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產地之健康 | 喝肉湯、雞湯真能滋補嗎

按照傳統說法,冬天補一補,開春能打虎。在立春之前,都是適合「滋補」的時候。究竟怎麼補呢?很多女性的選擇是煲湯。

一位朋友問:我的女朋友天天煲雞湯肉湯魚湯喝。她說這樣特別滋補。可是她隻喝湯,裡面的肉和菜都不吃,真的能滋補嗎?但另一位朋友又問:電視上的專家說,煮湯喝根本不能滋補,蛋白質和鐵都在肉裡,必須要吃肉才能補營養,喝雞湯肉湯魚湯真的沒用嗎?很多人為此糾結不已。

其實,這句話的正確與否,要看用在什麼人身上、什麼情況下。

的確,無論雞湯、肉湯還是魚湯,湯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肉本身。因為湯的意思是含有大量的水,其中只有一些可溶性的物質溶進湯裡。肉類是肌肉纖維構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漿蛋白和氨基酸、肽類等,容易進入湯中,但大部分肌纖維成分很難溶出來。一般來說,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2%,和含量15%~20%的肉相比,顯然蛋白質含量低多了。

那些不能溶出來的蛋白質,並非不能被人體消化。健康人有牙齒,有胃酸,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各種酶類,它們能夠消化那些並未溶解的大分子蛋白質,把它變成小分子的氨基酸,然後吸收入血。別說是比較柔軟的雞肉魚肉,就連硬邦邦的牛肉干也不在話下。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健康人來說,每天隻喝點雞湯肉湯,而不吃成塊的魚和肉,所得到的蛋白質總量就太少了。若是隻喝湯而把固體的肉塊魚塊扔掉,與其說是「補」,還不如說是「浪費」。

不過,僅用蛋白質含量來比較湯與肉的價值,對某些情況來說也不夠準確。雞湯肉湯中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溶出來的遊離氨基酸、小肽、谷氨酸、谷氨醯胺、肌酸、B族維生素等物質,病後虛弱消化不良者可以快速利用,起到改善食慾、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

谷氨醯胺和谷氨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看似可有可無,實際也有它們的存在意義。因為它們可以作為腸道細胞的快速能源供應。在營養不良的狀態下,以及手術、病後虛弱的情況下,腸道細胞能源供應不足,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狀態,嚴重時甚至會發生腸梗阻。如果能補充這些成分,對患者會很有幫助。

對這些病弱者來說,雖然完整肉塊的蛋白質含量更高,但因為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腎處理功能低下,他們無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質,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統和肝腎的負擔。這就好比說,一個不足6個月的小嬰兒,只能消化吸收母乳中含量很低的蛋白質(人類乳汁蛋白質含量僅為1.1%~1.2%,約為牛奶的三分之一)。如果給寶寶直接吃蛋白質含量超過20%的醬牛肉,不僅不能補充營養,反而會把寶寶吃出病來。身體虛弱消化不良者暫時不宜吃牛肉干也是一樣的道理。

從這個角度說,供應雞湯、肉湯,讓體弱者快速吸收一些含氮物,短時間內覺得精神好一些。古人認為是「滋補」作用,也不能說完全錯誤。再說雞湯的美味確實會讓人情緒愉快,只要沒有高尿酸血症,只要不放過多的鹽,人們樂於享用鮮湯也完全無可厚非。

只是,煮過湯的肉塊魚塊怎麼辦呢?當然也不能浪費,再做成另一個菜就好了。比如雞胸肉雖然鮮味大打折扣了,但完全可以把它撕成細絲,然後加點筍絲、黃瓜絲之類,用麻醬汁、海鮮汁、椒麻汁之類拌一下,味道非常不錯呢!

如何煲出一鍋好湯?

合理選材:動物性原料為主

動物性原料如豬肉、豬骨、魚類、雞鴨、火腿等富含蛋白質,其中的含氮物質遇熱溶解於水。除了產生湯鮮味之外,更是煲湯湯水的營養來源。

TIPS:肉類食材往往含有較多血水,故而下鍋前應先氽一下,以去除殘留血水,避免影響口感。

火候恰當:旺火燒沸,文火慢燉

煲湯不同於炒菜,目的在於讓食材中的蛋白質浸出物儘可能地溶解於湯中,這樣湯水才能鮮濃美味。文火慢燉可令蛋白質浸出物充分溶解,使湯水清澈、口味濃醇。一般來說,煲湯所需時間以1.5個小時為宜。在開鍋之後,火候應調為湯水處於微微沸騰狀態的小火。當蛋白質加熱超過1.5小時之後,氨基酸被熱量破壞,除了造成營養價值降低之外,還會破壞湯鮮美的口感。

