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跑步講堂:如何進行步頻與步幅的訓練

資料圖。資料圖。

  步頻與步幅,是業餘跑者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比如經常有一個說法:180是長跑的最佳步頻。

  真的是這樣的嗎?

  事實上,步頻、步幅與速度有關,而速度與距離有關。距離越短,速度越快。速度越快,不僅步頻越快,同時步幅也越大。

  同時,他也與個人的身體特點有關係的。同樣的速度,不同選手的步頻與步幅特徵也不同。

  對比一下當今世界兩個最有特點的短跑選手:博爾特(身體1.96米)與蘇炳添(身高1.72米),一個是世界上百米最快的人,一個是世界上跑進十秒大關唯一的黃種人,也是身材最矮的人。

  首先講步頻:蘇炳添跑9秒99時的步頻是288,而博爾特北京奧運會打破百米世界紀錄時,步頻是252。

  再講步幅:蘇炳添跑9秒99時的步幅是2.08米,而博爾特北京奧運會時的步幅是2.33米。

  可見,同樣是世界頂尖選手,但因為身高、力量等方面的差異,在步頻與步幅上的差異巨大。

  如果說博爾特與蘇炳添的成績差距稍大,那我們再對比一下張培蒙2013年在莫斯科跑出10秒成績時的步頻、步幅數據,他的步頻是264(蘇288),而步幅是2.27米(蘇2.08米),與幾乎同樣成績的蘇炳添差距同樣很大。

  再比如女子萬米,王軍霞1993年創造保持長達23年的世界記錄時,衝刺時的步頻高達220。而2016年阿亞納打破她的記錄時,雖然網上查不到具體的數據,但從兩人的技術動作分析,顯然阿亞納採用的是非洲選手步幅較大的跑法,與王軍霞快步頻的技術有明顯差別。但同時,二人的步頻都高於跑馬拉松時的步頻。

  可見,世界頂尖選手,在同一距離下的步頻步幅特徵都是不同的,在不同距離下同一人也會不同。

  通過對眾多專業與業餘長跑選手的觀察,以及對各種理論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80步頻只是一個長跑合理步頻的分界點。也就是說,步頻在180以下,基本是不合理的,而在180以上,到底是180還是185190甚至195都是可以的,他與個人的身體特點、運動能力有關係。比如亞洲選手,普遍來說力量不如非洲選手,會采取較快的步頻,而非洲選手因為天賦的原因,在同樣配速下,普遍來說步幅比較大。

  2、並不是說步頻越高越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步頻與步幅有一個較好的結合點,但這個結合點又與速度有關係。當你的速度越快時,步頻越快,比如說你跑四分的配速和五分的配速,步頻肯定是不一樣的,同時步幅也會有不同。

  3、同樣配速下,你不同的運動階段,步頻與步幅也可能不同。比如開始運動的時候,你的肌肉能力比較弱,可能更多的依賴於加快步頻來提升速度。而當你肌肉力量訓練到比較強的時候,你可以通過提高步幅來加快速度,所以步頻與步幅在同一名跑者身上,不同運動階段,其最佳結合點都不同。

  4、儘管一個人跑步在不同配速時,步頻、步幅會有不同,但只要是跑,無論是六分配速還是五分配速甚至四分配速,其步頻都要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基數上,即最低,不會低於180,從國內水準較高的業餘跑者的普遍數據來說,跑步的基礎步頻,大多在190左右,而當速度較快時,會達到200左右。也就是說,業餘跑者水準較高的人中,一般在跑得慢時,步頻也不會慢,跑得快時,步頻快的幅度也有限,更多的是步幅的提升。當然,這裡說的是業餘跑者的長跑,短距離快速跑步頻與步幅會更快更大。

  曾經有一個國外的運動機構做過一個實驗,對不同步頻的人跑步進行統計,發現步頻在175以下的跑者,受傷比例相當高,而步頻在175 以上的跑者中,受傷的比例較低。所以,跑者應該在日常訓練中養成較快步頻的跑法,這是長跑避免傷病的基礎。但快,到底快到多少,是180還是185甚至190,則沒有確定的值,這和個人的身體特徵、運動能力有關,如果非要說,那就是按跑者常說的自己跑得舒服就好了。

  很多跑者想更高速度,覺得步頻也慢,步幅也小,那是先練步頻還是先練步幅,或者兩者同時練呢?

  結論是:應該先練步頻。首先,步頻容易練。其次,步頻練好了相當於跑姿正確了,不容易受傷,你才能持續的跑下去。

  如何練出高步頻來?

  首先,要貫徹正確的長跑理念,就是:腳貼地,快速邁腿,積極著地。

  之所以步頻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個:一是騰空太高,滯空時間長。所以跑步時腳不要騰空太高,貼著地快速往前邁。二是往前甩小腿。一些跑者錯誤的認為小腿往前擺會加大步幅加快速度,實際上因為落地點在身體前面而形成刹車效應,極大的減慢了身體運轉的速度,造成低步頻,還加大了膝關節和足底受傷的風險,所以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小腿積極著地,讓小腿垂直著落在身體重心下面,如果速度夠快的話可以落在稍前。

