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00萬份鮮燉燕窩背後,小仙燉的定位與增長邏輯

家裡阿姨端出一碗經過8小時泡發、挑毛去雜質後精心燉煮半小時的燕窩,40多歲的女主人拿起小杓慢慢享用——這是傳統燕窩消費的典型場景。

如今,這一場景已經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習慣了996的年輕人,在結束一整天忙碌的工作後,回到自己的小屋,從冰箱裡取出一瓶鮮燉燕窩,既滋補了身體,又感受了味蕾和心理的雙重滿足。

在燕窩市場,禮品消費曾經佔到70%-80%,但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人們對燕窩滋補品的自用需求已成驅動燕窩消費的主力因素,燕窩的消費人群和產品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CBNData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線上燕窩交易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其中,便捷的即食燕窩和鮮燉燕窩的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00%,是乾燕窩的2.2倍。鮮燉燕窩尤其受消費者青睞,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鮮燉燕窩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提升了157%。此外,85後、90後在燕窩消費人群中的佔比已近6成。

在剛剛結束的618活動中,鮮燉燕窩品牌小仙燉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97%,而在過去5年時間裡,小仙燉增長迅速,銷量已突破400萬份。

消費痛點催生燕窩新品類

燕窩市場需求端的轉變既有消費升級的推動因素,也與供給端產品的“微創新”密切相關。

自用消費的乾燕窩痛點非常明顯:原料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普通消費者無從辨別;即便有穩定的購買渠道,燕窩繁雜耗時的燉煮過程也讓人卻步;火候、時長等掌握稍有不慎,燕窩便很容易化水,造成營養流失。

2012年,以營養便捷為賣點的即食燕窩出現,降低了燕窩自用消費的門檻,但即食燕窩從產品生產、包裝到銷售遵循的都是禮品邏輯,與自用消費者的需求並不貼合。例如,即食燕窩採用的是121℃高溫燉煮工藝,保存期限在一年半到兩年之間,消費者會對其抱有存在添加劑、營養流失等疑慮。誰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滿足自用需求,誰就能夠挖掘燕窩消費的巨大潛力。

2014年10月,主打鮮燉燕窩的小仙燉創立,在燕窩行業首個採用C2M模式,用戶線上下單,工廠接單後當天鮮燉,順豐冷鮮配送。這一模式使得鮮燉燕窩產品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流通,形成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對應的是產品品質的高度標準化和超強穩定性,不僅對原料和燉煮工藝、設備要求極高,也對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為此,鮮燉燕窩被認為是一門“費力不討好”的生意,當小仙燉切入鮮燉燕窩市場時,並未見跟隨者的身影。

從0到1定義鮮燉燕窩標準

鮮燉燕窩作為一個全新的品類,需要一切從0開始,開啟全新的商業模式。

“品牌的基石是產品品質,所以在拿到天使輪投資後,我們並沒有按常理出牌進行行銷推廣,而是幾乎將全部資金用於研發燉煮設備、打磨產品。”小仙燉創始人林小仙表示。

要保持鮮燉燕窩產品的品質,首先是確保原料的品質。

小仙燉的公開資料顯示,林小仙曾多次前往印尼和馬來西亞挑選優質原料,最終選定品質最高的森林雨季燕盞作為小仙燉的燕窩原料。林小仙解釋說:“森林雨季燕盞盞厚、營養高、潔淨度高,燉煮後也能確保根根分明,口感Q彈。”

同時小仙燉從一開始就選用了溯源燕窩。所謂溯源燕窩,指的是經過海關正規批準進口,可以在中國境內合法銷售的燕窩,消費者能夠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獲得燕窩原料產地、進出口等相關信息。

“溯源燕窩要經過海關檢驗,指標稍有偏差就會被退貨,所以燕窩加工廠一定會拿最好的燕窩作溯源燕窩,但因為加工工序多、精度高,還需要手工貼碼等操作,溯源燕窩成本通常比水貨高出50%。”林小仙表示。

原料確定了,燉煮工藝也是一大難題。行業裡現有的即食燕窩生產線都無法滿足鮮燉燕窩生產的需求。非工科出身的林小仙找到國內頂級的燉煮設備生產廠家,在消耗了2萬盞燕窩原料,經過280次時長和溫度的組合測試後,最終確定了可實現38分鐘95℃低溫燉煮,360°旋轉180次模擬手工的鮮燉燕窩燉煮設備,保證了鮮燉燕窩的營養和口感,並取得了10項國家專利,其中2項發明。

過程很難,效果卻很快顯現。

據林小仙介紹,小仙燉產品的複購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佔比20%的周期客戶就貢獻了約70%的收入。

2016年8月,小仙燉率先在行業裡發布鮮燉燕窩標準,如今,當天鮮燉、冷鮮配送、0添加、保質15天等已成為鮮燉燕窩行業的公認標準。

小仙燉開創的月套餐、年套餐周期套餐服務模式也在行業裡普遍應用,不同的是,小仙燉投入大量資金打造了周期服務管理系統,用戶只要在小仙燉微信公眾號注冊,3秒就可以隨時修改發貨的地址和時間,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更加明顯。

小仙燉的產品瓶型也在引領著整個行業的包裝風向。為了還原用戶用碗吃燕窩的習慣,林小仙曾翻閱典籍,研究乾隆年間皇家服用燕窩時的器皿。最終在頂尖工業設計團隊洛可可(LKK)操刀下,將傳統與現代工藝相結合,設計出現在的瓶型:瓶口從業內統一的小口變成大口碗形,不僅貼合傳統碗食燕窩習慣,同時解決普遍存在的瓶底死角問題;瓶底應用了仿鑽石紋設計以增加摩擦力利於手握開蓋。

