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業變局:同業鏈條玩不轉了 銀行存款更難拉了

  銀行業大變局:存款爭奪戰將愈演愈烈 不良將充分暴露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趙卿

  開年以來,尤其是兩會期間,銀行業監管政策密集頒布: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銀行股權辦理辦法、資本補充工具創新、撥備覆蓋率調整等等,涵蓋銀行業務的方方面面,為此,銀行從業人員調侃“以後見面不談業務,隻談合規”。

  更重的錘還在後頭。郭樹清主席接受采訪時指出,“下一階段影子銀行和信託等領域還是需要重點整治的對象。”

  由此可以預見,2018年金融監管的主基調依然是嚴監管,同業、表外、理財等業務會是監管的重點。

  這,將給銀行業帶來哪些變局呢?

  新監管政策的寓意

  想看清2018年的銀行業變局,首先需要詳細梳理2018年開年以來究竟頒布了哪些監管政策,其中的核心點是什麽。一起來看一看吧。

  1、同業、理財、表外是監管重點

  2018年1月,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以下簡稱“4號文”)。

  在原則性和指導性方面,提出了十大要求,即: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工作目標、深化問題導向、突出整治重點、嚴查案件風險、落實主體責任、把握力度節奏、履行監管責任、形成監管合力、建立長效機制。

  在檢查要點方面,提出了八大方面22條要點,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違反巨集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展業、案件與操作風險、行業廉潔風險等問題。

  而在兩會期間,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答記者問時指出,“以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以及影子銀行作為2018年整治重點,繼續推進金融體系內部去杠杆、去通道、去鏈條。”

  2、加強銀行股東管理,杜絕利益輸送

  2018年3月9日,銀監會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48號文”)實施相關工作的通知,擬對不符合規定的現有股東開展清理規範工作,同時重點關注股東資質、持股比例、關聯授信等問題。特別提到通過持有金融產品對商業銀行持股超過5%,應在1年內完成整改。

  股東管理也是“4號文”中的“突出整治重點”,強調股東資質和關聯交易兩方面的管理。而“48號文”的頒布是對“4號文”中股東整治內容的細化和進一步規範。

  3、鼓勵銀行拓寬資本補充管道

  2018年2月,央行發布3號公告,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具有創新損失吸收機制或觸發事件的新型資本補充債券。

  2018年3月,銀監會、央行、證監會、保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5號文”),鼓勵銀行拓寬資本工具發行管道,增加資本工具種類,擴大投資群體,簡化資本工具審批發行程式。

  這兩份檔案都特別提到——鼓勵銀行進行二級資本補充工具的創新。而在銀監“4號文”中提到,通過同業資金鏈條的延伸和加通道等方式將表內資產轉移到表外,從而規避資本佔用,另一方面,資產虛假出表也可以減少資本計提。

  由此可見,在2018年對同業業務、表外業務、理財業務等加強整治的過程中,銀行資本佔用的需求會加大,在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之下,資本補充壓力會加大。所以,央行3號公告和銀監5號文均支持銀行資本工具創新,實質上也是配合銀行資產由表外回歸表內。

  4、鼓勵銀行釋放不良資產

  2018年2月,銀監會對各地銀監局下發了《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7號文”)。

  一是劃定了銀行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監管新“紅線”,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

  二是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在上述調整區間範圍內,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原則,明確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對不同銀行設定了差異化的撥備計提標準,確定了120%(1.5%)、130%(1.8%)、140%(2.1%)和150%(2.5%)四類最低撥備要求。

  從政策層面看,目前提出下調撥備覆蓋率指標:

  一方面,是考慮到銀行資產品質有所好轉,不良率企穩,基本維持在1.74%左右,從而為撥備覆蓋率和撥貸比的下調預留了操作太空。

  另一方面,2017年表外業務和同業業務監管加強後,大量資產從表外回歸表內,如有不良,會增加撥備計提壓力,所以,此時下調撥備覆蓋率也可以緩解消化不良和貸款損失的壓力。

  在兩會期間,郭樹清也表示“一直在推動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所以,撥備覆蓋率的調整也是鼓勵銀行釋放不良資產。

  銀行業的變局方向

  厘清了2018年新頒布監管政策的核心點,銀行業的變局方向也就不難預測了。筆者以為,銀行業至少將發生下述四方面變化:

