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快報,過度貪睡是病,研究發現根源在免疫

有俗語說,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從字面上看,一年四季,只要想睡或能睡,都是符合規律的事,有來自大自然的理由。在生活中,人們通常也隻把睡不著或睡不好,才視為睡眠障礙。特別能睡,則可能被看成是有福分。但是,從醫學角度看,太能睡,特別是發生不可抗拒的白天嗜睡,就是疾病,叫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的主要表現是白天過度嗜睡,會有難以遏製的睏倦;其次是猝倒發作,常在情緒誘發後表現出局部骨骼肌無力,在兒童則可能出現言語表達含糊;另1種表現,是睡眠癱瘓,會出現發作性肢體不能活動,這種情況常在早晨睡醒後出現,意識清楚,可自行緩解,有時會有情緒障礙;此外,還有睡眠幻覺,會在入睡前出現幻聽、幻觸、幻嗅,部分患者還會有睡眠周期性肢體活動、攻擊行為、精神癥狀等。

發作性睡病的病理機制,通常認為是下丘腦食慾素神經元缺失,影響了神經傳導通路的激活系統。在發病原因方面,以往研究認為,主要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具有高度相關性,是特殊的基因類型,導致發病風險的升高。此外,也有研究認為,發作性睡病與免疫、促炎因子、流感病毒、遺傳等相關。

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多個機構的學者,對發作性睡病進行了協同研究,於2019年3月19日,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研究結果顯示,在發作性睡病患者體記憶體在自體反應細胞,這項結果的證據表明,發作性睡病是1種自身免疫疾病。這個重要發現,將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找到可行的路徑。

研究團隊的學者,在發作性睡病患者機體內,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的細胞毒性CD8T細胞,這些細胞可以識別產生下視丘分泌素,從而調節個體醒覺狀態的神經元細胞,並使調節清醒狀態的神經元遭到破壞。

研究過程也發現,自體反應細胞在某些健康個體中也存在,但是,這些細胞還沒有被激活。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某些疾病,或者是遺傳、病毒感染等導致了自體反應細胞的激活,從而讓人產生嗜睡。發作性睡病是免疫疾病的假說已經存在多年,但在此次研究前,還缺少確證。此次研究可確認,發作性睡病是由T細胞驅動的,瞄準這個靶點,就可能迅速找到治療的新方法。

發作性睡病診斷主要依據白天過度嗜睡、發作性猝倒、睡眠癱瘓、睡眠幻覺等4聯症,在檢查方面,需要做夜間多導睡眠圖、基因亞型、腦脊液等實驗室檢查,還需要做表量評測及神經影像學檢查。目前,對發作性睡病還沒有具明確療效的治療方法,通常是進行健康教育,比如減少誘發因素,或通過晚間的充足睡眠或15到20分鐘的午睡等,來緩解日間嗜睡。在藥物方面,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羥丁酸鈉等來控制猝倒發作。需要提醒的是,嗜睡,特別是老師反映孩子上課總是睡覺時,要想到,孩子可能是病了,並不是不愛學習,應該及時去做相關檢查。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