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祛暑益氣正當時,冬病夏治在芒種

原文解釋

芒種節氣時氣候炎熱,雨水增多。養生方面要注意防暑,衣服宜勤洗勤換;重視睡子午覺;飲食宜清淡,多食益氣生津止渴的新鮮蔬菜、水果,少食堅果,多喝水。

節氣特點

芒種是夏季的第3個節氣,適逢每年公曆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農曆書記載:「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就是說,芒種節氣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也指忙,即從芒種開始要忙著種有芒的農作物,農諺「芒種忙忙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思是說,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從芒種節氣開始,氣候炎熱,雨水增多,濕度變大,北方進入雷雨、陣雨天,南方則已進入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象異常濕熱。

養生要點

1、起居養生

宜睡子午覺

中醫認為,睡眠與醒寤是陰陽盛衰交替的結果。《黃帝內經》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子時是指23:00~1:00,子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午時是指11:00~13:00,午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

子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效果也最好;午時睡覺,有利於人體養陽。因此,晚上睡覺時間再晚也不應超過23點;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應「小憩」一會兒,以30min到1h為宜。睡好子午覺可以養陰、養陽。

另外,中醫理論認為,子時是肝經循行時間,午時是氣血流注心經之時,睡好子午覺不僅可以養陰、養陽,而且可以養肝、養心。

衣服應勤換洗

芒種時節氣候濕熱,應穿透氣性好、吸濕性強的衣服,如棉布、絲綢、亞麻等製品,使衣服與皮膚之間存在著微薄的空氣層,而空氣層的溫度總是低於外界的溫度,這樣就可達到良好的防暑降溫效果。

為防止中暑,芒種節氣應常洗澡,這樣可發泄「陽熱」。但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以免「汗出見濕,乃生痤瘡。」另外,因人經常出汗,衣服應常洗常換。

2、飲食養生

喝水有講究

「芒種」時氣象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應多喝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分。但喝水也有講究,有些人大汗後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有些人隻喝果汁或飲料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做法是:一般情況下,可多喝白開水以補充水分,採用少量多次補給的方法,既可使排汗減慢又可防止食慾減退,還可減少水分蒸發;大量汗出以後,宜多喝一些鹽開水或鹽茶水,以補充體內丟失的鹽分。

飲食宜清淡

芒種節氣時飲食宜清淡。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認為:「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元代醫家朱丹溪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芒種時氣象炎熱,人體出汗多,飲水增加,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人易出現食欲不振。

因此,芒種時飲食須清淡,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等。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還是體內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在細胞間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能抑製病變,促進抗體形成,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少吃堅果

堅果是指多種富含油脂的種子類食物,如瓜子、花生、核桃、松子、腰果、杏仁、開心果等。堅果含有的熱量非常高,比如50g瓜子仁中所含的熱量相當於一大碗米飯。堅果易使體內生熱,因此芒種時節宜少吃。如果非吃不可,量也應控制在30g之內,而且應盡量避免食用經過烤、炒、煎過的堅果,應食用沒有處理過的自然狀態堅果,或者只是經過輕微烤製的堅果。

運動養生

芒種時可選擇游泳、跑步、打球等方式進行運動,以促進排汗,增強體質。也可練毛孔調息功以養生,具體方法是: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兩眼微閉或兩眼平視,但要視而不見,兩膝蓋微屈,思想集中,呼吸綿綿,呼氣時意念想全身毛孔都張開,向外排氣,使一切病氣、濁氣都排出去,吸氣時意念想全身毛孔都在採氣,內臟各器官也與宇宙之氣同呼吸。每次20min,常練之可達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情志養生

芒種時節應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盡量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避免惱怒憂鬱,這樣會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由大象醫友會校編髮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