  當你這樣跑的時候,腿部的運轉自然就快了,步頻也就上去了。

  同時,還可以采取節拍器,跟步頻快的跑者一同跑的方法來訓練。

  可以買現成的節拍器,或者打開跑步APP中的節拍器。你可以一次性將節拍設定在一個較理想的值(比如185或者190),如果你之前步頻很慢,設定太快你跟不上,也可以設定成比現值略高,待適應後再逐步提高。(這裡要說明的是,跑步APP記錄的跑步步頻步幅數據普遍不準,步頻偏低而步幅偏大,最好是看表自己數自己一分鐘跑了多少步)

  跟著頻率快的跑者一起跑,減小自己的步幅,腳貼地一些,讓自己的步頻與對方吻合,也是一種較好的訓練方法,當然前提是你能輕鬆跟上對方的速度。

  一般來說,經過一段時間技術的改進,有意識的練習,步頻能穩定到一個較合理的值。在你訓練步頻的時候,不要進行速度練習,將速度慢下來,注意力放在基本的動作上,待穩定下來後再進行速度練習,並且 這需要在平時的跑步中去不斷強化,尋找到自己的最佳契合點。

  除了技術動作的改進之外,快步頻也是需要手臂、腰腹臀等力量來支撐的。所以,需要更多的進行力量練習,比如:

  舉啞鈴和啞鈴擺臂練習、拉橡皮筋、伏地挺身、平板支撐、挺臀、卷腹、側撐挺臀、深蹲等。

  步幅的訓練

  步頻易練步幅難,步幅的大小也是區分專業與業餘、高手與普通之間的分水嶺。一名跑者如果掌握正確的訓練方式,幾個月後步頻就能穩定到190左右,可以說與專業選手相差無幾,但步幅的差距就太大了。以跑馬拉松時的步幅來說,普通跑者的步幅可能不到1米,而業餘高手的步幅在1.2米到1.4米,頂尖運動員的步幅則可達1.7米以上。

  雖則業餘與專業跑者在步頻上的數據幾乎相同,但二者在能力上的差距則是巨大的。因為雖然同樣是一分鐘跑190步,但因為專業跑者每一步是前進1.7米,而業餘跑者是前進1米,所以專業跑者的實際運動速度比業餘跑者高得多。

  如何提高步幅呢?我們首先來分析,影響步幅的幾個因素:

  1、 身高與腿長:這個是先天的,身高腿長者更容易練出大步幅,蘇炳添再怎麽練,也練不出博爾特的步幅。

  2、 柔韌性:腿長還要能邁出去,如果肌肉僵硬,當然腿邁不開。相反,一個輕鬆可以將腿踢過頭頂的人可以輕鬆的將腿邁開。

  3、 協調性整個身體能協調一致的運動,使身體行雲流水般運動,不至於各個部位互相牽製。

  4、 技術的合理使身體在同樣的能量輸出時達到效用的最大化。

  5、 力量:重點是腿部力量和軀乾核心力量,給身體以最大的動能,驅動身體高速前進並且能夠保持長久。

  總結起來,一個人跑步的步幅長,是由天賦、技術與運動能力三個因素構成。而訓練的重點,就是優化技術,提升能力。

  訓練方法:

  技術訓練:前踢腿、後踢腿、側踢腿練習,高抬腿跑,後踢腿跑,車輪跑、後蹬跑,跨步跑,下坡跑(坡度不宜太大,8-15度左右較好,200米左右)。

              前踢腿

  後踢腿

    側踢腿

    高抬腿跑

  後踢腿跑

   後蹬跑

            跨步跑

  跑步的技術,在不同速度情況下是不相同的,其核心在於蹬地的力量、小腿折疊收腿的幅度、大腿前抬的幅度三個方面,配合以手臂的擺動和身體的協調運轉。距離越短,蹬地力量越大,小腿折疊越充分,大腿前抬也越充分。但在長跑時,不能過於發力,而是要保持輕鬆自然流暢,身體快速運轉,這樣才能經濟。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一種是核心力量練習,如:平板支撐、卷腹、側撐、兩頭起等,更多的是要進行跑者的專項力量練習。

  1、 原地收腹舉腿跳。

  2、 連續蛙跳。

  3、 提踵練習。

  4、 跨步跳。

  5、 上坡跑(8-15度,200米左右)。

  6、 跑樓梯。

  7、 大腿正拉、側拉皮筋條。

  8、 小重量的杠鈴快速蹲起。

   收腹舉腿跳

    連續蛙跳

  提踵練習

   跑台階

  上坡跑

   大腿後側橡皮帶練習

   小杠鈴蹲起練習

  說明:長跑的力量練習,一般以克服自重或小型器材練習為好,不宜進行大重量的練習。尤其是業餘跑者,應該多進行克服自重的力量練習, 一周進行二到三次,練習前應有較充分的熱身。

  力量練習可以和放鬆跑結合進行,先充分熱身後再進行力量練習,練習結束進行五5——10公里的放鬆跑,然後拉伸恢復。不要在長距離跑或者大強度快速跑前後進行力量練習,那樣容易產生傷病。

  力量練習同樣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選擇簡單易行的動作,每次訓練時間不宜過長,也可以在熱身運動中,穿插進行一些力量練習。在具備一定基礎後,再增加數量和難度。

  一名跑者,在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可以做到步幅比較大,但具體跑步時,並不是說就要以自己的最大步幅去跑,而是要以一種經濟省力的方式來跑,要保證自己能勻速的跑完全程。所以,跑者需要不斷的在平時的訓練或比賽中,在不斷變化的能力與狀態中,尋找自己最佳速度、步頻、步幅的契合點,從而取得優異的成績。

  (鐵馬老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