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評賞(六)

文|網路 編輯 | 禪音

古箏太極音樂純音樂

握拳:太極拳的握拳是鬆軟的,掌心虛空不可握緊,此謂自然拳,其意義是為了感覺靈敏,便於變化。

[評賞]太極拳只有五式以捶為名的握拳動作,搬攔捶、肘底捶、翻身捶、栽捶、指襠捶,另外打虎式和雙風貫耳雖不以捶名,但是用捶式。其捶鬆軟虛空,不可握緊。

01

出掌:太極拳的出掌,掌心也是空的,五指略舒不可挺直,掌意含虛,以有靈機性為宜,其意義是為了便於變動,此謂之自然掌。

[評賞]掌形要求,亦應自然。以欲接藍球狀,自然舒展為妥。但雅翁曾有以意貫指之說,此處未明示,不知何故。

02

肩背胸腹、頭頂面部各處之情形:肩宜塌,脊背拔,胸略含,腹部要自然舒適的放鬆,頭部虛靈上頂,面部肌肉放鬆,不可有擰眉瞪眼的情形。

[評賞]竊以為肩宜靜,脊宜懸、背欲落、胸欲寬、腹宜垂、頭宜浮。

03

舌部:舌宜舒適自然的附於上齶,不可以舌尖用力抵上齶,否則不自然,影響身心的舒適,如不舒適口中甜液不生。

[評賞]舌抵上齶,是內功家以為連接任督二脈之所在,可生甜液。舌平亦可,非要抵上齶也就不自然了。

040

眼的情形:眼的情形是在練習的時候,眼要隨著動作的情形而示意,假如動作的開展時,眼神要隨著動作而前望示意,假如動作收回時,眼神也要隨動作而回顧,但是這不過是稍微有一點的意思而已,不可使神氣鋒芒外露,因為太極拳是修心養性的功夫,一切的意思要有含藏,又因為太極拳的功夫是渾然一氣的,要使神氣普照全身,不能專註意那一部分,但也不忽略那一部分,以免有掛一漏萬,顧此失彼之情形。有的人說:練太極拳的規矩要「眼觀食指虎口圓」雲雲,但我以為這是練其它拳的一些規則,如安在太極拳上是不合宜的,因為眼神要是專看在食指上,對其他部位就難免忽略,那就與太極拳渾然一氣的道理不相合了,又如虎口撐開的太圓了,就不免手上要用上勁,用上了勁,就又與太極拳要周身放鬆的道理不相合了,故我以為以這些規矩安在太極拳上是不相宜的。

[評賞]眼為心靈之窗,為神意之外現,神意變化均反映於眼。故練拳時心意一動,眼必先四肢而動,若眼與心意不合,或滯後於四肢,必散亂矣。神意如燈,靜室普照,設若電筒,顧其一點而不及全余,所謂掛一漏萬是也。故眼內斂才能神意普照全身。雅翁也有整套拳中眼不能眨之說,也有形若半睡之說,姑妄存之。

05

身心兼修按太極拳來說,它是一種身心兼修的運動,有與其它運動不同之處,它的每動是先由思想為主,由思想命令於腰身,由腰身來牽動四肢,這樣整體而動的,沒有那一部分單獨的自動,它是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全身相配,神氣相隨,心平氣和穩靜安舒,心情非常愉快,這種運動不能有專註意身上那一部分的情形,也不可有冒冒失失,楞楞坷坷的動作才為正理。

[評賞]身心兼修、動靜互根是太極拳區別於其它運動的顯著特點和獨特優點。其動作是用意不用力,心平氣和,整體而動,穩靜安舒,所以它可以消耗最少的能量,獲得最大的鍛煉效果。

06

步法:假如出右腳時,必先將全身之重量徐徐移於左腳,然後徐徐提右腳,在提右腳的用勁,是如腳腿在水裡泥裡抽出來的情形一樣,如這樣子的將右腳右腿提了起來,而後虛虛落地,慢慢踏實,其落地踏實用勁的情形,是如將腳腿徐徐插在地下去的一樣。如這樣子的練法日子久了腳步才來的柔彈而穩固有力,身體才能經得起衝撞,不至被人推出或打倒。如想提左腳時的情形就又如提右腳時的情形同。在身勢與步法動作的形式上,是要有龍行虎步,身形相配的神氣,這就是說身心內外要全部完整,全身力通,氣通的道理。否則就不是練太極拳的意思了。

[評賞]此論疑為雅翁早年之說,晚年他有腰腿輕妙之要求,如此抽插怎能「輕妙」?竊以為以腰「牽」腿腳如何,「抽插」有用力之嫌。腿腳更需輕靈,不可重滯。


注意「身心內外完整、全身力通氣通」,才是練太極拳。

(廣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