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芒種:清暑祛濕,內外兼顧

6.5/2019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開始

“芒種”時節,氣溫升高,雨量增多

南方進入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

空氣十分潮濕,氣象異常濕熱

豔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

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芒種三候:

一候螳螂生

二候鵬始鳴

三候反舌無聲

今天起進入“芒種”節氣,特殊的節氣有其特殊的養生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愉悅暢達,靜心寧心

《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也就是說,自“芒種”開始的夏季,在精神調養上也需順應大自然的規律。

“芒種”時風火相煸,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保持舒暢愉快,胸懷寬廣,神清氣和。在這個萬物繁盛、草木蔥蘢、孕育果實的季節,切忌大悲大喜,惱怒憂鬱。

“暑易入心”,夏季是養心的季節,保持心境平和,寧靜暢達,尤其是老年人更需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以免傷心傷身傷神。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才能防止因情緒劇烈波動而引發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疾病。

夜臥早起,午睡養心

“芒種”起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即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大自然陽氣充盛的特點,從而利於人體氣血的運行。當然夏季陽光較烈,應避開太陽直射,並注意防暑。

夏日晝長夜短,夜臥早起又易造成睡眠不足,因此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使心情舒暢,氣機通暢,有利於健康。午睡時間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對於無條件午睡者,午間時分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50分鐘。從子午流注的角度講,午時,即上午11時至下午1時正是心經當令之時,心要養要靜,“汗為心之液”,故午時運動流汗最易傷心。夏季在五行中也對應於心,因此夏季午睡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勤換衣衫,時常洗澡

“芒種”過後,氣象炎熱,人易汗出,故衣衫要勤洗勤換,還應常洗澡,使皮膚疏松,“陽熱”易於發泄,達到防暑降溫的目的。但要注意三點:

1.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素問·生氣通天論》亦雲:“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因為汗出竅開,濕氣侵淫汗孔,阻礙氣道,衛氣被鬱,衝突皮膚,則易發痤瘡或癤痱。

2.不要洗冷水澡。因為暑熱氣象人體毛孔大開,冷水會使毛孔閉塞,不利於散熱。

3.老年人每天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不超過半小時。因為洗澡也會消耗體力,故老人需量力而行。

喝水補鹽,增液解乏

“芒種”時節,氣候日漸炎熱,人體排汗逐漸增多,汗液的大量分泌導致體內諸如鉀、鈉等電解質也隨之流失,如水分和電解質得不到及時補充,人們就會感覺倦怠疲勞、精神不振。此時最適合飲用溫熱的白開水或淡鹽水補充人體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對於運動後大量汗出者,可選用含有電解質鹽水等成分的運動型飲料或電解質液、電解質泡騰片等。夏季飲水解渴需注意的是:

不應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為感覺口渴時說明體內已輕微失水。

飯前飯後不要大量飲水,過量攝取水分會影響消化,也不宜馬上喝水,最好進餐前後0.5~1小時內喝水。

睡眠期間也會丟失水分及電解質,白天應補充足夠的水分,睡前也應飲用約1/4杯水。

不宜把冰凍果汁、冰糕等冷飲、冷食作為解暑降溫的寶貝,其實這些冷飲易耗損陰液,損傷脾胃,消暑解熱還是以溫白開水或常溫下的果汁為宜。

酸味能斂汗、止瀉、生津,一些酸味的水果可祛暑益氣、生津止渴,故適當飲用酸梅湯、山楂汁、檸檬水等能預防流汗過多所致的耗氣傷陰。

吃苦度夏,清補食粥

夏季在“五味”中對應於苦味,主入心經,因此苦味的食物大都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陰的作用,“芒種”之後適當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芥藍、蕎麥、生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與此相反,夏季不宜食用過鹹、過甜之品。《靈樞·五味論》曰:“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通俗而言,飲食過鹹,體內鈉離子過剩,使人口渴,並可引起血壓升高或腦血管功能障礙。飲食過甜,則可導致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對心血管系統皆不利,可見上古先賢誠不欺也。

歷代養生家都尊崇夏三月飲食宜清補。唐代孫思邈提出“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朱丹溪《茹淡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衝和之味”。皆是提倡夏季飲食應少葷多素,宜多食蔬果穀物類。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絲瓜、木瓜、西瓜、香瓜等。明代李時珍認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後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熱。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也都是不錯的搭配。

總之“芒種”時節人體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掌握好“多飲、低鹽、清熱、淡軟”的總原則,最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

清暑祛濕,內外兼顧

“芒種”節氣,正值梅雨時節,雨水增多,氣象潮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其性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使人四肢困倦,萎靡不振,使疾病纏綿難愈。“暑令濕勝,必多兼感”,就是說夏季濕氣很容易乘虛侵入人體,引起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外感疾病。因此清暑祛濕顯得尤為重要。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等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酸腥、麻辣食品。

豐隆穴乃足陽明胃經的絡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有健脾胃祛痰濕的作用,此處肉厚而硬,須用按摩棒或食指節重按才能起效。關節痛及肢體麻木者不宜穿短衣褲或洗冷水浴、游泳,禁睡地板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風寒濕氣伏積於經絡之中。睡前可使用艾葉、紅花、威靈仙等藥物泡腳,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清利濕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