因為要冷鏈運送,小仙燉產品的快遞外包裝也經過特別設計。“泡沫箱的厚度、冰袋的擺放位置等,都經過了細致的考量和對比。”林小仙說。

2017年年底,林小仙拎著自家新鮮出爐的鮮燉燕窩產品,飛了十幾個小時,前往位於比利時的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這是一個近60年歷史的獎項,有“食品界諾貝爾獎”之稱,代表著歐洲乃至世界食品行業最高的評鑒標準。獎項評委由歐洲權威的營養膳食專家和高校營養學教授組成,評判標準包括“活性成分含量”、“商業聲明與產品成份之間的一致性”等20多項參數,首次參獎的小仙燉成為唯一獲獎的中國燕窩品牌,並在第二年再度獲獎。

明確定位,聚焦打法

從2015年到2016年,小仙燉的營收從1000萬增長到了5000萬,雖然數據亮眼,但在市場上的聲量並不大,鮮燉燕窩也未被行業看好。一個例證是:老牌燕窩企業燕之屋從2014年就關注到了小仙燉的鮮燉燕窩產品,但並未做出任何跟進動作。

從消費市場上看,“2017年的時候,95%的人分不清鮮燉燕窩和即食燕窩的區別。”林小仙說。

儘管已經獲得了洪泰基金天使輪和周鴻禕領投的Pre-A輪兩輪融資,還邀請外部機構做過兩次品牌定位,但小仙燉始終未走出創業初期迷茫的狀態,這一狀態在2016年底達到頂峰。

當時,小仙燉現金流虧損500多萬,在產品和運營上的多元化嘗試牽扯了團隊大量精力,也導致日常開支居高不下,內部管理壓力日增。採訪時,林小仙向36氪記者提及2016年的艱難,仍忍不住落淚。

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上半年。據小仙燉介紹,201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有過十幾年吃燕窩經驗的演員陳數嘗試了小仙燉,發現不管是食材還是口感都比自家阿姨燉的好,立刻成為小仙燉的忠實用戶。一年後,陳數從鐵粉用戶升級為投資人,正式投資小仙燉。

這一舉動對小仙燉意義重大。燕窩作為輕奢滋補品,與明星的形象地位相符,她們本身也有通過燕窩滋補調養、美容養顏的需求。借助陳數的口碑宣傳,小仙燉在明星圈迅速擴散,如今,在小紅書等各類社交平台上,願意分享小仙燉產品的不乏張柏芝、張雨綺、李冰冰、唐藝昕、景甜、歐陽娜娜、李湘等一線明星。

同年5月,小仙燉引入君智谘詢梳理企業品牌戰略定位,在8個城市面向供應鏈、渠道、消費者做了3個月的深度認知調研後,梳理出了“鮮燉燕窩專家”的品牌定位。

定位明確後,小仙燉開始大刀闊斧做減法,砍掉了禮盒裝乾燕窩等與定位不符的產品,專注於鮮燉燕窩產品的打磨;關閉線下體驗店,解散了分銷商和城市合夥人,同時順應用戶習慣,將合作電商渠道數量從以往的20多個精簡為5個,隻保留天貓、京東、小紅書、網易考拉和微信商城,集中運營力量,提升客戶體驗。

聚焦的定位和精心打磨的產品讓小仙燉的收入增長開始加速度。

2017年和2018年兩年雙11,小仙燉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達到200%、 400%。小仙燉官方數據顯示,在2019年剛剛結束的618期間,小仙燉銷售額同比增長497%,銷量突破400萬份。

在定位聚焦做減法的過程中,小仙燉精簡了多個SKU,沉沒成本不可謂不高。有人曾經質疑小仙燉,認為單一產品有很大風險,但林小仙不以為然。

“專注才能專業,集中所有資源,做精做深,它的效率邊界才是最大的。”林小仙態度很堅決。

市場的良性反饋吸引了新入局者。

2018年6月,燕之屋正式推出鮮燉燕窩產品,與此同時,各類鮮燉燕窩品牌紛紛出現。2019年6月14日,小仙燉聯合京東舉行了“開創鮮燉燕窩獨立類目”發布會,鮮燉燕窩正式從燕窩類目中分離出來,成為可供用戶查詢選購的獨立類目。

在小仙燉之前,鮮燉燕窩可以說是有“品”無“類”,如今,新鮮、營養、料足已經成為鮮燉燕窩宣傳的標準範式,38分鐘95度低溫燉煮等鮮燉燕窩5大標準也已是行業內各品牌最常借用的表述,“鮮燉燕窩”這一品類成功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燕窩作為傳統滋補品,以往並不為年輕人重視,而小仙燉乘著消費升級的東風,緊盯消費者的需求痛點,使燕窩成為便捷、時尚、可隨時隨地享受的新鮮、營養的滋補品,順利將燕窩帶入了90後的世界,使傳統滋補品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鮮燉燕窩的逆襲並非個例。今年1月,中國首份“新匠人100”榜單發布,小仙燉鮮燉燕窩同小罐茶、五穀磨房等一同入選。行業痛點的發現並不難,難的是直面痛點、滿足需求的過程,至於通向成功的關鍵,無它,匠心而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