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開複:“沒有時間”不是不讀書的理由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自1995年設立至今,這個日子每年都在提醒我們詢問自己讀書了嗎?上次打開書本是什麽時侯?

讀書意味著分享前人傳承的經驗與思索,意味著在前人思索的引領下思索自身。我認為理想的閱讀狀態是讓讀書成為每天的日常,成為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同時,我也想給大家幾點關於讀書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有選擇地閱讀好書,從前人的智慧中汲取靈感、獲得成長。

人生中充分閱讀的三個階段

我人生中有三個階段曾經做到充分閱讀。當我今天回顧我的人生,我覺得最快樂、成長最多、得到最多養分的就是那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書不算獎勵,隨時都可以買

第一個階段是我大概五歲到十一歲的時候,那段時間我父親買了各種各樣的書,讓我在家裡閱讀。記得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母親帶我出去買禮物。我看上了一套《福爾摩斯全集》。母親說:“書不算是禮物。你要買多少書,只要是中外名著,隨時都可以買。”結果,她不但買了書,還另買了一隻手錶作為禮物送給我。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讀書,一年至少要看兩三百本書。當時,看了《雙城記》、《基督山恩仇記》一類的西方文學,也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一類的中國古典文學,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名人傳記。海倫·凱勒雖然失明、失聰但依然進入一流大學的經歷,對我未來性格中堅韌和勇氣形成有很大影響。而愛迪生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這讓我嚮往成為一位科學家。那個時候我把書當作一種無限索取的禮物,貪婪地索取。也是那段時間,我對很多中國歷代的典籍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在那差不多六年的時間裡,我每年都保持著很多的閱讀量。

第二個階段:大學期間,每周2、3本西方哲學

然後我去了美國留學,就中斷了一段時間,直到我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在那時我算被逼著讀書,因為在哥倫比亞大學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基本一年就逼你讀一百本書,大部分是西方的哲學、文學類書籍,說實在的,那段閱讀時光不是特別享受,你可以想象,一個英語不是母語的人,到了美國,要讀這麽厚的一本書,每周要讀兩三本,壓力非常大。但是多年之後,當我回憶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那段時光,不論是我讀的柏拉圖,或者是Locke、Hobbs幾位英國哲學家的理論,還是莎士比亞,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其實人性的一切,在莎士比亞的書裡都可以找到,很多東方的智慧在西方的書裡也一樣可以找到,我甚至會說,作為一個理工宅男,為什麽到今天能夠出六本書,有些還比較暢銷,很大的理由也是因為當時在哥倫比亞,逼著我大量、廣泛地閱讀。

第三個階段:生病後,讀書讓我重新衡量人生

當然好景不長,四年大學畢業以後,我又回到我理工男的生活,直到後來生病。生了病在家很多事是不太適合做的,所以我選擇讀了很多書。我之前分享過在治療期間讀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一本書的感受,書中記錄了臨終病人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情。作者提到,沒有一個人會為當年不夠認真工作、不夠努力加班、或財產積攢不足而後悔。人們臨終時最盼望的,是希望能再有機會花更多時間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這本書使我重新權衡工作、生活的安排,重新衡量人生價值。在生病期間,我讀了很多心靈方面的書,還有東方文化、歷史方面的書,感覺非常有收獲。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充分閱讀,把閱讀當作日常,這是一種享受,是一個汲取養分的過程,是一種最好的成長。

讀書的“三做三不做”

關於讀書,我想給大家六個建議,三做三不做,非常簡單的建議,應該適合每個人。

01 多讀不同意見的書

我覺得在東方長大的小朋友們常常被灌輸一種思想,認為書上寫的就是對的,讀了書要把它背下來。我覺得這樣並不好,其實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面,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意見。我建議大家不要把書當聖經,多去讀一些不同觀點的書,而不是隻讀那些你認為是你同意的,符合你觀點的書,嘗試讀一些跟你的觀點有衝突的書。如果你能多方面來看待同一件事情,也可以培養批判式思維。另一方面,就算你堅持你原來的想法,你也可以了解別人是怎麽想的,當你和對方辯論或者持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也許可以用到。

02 多讀歷史

走了這麽長的路,看了這麽多的事情,讀了這麽多的書,我發現歷史總是在重複,人類還是不斷在犯過去犯過的錯誤。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多讀歷史的話,也許我們可以多了解人性、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03 中西融會貫通

雖然中國古老的思想、文學都非常精湛,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的那幾百本書,我覺得對我還是有非常深刻的啟發。所以有時間的話,我覺得還是平衡一下,讀一些東方的書,也讀一些你想讀的西方的書,比如英美哲學家的書、莎士比亞的書等等,東西方的思想能夠平衡吸取。

04 不要讀翻譯劣質的書

當你讀西方的書時盡量讀原文書,因為翻譯的過程會流失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所以英文好的同學,可以讀原文書;英文不錯的同學,可以先把英文學好,然後讀原文書;實在不想學英文的同學們,那讀中文書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找好的翻譯來源。我發現比如《賈伯斯傳》,我看了兩個中文版,翻譯水準差異是巨大的。

05 少讀純理論的書

有些純理論的書,不是在過去實例的驗證之下寫成的,所以我會更建議大家去讀那些有真實的事例穿插的書,而不是純理論化的一本書。

06 少讀成功學的書

每次走到書店看到我的書被放到成功學,我就想低著頭走過去,因為,我覺得大部分成功學的書,其實都是一些沒有實乾過的人,把一些理論攢起來,讓你認為自己看完也可以成功的書,而且它教導的可能是“你只要模仿誰誰誰就可以成功”。但是實際上每一個人是不同的,每一個人成功的模式也是不同的。而且那些寫成功學的書的人,他們自己成功了嗎?他們自己有經驗嗎?他們分享的是攢來的經驗還是自己的經歷總結呢?所以我建議少讀成功學的書。但是如果你很想學習一些成功的典範,那麽我會推薦多看自傳。看自傳的時候,也要看作者本人自己寫的自傳,而不是授權別人寫的,因為別人寫的也是攢出來的。最後,即使看作者本人的自傳,也不要盲目地去學習對方的一切,因為每個人是不一樣的,學習那些適合你的。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一位導師在推薦芒格演講錄《窮查理寶典》時說,“創業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人生的智慧。”書從來都是有用和無用的,有用在於啟迪心智,無用在於不提供答案。

如今,被網絡和瑣事擠佔的讀書時間在減少。許多人把不讀書的原因歸罪於沒有時間,其實讀書最大的誤區或者說不讀書的最大理由就是“沒有時間”。如果一年讀書一百本看起來遙不可及,那就先從今天通勤路上讀書半小時做起吧!閱讀從來不需要多餘的儀式感,只需要現在拿起書,讀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