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腳後跟疼痛難忍!「跟痛症」應該怎麼治?

跟痛症,雖然臨床中不常見,可是,深陷其中的病人是苦不堪言。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跟痛症。

跟痛症又稱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後跟)部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在文獻報導中8~80歲的人都可發生,尤其是運動員、女性及肥胖者更為多見。其與勞損和退化有密切關係,可一側或兩側同時發病。

常見的病因有:(1)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2)蹠腱膜炎;(3)跟骨滑囊炎;(4)跟骨骨刺;(5)跟骨高壓症等。

目前大部分文獻分析,跟痛症主要是由於蹠筋膜炎引起的。

蹠筋膜炎

蹠筋膜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是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於跟骨結節內側突,對維持足弓有重要作用。蹠筋膜的長期負荷,特別是肥胖、運動勞損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無菌性炎性損傷,尤其是在跟骨附著部,誘發跟痛,導致在蹠腱膜的跟骨附著處常有明顯的壓痛點。

臨床表現

跟痛症大多一側發病,也有兩側同時發病者。患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癥狀以清晨下床時疼痛最為明顯,稱為「始動痛」,是跟痛症的特徵性癥狀。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緩解。夜間不痛,如有夜間疼痛就應當與腫瘤、結核或其他病變相鑒別。跟痛症病程長短不一,有的可自愈,但也有的患者可轉為慢性過程。跟骨側位X線攝片可見「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側。跟部表面無紅腫,在跟骨內側結節處可有限局性壓痛。X線攝片的重要性不在於確定「骨刺」的有無,而是鑒別其他病變。跟痛症在多數情況下是根據臨床癥狀作出診斷的。

治療方法

1、肢體鍛煉:主要包括蹠腱膜牽拉鍛煉。由於蹠腱膜攣縮是引起蹠腱膜炎常見的原因,而蹠腱膜牽拉有助於炎症的消退。每天反覆的牽拉蹠腱膜是減輕蹠腱膜炎患者疼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消炎鎮痛藥物:主要是非甾體消炎藥,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多數跟痛症是由滑囊、肌腱、韌帶炎症引起的,而此類藥物可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故對大多數跟痛症的急性疼痛發作和長期疼痛是有效的。但是此類藥物胃腸道反應比較強烈,既往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

3、局部封閉:此療法需謹慎使用,當大多數保守療法失敗時,許多臨床醫生藉助於此療法。本療法短期內的療效是肯定的,但多次反覆使用時,需注意糖皮質激素導致的副作用。

4、手術療法手術適應證:患者經過6個月以上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採用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方法主要有軟組織松解、足底神經松解、跟骨截骨、跟骨骨刺切除及經皮跟骨鑽孔減壓等。

5、針刀閉合性手術:這種治療方法雖稱為「手術」,但實際上和傳統的針灸治療很類似,也是扎「針」,但此「針」非彼「針」,針刀所使用的「針」是一種尖端帶有刀刃的微創手術用具,雖然這個帶刃的「針」直徑只有1個毫米,但卻可以在病變部位起到適當的松解病變軟組織的作用。經過針刀的松解治療,絕大多數的跟痛症都可以治癒。

跟痛症的注意事項:跟痛症雖然算不上什麼大病,但是因為病在腳上,而人每天走路又離不開腳,所以跟痛症對患者的生活還是會造成很大影響。

得了跟痛症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少走路,以避免病變部位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2.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這樣非但不會使病情好轉,還會引起相反的後果。

3.穿鞋時應選擇寬大、柔軟的鞋子,比如質地較好的旅遊鞋,最好不要穿皮鞋。

4.每天睡前熱水泡腳20~30分鐘會有利於控制病情或恢復。

專家介紹

李石良,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中日醫院針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央保健專家。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分會副會長。

從事針灸臨床工作近30餘年,從事疼痛及針刀醫學研究與臨床工作10餘年,擅長治療頸椎病、頸源性頭痛、眩暈、耳鳴、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脊柱四肢慢性軟組織損傷燈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