TIPS:魚類、雞肉等食材較為細嫩,煲湯時間應適當縮短,否則肉質變老,影響口味。如果在湯中加入人蔘,建議人蔘入湯時間不超過40分鐘,否則其中有效成分人蔘皂苷會分解,喪失營養價值。

食物新鮮:並非「現殺現吃」

許多人喜歡現殺現煮,認為這樣最新鮮營養。事實上,動物剛剛被殺死時,其機體組織尚在活動,如果立即烹調,肌肉會應激性收縮凝固,大量排出水分,令肉質粗糙乾硬,嚴重影響口感。剛剛被宰殺的動物,體內毒素尚未完全排除,此時立即烹飪,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

TIPS:禽畜最佳品嚐時間為宰殺後3~5小時,這時候原有毒素基本降解排出,同時蛋白質、脂肪被酶類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易於吸收,口感也更好。

煲湯炊具:瓦罐最佳

燒製瓦罐的原料為長石、石英、黏土等不易傳熱的材料組成。具有吸附性好、通氣佳、散熱緩慢、傳熱均勻等優良特點。由於煲湯所需時間較長,外界熱能可以通過瓦罐持續、均衡地傳遞給內部湯料。水分子和食物在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下達到相互滲透,有利於蛋白質滲出至湯內,令湯水鮮美、肉質酥爛。在選購煲湯砂鍋時,以大肚小口的砂鍋為上佳。

TIPS:雖然瓦罐是煲湯的最佳炊具,但對於追求效率的你來說,壓力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於質地較韌、不易煮爛的食材,壓力鍋可以在不破壞營養的前提下,迅速煮熟食物。

煲東加啥好:塊莖類、菌類為首選塊莖類(如土豆、山藥、白蘿蔔、蓮藕)和菌菇類(如杏鮑菇、香菇)等自身富含纖維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可以吸附湯水中的油膩。同時在長時間燉煮之後仍然能保持塊狀,堪稱「煲湯伴侶」。其中蓮藕健脾益氣、白蘿蔔可促進胃腸蠕動、山藥益心安神,和肉類一起煲湯,在促進肉類中蛋白質吸收的同時,還可以增加肉湯營養。

TIPS:不少人喜歡在煲湯時加入一兩樣中藥材,這裡推薦當歸、冬蟲草、百合、玉竹等無食用和搭配禁忌的藥物,同時具有「提氣」的效果。

操作:配水比例是關鍵

多數人隻關心煲湯選用的食材,在具體操作時反而比較隨意,殊不知,你的「無心之失」很可能嚴重影響了湯水的營養價值。一般來說,煲東加水比例以原料與水1:1.5為最佳,這一比例可避免原料無法被充分浸沒,影響釋放營養成分,也可避免因水量過多造成營養物質被稀釋後濃度下降。煲湯時應選擇冷水下料,因熱水會迅速破壞食材中的蛋白質。煲湯過程中不應再次加水,以免正在加熱中的肉類遇冷收縮,影響蛋白質溶解,造成湯水口感欠佳。

TIPS:煲湯時不宜放鹽過早,以免促進蛋白質凝固,無法溶解入湯,影響營養的同時還會造成湯色發暗、鮮味不足。與此同時,煲湯時也不宜放入過多蔥、薑、蒜、花椒、料酒等調味品,影響湯的原汁原味。

煲湯小秘訣

對於煲湯新手來說,「手一抖」的失誤往往在所難免,掌握下列小訣竅,絕對能讓你應對自如!

湯變濃:可以在湯汁中少量勾芡,增加湯汁稠厚感;或少量加油,將油先燒熱,加入湯汁後蓋上鍋蓋,旺火燒一會兒就可以了。

湯變淡:方便的話可以在紗布袋中縫入一些大米,放在湯中一起煮;或者放一些生土豆進去,效果也不錯。

湯變清:煲湯切忌大開大滾,因為溫度驟升後蛋白質會迅速凝結成白色顆粒,導致湯汁渾濁不清。用文火慢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遇到因食材脂肪過多導致湯水油膩的情況,可以在火上烤一點紫菜,加入湯中,吸油效果很好。

湯變鮮:用100克左右的豬肉餡,下油鍋炸一會兒,之後把沸水倒入鍋中,煮一會兒後即可成為一鍋「高湯」。把這種高東加入任何湯水中,都會變得十分鮮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