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拔罐真的能祛濕嗎?原理禁忌徹底剖析

很多人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經常聽父母或別人說「你上火了」,或者是「濕氣重」。可是你真的知道濕氣是什麼嗎?或許你也一樣迫切需要科普一下濕氣這件事。

認識濕氣:你為啥會濕氣重?

中醫把病因也稱為「邪」,是指「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狀態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古人把對人體有害的環境外因分為六種,稱作「六淫」,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

對於複雜多樣的病因,中醫又將病因分為內因與外因兩大類。具體到濕氣來說也是一樣的,分為外感濕邪和內生濕邪兩大類。

1、外感濕邪

濕邪是外感病邪之一。人們一旦被外濕侵入,如再不注意就會致病,出現頭重如裹、全身乏力、胸悶嘔惡、食慾減退、關節沉痛、舌苔白膩等表現。

2、內生濕邪

人體內由於脾胃功能失調,也可以產生內濕這一病理產物。因為體質的不同,內濕又分為兩種:

寒濕

對於虛寒體質的人士來說,體內有濕,濕邪又最容易與寒邪結合,加上濕邪易耗傷陽氣,時間長了,就轉化成了寒濕證候,表現出睏倦怕冷,喜溫喜靜,胃口差,便溏,大便易夾雜未消化食物,肌肉關節酸痛、沉重,舌淡苔白膩等。

濕熱

對於平和體質或熱性體質的人士來說,濕邪在體內淤積時間長了也可以化熱而出現濕熱證候,表現出煩熱,口苦,胸脘痞悶,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肌肉關節灼熱疼痛,大便裡急後重,舌紅苔黃膩等表現。

「濕毒」是怎麼回事?

濕熱屬於「實火」,如果邪過盛和/或人體正虛無力抗邪,時間長了,就容易鬱結成濕毒。濕毒比濕熱的「熱」性又進了一步,濕毒證候的患者臨床常表現午後發熱明顯,口乾口苦,無名腫塊,瘡瘍疹廯,便秘尿黃,舌紫紅,苔黃糙,脈滑數等。

健康自測:你是不是「濕氣」重?

那麼如何可以知道自己的體內是否有濕氣呢?濕邪屬於陰邪,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通過以下幾點特徵自檢就可以判斷你的體內是否有濕氣了。

1、痰多

「濕痰內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痰濕停胃,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痰濕阻膈,氣機不暢,痞悶不舒;痰濕留注,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

2、全身乏力

許多患者經常抱怨:「醫生啊,我全身沒勁,兩條腿沉重無力,上下樓梯困難,好像有千斤重擔,腰部也像背了個大包袱,沉重異常,頭也昏昏沉沉。」

這些睏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濕生重濁」。

3、口水多

體內濕邪過重,還會淹沒五臟六腑,充斥於臟腑經絡。五臟化生五液,就會通過五液的形式來排泄,患者就會表現為五液過多。

《黃帝內經》說:「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汗為心液,鼻涕為肺液,淚為肝液,涎為脾液,唾為腎液。

4、肥胖

中醫有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許多年輕的女性,體重不斷增加,控制飲食也不能解決問題,借用患者話說:「喝水都長肉」。

其實,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的關係,當三臟功能異常時,水液在體內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

濕邪除了上述這些表現形式外,還有很多,比如,皮膚經常起濕疹、雙腿經常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

除了以上主要的四點,還有四個判別方法:

5、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睡再久也睡不夠,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6、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若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也可以肯定體內有濕。時間長了,則百病叢生。

7、洗漱時-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8、此外

如果毛髮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

濕氣重就拔罐和刮痧?祛濕效果十分有限!

民間很多老百姓以為祛濕主要靠拔火罐和刮痧,其實是誤解。中醫所說的「濕」,其本質是水液,所以濕邪的排泄渠道主要是通過大小便和汗液排出。

拔罐和刮痧的主要功效在於行氣活血、舒經活絡、祛風散寒和解毒消腫等方面,雖然也能拔出少許組織液,有一定的祛濕效果,但畢竟十分有限。

中醫祛除體內濕氣,主要是靠內治,輔助外治,在祛濕治標的同時還要兼顧健運脾胃治本,這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拔罐刮痧後印跡顏色越深則濕氣越重? NO!

至於很多人流傳的拔罐和刮痧出來的皮膚顏色越暗則濕氣越重的認識也是誤區。因為:

1、每個人皮膚的厚度不一樣,同一個治療師施術,皮嫩的和皮厚的患者出來的痧就不一樣。

2、 出痧顏色深淺也與治療師施術和拔罐的負壓有關。

3、用不同的罐或不同的刮痧器具操作時,出來的痧也有不同。例如,用玻璃火罐、竹罐和塑料抽氣罐對同一個患者拔罐時,拔出來的痧就有不同。

皮膚淤血紅紫是怎麼回事?其實就是毛細血管腫脹破裂,紅細胞被破壞釋放出血紅蛋白等細胞內物質,即溶血過程。這一定是伴隨免疫系統激活的過程。對機體產生免疫調節作用,促進白細胞吞噬作用,增強人體免疫力,加快血液循環。

拔罐常見問題:

Q1:拔罐每次要隔多久?

A1:一般隔兩天至三天,原因是要待拔罐後紅印退色,及讓穴位透支恢復正常。太頻密的穴位刺激會令治療失效。

Q2:拔罐起水泡怎辦?

A2:不可以刺穿水泡,以免感染。可以用乾敷料蓋水泡,待水泡自然破穿後才塗搽藥膏,小心傷口感染。若水泡麵積過大,則建議就診醫生處理。

拔罐禁忌:

孕婦、經期女性、過於消瘦的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可能在拔罐後出現副作用,因此不適合拔罐。

精神病、水腫、皮膚病、心力衰竭、惡性腫瘤、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在拔罐後病情可能加重,因此也不適合拔罐。

拔罐需要相對較多一些的袒露皮膚,同時還有一些部位本來就不適合拔罐,因此,眼、耳、乳頭、前後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處、毛髮過多處,均不宜選用拔罐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