而古代不如現代,各方面條件都毫無現代化可言,而遠行的交通工具,即使算上船,最快的依然是馬匹。再來看看同為生物的馬,馬奔跑的時速是每小時20公里,最快時速每小時60公里。這樣算來,馬匹全速奔跑8個小時以內是可以達到一天400公里的。但是,作為生物,是不可能一刻不停地大幅度消耗體力的,所以才會有每小時20公里的數據。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而在唐代,軍情急件都是不得有延誤的,所以規定凡是情報傳遞都必須達到一天三百裡的傳輸速度。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不至於造成延誤。就誕生了驛站這樣的功能性通訊點。在大唐時代,這樣的驛站基本是設在官道,每隔20裡一個,並且也都備有馬匹。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驛站中也都有專門的“驛卒”在打雜伺候,如果有官差傳遞“飛馬急遞”時也好有人關照。而這樣的驛站,在當時遍及全國,據《大唐六典》中記載,水驛、陸驛加起來總共有1639個,路線分布齊全、考究,都是考慮到最省時省程設立。而在這1639個驛站中工作打雜的驛卒、驛兵有兩萬多。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而照這樣看來,那麽多驛站,路線分布全國,每個驛站配馬匹。當文書官差傳遞軍情急件的時候,只要每隔20裡稍作休息,然後趕往下一個驛站,如果馬匹過勞隨時換馬,人也一樣。這樣打算的話,那麽一天八百裡也不是不可能的。

“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

所以,不要嘲笑古人,在那個時代有限的條件下,古人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方法最大限度解決難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再者,雖然“八百裡加急”更多的是形容事情緊急的用語。但是,在古代,律法嚴明,軍情如果產生延誤,那麽傳遞官差是要受到很重的處罰的,所以,“八百裡加急”完全是有可能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