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撥備監管明確差異化機制 商業銀行不良加速出清

  撥備監管明確差異化機制 商業銀行不良加速出清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杜冰

  “此次調整標誌著在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方面,初步建立了逆周期動態調節機制和差異化管理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就銀監會調整撥備要求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銀監會近日下發地方銀監局《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7號文”),明確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到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到1.5%~2.5%。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未來撥備計提壓力的緩解直觀上將為商業銀行盈利釋放打開太空,國有大行或將受益最大;而更大的引導意義則在於鼓勵銀行更精確地劃分貸款,更真實地暴露並主動處置不良,同時,資本壓力的緩和也將釋放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撥備監管進入逆周期調節

  “逆周期調節機制,意味著在經濟上行周期撥備覆蓋率可以更高一些、多計提一些撥備,有更充足的風險吸收能力,到經濟下行周期時就可以發揮抵補作用;在經濟下行周期,撥備覆蓋率可以適當下調,減輕銀行壓力,讓其能夠騰出信貸資源,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董希淼表示。

  針對此次調整,業內人士認為,首先從橫向比較來看,我國撥備率確有下調太空。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參加全國政協經濟界別聯組討論時明確表示,過去幾年銀行經營狀況較好,全行業平均撥備覆蓋率達180%左右,遠遠超過了國際水準。

  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1.42%。

  “對比國際,從理論上來說,在不良貸款數據真實、分類準確的情況下,100%的撥備覆蓋率已經十分充足。”董希淼認為。

  近年來不良貸款率攀升勢頭得到有效遏製,商業銀行貸款撥備計提壓力逐步緩解被認為是為這次政策調整奠定了重要基礎。

  2016年以來,受益於外部經營環境改善、不良貸款處置手段多元化等因素,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攀升態勢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17年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4%,已連續5個季度持平。

  “得益於此,我國商業銀行撥備計提壓力逐步緩解,這應該是此次監管層放寬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標準的主要原因。”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另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更新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認為,監管選擇此時下調撥備要求,是對經濟信心和對不良改善信心的確認。

  “當前,絕大部分銀行撥備覆蓋率均在150%以上,切換IFRS9新會計準則還會進一步提升撥備覆蓋率,撥備覆蓋率並不是當前銀行面臨的核心矛盾,選擇此時調整,隻證明一點:經濟沒問題、不良沒問題。” 李虹含分析稱。

  銀行業盈利、資本等多方面受益

  7號文的下發,意味著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監管思路由原先單一指標管理更新為多維度、多層次的差異化管理。專家對此普遍認為,差異化管理機制將發揮對銀行的正面導向作用。

  對於銀行業而言,利好盈利釋放以及內在資本補充,將是此次調整最為直觀的影響。而更為重要的是,將鼓勵銀行加快不良確認以及處置不良,提高資產負債表的披露真實性。

  按照7號文的要求,此次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調整後存在一個區間,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原則,以貸款分類的準確性、處置不良貸款的積極性以及資本的充足性等作為主要的參考指標。

  “在區間之內,對不同的銀行將采取不同的監管要求,進而建立了一個正向激勵的機制,這就鼓勵銀行不斷提升信貸管理水準尤其是不良貸款分類的真實性,加快不良貸款處置進度,同時將資本充足率保持在合理水準。”董希淼認為。

  李虹含也認為,7號文要求銀行更加嚴格確認不良符合當前的政策大方向,銀行不良認定更嚴格、資產負債表更乾淨。

  據中金公司測算,政策調整對應釋放2815億元存量撥備,按新政策可以邊際新增覆蓋2282億元不良貸款,或可新增處置不良資產4692億元,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提升周期加快不良確認和處置。

  從更深層的意義來看,則是將通過加強銀行內生盈利能力,引導更多資金對接新興產業。同時銀行業的資本壓力緩和,也將加快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調整速度,實現銀行體系平穩改革轉型。

  事實上,王兆星也公開表示:“現在適當降低撥備監管要求,是為了讓銀行更好地加快處置不良貸款,同時也使銀行有更多的資金實力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國有大行或下調太空最大

  針對此次調整擬實行的“一行一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有大行實際下調太空最大,而資產品質或將是影響城商行撥備下調的製約因素。

  就2017年三季報數據來看,A股上市銀行中,工行和浦發銀行撥備覆蓋率在現有150%撥備覆蓋率紅線之下。其中,截至去年9月末,浦發銀行撥備覆蓋率較去年年初下滑34.55個百分點至134.58%,工行撥備覆蓋率為148.42%。

  除上述兩家銀行之外,整體而言,A股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普遍高於160%以上,而較為接近紅線的則有華夏、民生、光大、平安4家股份行和中行、交行兩家國有大行。

  根據此次調整要求,因貸款分類準確性、處置不良貸款主動性和資本充足性等因素,專家認為,不同的銀行受影響程度有所差異。

  徐承遠分析認為,國有大行由於具備較強的留存收益轉增資本能力,且外部資本補充能力較強,其資本較為充裕,資本充足率在不同類型銀行中維持最高水準,加上國有大行貸款核銷能力及新增貸款控制能力較強,相對具備更大的撥備覆蓋率下調太空。

  比如,從資本充足性來看,截至2017年年末,國有大行、城商行、股份製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65%、12.75%和12.26%,分別適用於120%、130%和140%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下調太空從大到小依次為國有大行、城商行、股份製銀行。

  “以原有的150%撥備覆蓋率為基礎,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監管線下調太空從大到小依次為國有大行、城商行、股份製銀行。當前,城商行撥備覆蓋率雖然遠遠高於150%的監管線,但受製於資產品質,其主動減提撥備的可能性較小。”徐承遠分析稱。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