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神科專家帶大家證實抑鬱症的誤解,希望大家認真觀看


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人各種壓力的增大、不良環境的刺激以及個體人格的缺陷,從而導致了抑鬱症發病率逐年增加,從而造成沉重的家庭負擔以及社會生產率損失,病情嚴重的話就會產生生命的代價,據衛生組織調查,每年的自殺案例,多數是因為抑鬱症,在一些惡性傷人事件中同樣也存在著抑鬱症的影子,因此做好抑鬱症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早發現、早就診就是預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有些案例告訴我們很多家屬對抑鬱症有很多的誤解,今天我就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患上抑鬱症必須出現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以上這個問題說法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只要具備抑鬱症的核心癥狀,且符合功能損害和病程標準,排除可能的軀體病變基礎,抑鬱症診斷就可以成立。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3)》和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關於抑鬱症的診斷標準中,自殺意念或行為都不是抑鬱症診斷的必備要件。

自殺的行為往往是在極端悲觀絕望的情況下選擇的,這個時候的患者看不到任何希望、感覺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快樂對於患者來說根本不存在,所以我們不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去就醫,其實任何疾病都是早發現、早治療的這樣的做法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2、患上抑鬱是不是只會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悲觀失望、自殺意圖以及行為呢?

以上這種認識不對的,也是不全面的,抑鬱症的癥狀是非常的複雜的,存在很大的個體間變異性,每個人的癥狀其實都是不一樣的,存在一些非典型抑鬱症,比如,多吃貪睡、極度疲勞以及肢體沉重、煩躁不安等等。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說道隱匿性抑鬱症,這種疾病沒有被國際公認,但是有些患者的確會這樣,患者的表現是顯著的軀體不適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包括肌肉酸痛、頭痛、針刺感、腹瀉、便秘、腹痛、心慌、胸悶、氣短、心律不齊等,沒有的軀體病理改變基礎,也就是軀體檢查是健康的,當我們反覆軀體檢查和治療無效時,就要去心理或者精神科就診一下了。

3、抑鬱症是不是只有重症抑鬱症?

當然不是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有記載很多種,比如說:破壞性情緒失調障礙、重症抑鬱症、持續抑鬱障礙(心境惡劣)、經前期心境惡劣障礙、物質/藥品導致的抑鬱障礙、由其他軀體問題引起的抑鬱障礙、其他特定的抑鬱障礙、非特定的抑鬱障礙等,這其中我們熟知的只有重症抑鬱症,因為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就是會出現持續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悲觀失望、自殺意念或者是行為等等。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破壞性情緒失調障礙和經前期心境惡劣障礙。它是一種新型診斷,生活中我們極為常見,在青春期的孩子們最為嚴重該分類用於診斷從兒童到18歲之間表現為持續的易激惹和頻繁的極端行為失控發作的患者,初衷是為了避免對兒童雙相障礙過度診斷與過度治療的可能性。

4、抑鬱症等於更年期?

這個等式當然是不成立的,很多中年男女有明顯的抑鬱癥狀,但是由於正值更年期,偏偏認為是更年期,由此耽擱了治療,告訴他們抑鬱了,還認為醫生診斷錯誤。更年期不是一個嚴謹的學科概念,很多人並沒有明顯的更年期,並且更年期受到社會心理因素影響,更年期心身會調整和再適應,是疾病易感的年齡段,這時候容易出現抑鬱、焦慮。

所以,一切還是以醫生的診斷為準,不能堅持己見,隨意的補充激素,衰老是一個自然過程,人為的乾預生命的自然過程,會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

5、抑鬱症等於老虎?

這個等式當然也是不成立的,首先,抑鬱症只要積極治療,達到緩解癥狀,控制病情,最大程度上避免複發的目的,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不必視抑鬱症為似洪水猛獸的不治之症,應該說,經過積極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治癒、回歸正常生活,沒必要恐懼害怕。

其次,如果抑鬱症沒有積極治療,患者存在明顯的人格缺陷和生活環境缺陷,可能真的被抑鬱症吞食、吞噬,每年因為抑鬱症自殺的人數在30萬左右。

6、 抑鬱症等於小感冒?

這個等式也沒有絕對的答案。抑鬱症的治療做到足量足療程是極為重要的,任何治療方案的調整,都需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不能隨意停葯減量,切忌有見好就收或臨時抱佛腳的思想,這對於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害處極大,而且會嚴重誤導醫生。

7、抑鬱症會複發嗎,可不可以徹底治癒?

