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八百裡加急”有多快?放到現代快遞也趕不上

看古裝劇時,在行軍打仗軍情告急,需要傳口諭或者信件時,總要用到“八百裡加急”。小兵接到後立刻出發,快馬加鞭,路上一陣黃塵滾滾。我們生活在現代,在家中已經習慣了網絡購物,但是通常不是同城的話送到也需要兩三天。古代的“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水滸傳》中的戴宗,他的奇招就是可以日行八百裡,速度奇快,人稱“神行太保”。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戴宗,對於普通人來說,路程較遠時多用馬。發生加急事件時,跑死幾匹馬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時候送信的人自己體質不好,也會因為勞累過度而死亡。這可是個大大的苦差事!

在古代,傳輸信件的轉運站站就是驛站。一般情況下每隔20裡設置一個驛站,平均速度是180裡。但是只要是加急信件(即標注“馬上飛遞”字樣的信件),就必須至少每天飛奔300裡,情況緊急時,還上升為400裡、500裡,最快能達到800裡。每個轉運站站換一匹馬,這些馬雖然不是千里馬,但也是精良的快馬。晝夜狂奔不息,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軍情傳遞出去。

唐朝時期,安祿山在范陽(今河北省內)起兵謀反,唐玄宗人在華清宮(今陝西西安),兩地相隔3000多裡,6天皇帝就收到了消息。不過驛站發達之後,漸漸就有人公器私用了。比如著名的楊貴妃吃荔枝事件,一首“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讓她落了一個美色誤國的罪名。

而且驛站的工作人員比現在的快遞小哥還要辛苦萬分,工資微薄不說,萬一遇到風雪氣象,影響了送信的速度,或者不慎將其淋濕,等待他們的輕則挨板子,重則坐牢蹲大獄。這差事就是想慢也萬萬不敢耽擱!

有專家說,現在的快遞都趕不上古代的驛站快馬。細想一下,就單獨的速度來講,馬兒和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自然沒法相比。但是好處就是因為信件較少,轉運站得並不吃力,不像現代快遞,轉運站期特別耗時間。如果路途不是太遠,速度真的比快遞要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