  1、表內貸款規模將大幅增加

  對同業、非標資產的壓縮,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融資結構的變化,可從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看出差距。考慮2月受春節因素的影響,社融數據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在此以1月的社融數據作為參考值。

  2018年1月,表內貸款新增規模勢頭強勁,當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共計3.05兆元,同比減少6373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新增2.69兆元,同比新增3717億元,而委託貸款當月減少714億元、信託貸款當月新增455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3850億元和2720億元。由此可見,在各類貸款中,表內貸款一枝獨秀,1月新增規模大幅增加。

  同時,同業理財規模大幅收縮。截至2017年末,全國銀行業理財餘額全年同比下降21.94%,其中,金融機構同業類產品餘額3.25兆元,同比下降51.13%,同時佔比較年初下降11.88%。換句話說,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出現了“雙降”。2018年,預計表內信貸規模將成為銀行資產規模增長的主力,非標資產、同業理財規模將進一步壓縮。

  2、存款爭奪戰將愈演愈烈

  貨幣派生機制大家都不陌生,即銀行正常向A企業發放一筆貸款,A企業獲得資金後存入銀行,則銀行獲得一筆存款。扣除存款準備金後,銀行將剩餘的資金繼續發放貸款給B企業,B企業將資金存入銀行後,銀行又獲得一筆存款,繼續發放貸款。以此類推,從而派生貨幣。所以,正常發放貸款的過程中,因為企業會產生存款,銀行的資產負債是相匹配的。

  但如果是非標轉表,比如銀行原來通過理財去發放信託貸款給A企業,現在轉換成標準化債權,變成ABS,則銀行資產端因表外理財轉到表內投資,資產規模增加,但對於A企業而言,並無新增存款,所以,銀行的負債端不會相應增大,從而資產端與負債端的缺口加大。

  從近期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衝關8兆,到原先同業存單發行規模較小的國有大行提高2018年同業存單發行額度,都可以反映出銀行負債端的壓力。所以,負債荒預示著2018年各家銀行的存款爭奪戰將愈演愈烈。

  3、銀行補充資本的需求將加大

  依據資本充足率要求,2018年末,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應分別達到8.5%、9.5%和11.5%,同期,其他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應分別達到 7.5%、8.5%和10.5%。

  截至2017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35%,資本充足率為13.65%,較2016年末均略有上升,“兩類銀行”的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水準分別高出監管標準2-3個百分點。

  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2018年信貸業務是銀行發展的重點,新增貸款的增加,加之表外資產回歸表內,銀行資本將承壓。

  一方面,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諸多中小銀行排隊IPO,特別是城商行和農商行,IPO補充資本需求較大,此外,近期農行公布千億定增計劃,也從側面反映出銀行補充資本的需求。

  另一方面,銀行也加大對可轉債、創新型資本補充工具的應用,多家上市農商行可轉債獲批。對於上市時間較短、定增受限的上市銀行而言,可轉債也是不錯的資本補充工具。但目前銀行IPO審批進度較慢,銀行還需加強資本補充工具創新。

  4、銀行不良將充分暴露

  近年我國銀行業的撥備覆蓋率變化,整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農商行2017年末的撥備覆蓋率僅有164%,已經接近150%的紅線,國有大行和股份製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在180%左右,下降的也比較快。而銀行不良率近年卻有企穩的跡象,基本維持在1.74%左右,一方面可能是經濟好轉後的不良企穩;另一方面也說明可能是處置不良消耗了撥備。

  目前,大量資產從表外轉移到表內,同時表內信貸新增規模大幅增加,都加大了撥備計提壓力。所以,本次撥備計提管理辦法修訂後,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有了操作太空,有一個彈性範圍,也能鼓勵銀行繼續充分暴露不良。我國銀行業的PB長期都是小於1的,雖然此前利潤增速較快,ROE也保持在較高的水準,但出於對隱性不良的擔憂,PB一直難以提升。如果隱性不良能暴露,未來也有利於我國銀行業整體估值的提升。

  結語

  還記得在2017年金融監管加強、政策頻發之時,曾有很多人擔心銀行的日子不好過了。事實也的確如此,同業鏈條玩不轉了,銀行存款更難拉了,賺錢也不容易了。但反過來說,銀行亂象得到遏製,業務開展更加合規,不良暴露後銀行資產得以清洗,未來不是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了嗎?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