每一位醫生都是希望患者能夠康復,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相信,但是往往現實很殘酷,由於病因複雜、病理機制不明確且治療手段有缺陷,抑鬱症有較高的複發風險,這是沒法迴避的現實。但是,隨著藥物治療、心理諮詢與治療及物理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的完善,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抑鬱症的複發率;同時,作為患者應該相信自己能夠作出努力避免複發,所積極的自我暗示,即使複發了,也能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8、有沒有治療抑鬱症的神醫或者是神葯?

很多患者深感抑鬱症的痛苦和傷害,所以希望醫生能夠開出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立竿見影的迅速解決問題。這是醫生也想要的,但是,很遺憾,目前還做不到。

藥物這個東西也是對個人體質有關的,可能同一種藥物和同一種治療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還有任何藥物都是需要吃一段時間的,所以患者以及家屬一定要有耐心,很多患者太迫切希望走出痛苦了,對醫生和自己毫無信心,稍不如意,就認為醫生無能,總是不按醫生的處方服藥、不斷的要求醫生調整治療藥物和劑量、不斷「逛醫」(到其他醫院找其他醫生看),這樣的話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浪費金錢。

9、服用抗抑鬱葯後的不適一定是藥物的副作用?

不一定。現在網路發達,患者就醫前總是百度查查相關信息,往往會發現抗抑鬱葯的副作用,加上容易消極自我暗示的性格特徵,在服藥之前已經有了頑固的信念。很多時候,服藥之後的不舒服就是這種頑固信念的結果,總是去尋找藥物副作用的蛛絲馬跡,過度關注自己心身感覺的變化,並將其歸因為抗抑鬱葯的副作用,有些不適可能就是抑鬱癥狀或者是自然的生命過程。

當然了,抗抑鬱葯是有副作用的,在有些患者會產生不良反應,出現嗜睡、疲乏、無力、口乾舌燥、性功能減退等。但是大部分不適可以10天內逐步消失。這些心身不適與患者的服藥態度、服藥認知、自我暗示、期待、性格敏感性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0、抑鬱症是「弱者的疾病」?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抑鬱症誤解,認為抑鬱症只是人的個性和性質造成的個性問題,而不會將抑鬱症視為真正的「疾病」。例如,「抑鬱症是一種發生在情緒低落的人身上的問題」。當有嚴重誤解的人出現抑鬱症時,他們可能會誤解,看到精神病科正在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有時會導致必要的治療您也可能無法輕鬆啟動。

抑鬱症基本上是由大腦中的一些問題引起的,是一種需要抗抑鬱葯等治療的疾病。由於我們人的個性等單一因素,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解釋,但是當涉及基因水準因素,心理因素和生活環境等併發症時,它被認為會發展。抑鬱症並不是一個人從未有過的疾病。相反,即使是那些充滿自信心的人,如果具有所謂的強烈個性和聰明和善於交際的人們共同擁有多重因素,通常也有可能出現抑鬱症。

11、抑鬱症是工作壓力過大造成的?

抑鬱症是工作壓力過大造成的,這也是人們理解上的誤區。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楊鳳池教授說:「作為心理衛生協會特殊職業群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航空、航天、航海、潛艇相關部門的人員心理都歸我管。海軍潛艇隊員出海時每個人就呆在花生殼一樣的艙裡,全艇八十多人就一個衛生間。如果說工作壓力大就會得抑鬱症,那這些部門應該有大批的抑鬱症患者,但事實上這些工作崗位上出了很多意志堅定,工作效率高,且特別智慧的人,所以我希望扭轉這個概念。」

12、得了抑鬱症覺得很羞恥?

儘管抑鬱症被形容為「精神上的感冒」,但與到醫院看感冒相比,患者走進精神疾病相關科室就診,顯然需要很大的勇氣。患者及其家屬的「病恥感」,是阻礙患者治療的一大「絆腳石」。瞿偉說,要消除抑鬱症患者的「病恥感」,鼓勵患者主動就醫,首先要全社會正視抑鬱症,提高公眾對此疾病的認知。

13、重視生物學治療,忽略非藥物治療?

抑鬱症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社會支持體系的發現和提供。

在治療過程中,有時會偏重於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忽略了心理治療及心理康復--心理治療可改善患者社會適應能力。

抑鬱症是被痛苦包裹的絕望,或許我們無法真正感同身受,但給予恰當的治療與關懷,就能讓這些脆弱的生命得以維持,悲劇也就不會一次次重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