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正確補鉀能降血壓、護血管?它的作用遠不止這些!現在補還來得及~

隨著高血壓和中風病人的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對血壓的控制和對血管的保護。

尤其是夏季到了,血壓波動幅度較大,「補鉀」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補鉀對於血壓和血管有好處,那事實真的如此嗎?

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也被稱為「生命的第一元素」,廣泛分布於肌肉、神經及血球中。早已有大量的研究發現,科學補充鉀能起到預防高血壓和中風的作用,而一旦大量缺失,對人體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1

鉀元素缺失的危害

人體一旦缺鉀,就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容易疲倦

身體缺乏鉀元素,會降低人的耐熱力,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心率失常、肌肉無力,疲倦感就會上升。

食欲不振

低鉀狀態會使腸道蠕動減慢,加重厭食情況,甚至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心律異常、血壓升高

鉀元素是心臟維持正常搏動的「汽油」,無論體內的鉀離子水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導致心臟的收縮功能出現障礙,可引起心律紊亂、血壓升高等症

滲透壓失調

鉀離子對於維持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平衡有重要作用,一旦鉀鈉失衡,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機體的新陳代謝等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肌肉系統異常

鉀元素是神經肌肉系統保持正常性能不可或缺的,其能有效利用蛋白質修復破壞的組織,還能刺激中樞神經發出肌肉所需的神經衝動,從而保持神經肌肉系統正常作用。

鉀元素攝入過少則可能導致肌肉麻痹,但攝入過量容易導致神經系統異常興奮。

影響糖和蛋白質代謝

葡萄糖和氨基酸要想合成甘糖和蛋白質,需要鉀離子的參與。因此,若體內血鉀水準較低,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日本滋賀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常吃富含鉀的食物,如:柑橘、香蕉等,有助於2型糖尿病患者保護其心臟和腎臟

我們人體中所含有的鉀約有150克,但決定生命的是在人體中血清中的鉀。有研究顯示:當血清中的鉀丟失0.5g,就有可能致命!那麼,哪些因素可造成血清中的鉀元素大量流失呢?

2

可導致低鉀血症的因素

出汗多

排出的汗液中,除了我們熟知的水分、鈉之外,還有一定量的鉀離子;而且人體能量的代謝也需要鉀的參與,所以大量出汗容易導致鉀含量的降低。

含鈉食物攝入過多

鉀和鈉,可以說是兩種對立元素,鈉元素多的時候就會導致鉀元素的流失,而當鉀元素多的時候可以促進鈉元素的排出。

每天攝入2000毫克鈉元素將會引起血壓升高,還會使血液中的鉀元素流失。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鉀元素,還能對抗因高鈉引起的血壓高,對血管的損傷也有防護作用。

鈉含量高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蔬菜水果乾等,平時一定要控制好攝入量,或是適當食用高鉀低鈉的南瓜、土豆等食物。

藥物原因

臨床上長期服用一些藥物也會促進鉀的排泄,如利尿劑、鹽皮質激素與糖皮質激素、水楊酸鹽類解熱鎮痛葯等。

而像碳酸氫鈉等鹼性藥物、促血細胞生成藥物可使血漿中的鉀向細胞內轉移,導致血鉀水準降低

腹瀉

一方面是因為腹瀉會使鉀在小腸的吸收減少;另一方面是由於腹瀉所致的血容量減少,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而醛固酮不僅可使尿鉀排出增多,也能使結腸分泌鉀的作用加強

若一天排泄超過1升,即五次左右,就得注意了,要及時就醫

慢性病

如高血糖人群,血糖高一方面會促進鉀的排;另一方面,體內的胰島素和腎上腺素分泌較多,會使鉀從血液轉運站移到細胞中,導致低鉀血症。

3

補鉀原則需謹記

補鉀也不能隨便補,攝入過多會導致高鉀血症,造成意識模糊,甚至猝死,因此補鉀需記住以下幾個原則:

適度原則

一般情況下,推薦每日攝入2克的鉀元素,而想要起到預防慢性病的效果,最好能攝入3.6克

食補優先

人們在缺鉀時,雖然可以通過口服藥物或注射針劑來補鉀,但健康人員日常補充鉀元素,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法還是適當多吃富含鉀的食品

在蔬菜中,菠菜、莧菜、青蒜、大蔥、蠶豆、山藥等的含鉀量比較高;而在糧食中,蕎麥麵、玉米面、蕃薯中含鉀則比較多;水果中以香蕉、西瓜比較豐富。

補鉀好搭檔:優酪乳+松子

優酪乳含豐富的益生菌,可以維護菌群平衡,從而減少鉀流失,同時松子富含鉀元素,將松仁加入優酪乳一起吃是補鉀的好方法。

此方也適合腹瀉的初期,但若腹瀉嚴重要及時就醫

補鉀先補鎂

缺少鎂元素會影響鉀元素的吸收,所以保證體內充足的鎂也很重要。

建議每天攝入鎂330毫克比較合適,常見的含鎂食物包括紫菜、綠葉菜、堅果、雜糧等。

補鎂好搭檔:小米+燕麥

小米是雜糧的一種,也是鎂含量豐富的來源之一,燕麥也屬於粗糧類,不僅鎂含量豐富,也含有不少鈣,鈣鎂一起補,效果更好。

想看更多內容,快來掃碼關注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