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育兒8大謠言VS中國式育兒,各個擊破!

在育兒的過程中,一些媽媽總是緊張兮兮的,擔心寶寶身高落後於小夥伴,擔心感冒發燒是免疫力低下,擔心出牙晚是缺鈣,擔心果蔬中的激素會催熟寶寶……殊不知,這些擔心真的沒必要,在育兒路上,擁有從容淡定的心態很關鍵。

謠言一、輔食越爛越好

一些孩子到1歲半還在吃粥、面片湯這種過於細軟的食物,不願意嚼一些有韌性的食物,吃硬一點的飯也有困難,這會影響孩子的口部肌肉發育,導致寶寶發音不標準、口吃。乍一聽,吃飯跟說話八竿子打不著,可因為輔食過軟過細造成寶寶語言發育緩慢的實例可不在少數。

真相是!

輔食過於精細,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影響口腔肌肉發育,甚至會耽誤寶寶的說話。

謠言二、寶寶走路晚,肯定發育有問題?

小侄子、侄女都是在1歲之前就學會了走路,聽說我小的時候也是11個月就會走。可如今女兒都快1歲2個月了,還沒有學會走路。這真的讓我很擔心,她會不會身體發育方面有問題呢?

有些媽媽一看別家寶寶才11個月都會走了,曬照片了,自己的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急得不行。有這種想法的父母通常好勝心比較強,喜歡攀比。其實,只要寶寶在其他動作發育上沒有出現異常,比如可以坐得很穩,而且爬得也很好,那麼就不用擔心他在走路上會出現什麼問題。學走路也有早晚,只要寶寶在16個月左右學會了走路,那麼都屬於正常的。

不過要提醒爸爸媽媽注意的是,如果寶寶18個月齡了還沒能邁出一步,最好去醫院檢查。

謠言三、抗生素的副作用太大了,千萬不能用?

2歲的陽陽最近老感冒,還被支氣管炎糾纏上了。這不,醫生又是讓口服頭孢類抗生素,又是點滴了好幾天。都說抗生素副作用強,不能給寶寶隨便用。這可怎麼辦?

眾所周知,給寶寶濫用抗生素當然不好,不過,抗生素並非像媽媽們所想像的那麼恐怖。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治療細菌感染,就必須按醫囑給寶寶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用量和療程要依照寶寶病情的輕重程度來決定,父母切記不要頻繁換藥或擅自停葯。一種藥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隨意換藥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延誤治療。另外,如果看到寶寶病情有好轉就自行停葯,實際上細菌還沒有完全被殺死,「殘餘部隊」就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增強了對抗抗生素的能力,耐葯的細菌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反覆、過於積極地使用抗生素,不但讓身體的免疫力得不到鍛煉,還會殺死或抑製體記憶體在的正常細菌,導致機體的抵抗力下降。

謠言四、吃核桃可以補腦

大多數媽媽都有這種經歷,要想寶寶聰明,就要在懷孕時多吃核桃。

真相是!

核桃根本不能補腦,大腦發育所需要的是多種營養元素,並不是單一一種食物或者營養元素就能促使大腦發育的。

雖然核桃中富含亞麻酸,但並不能直接被大腦利用。只能說核桃跟其他食物一樣,為大腦發育提供的所需營養。所以,並不是多吃就會聰明,不吃就不聰明。

謠言五、出牙晚,說明寶寶缺鈣了?

都說寶寶6個月長牙,可我的寶寶都快8個月了,小牙卻沒有任何動靜。搜索了好多資料,網路上說出牙晚等於缺鈣,最近我開始使勁給她補鈣劑和維生素D,希望可愛的小牙早點兒冒出來。

寶寶乳牙萌出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先是下頜兩顆門牙、上頜兩顆門牙萌出,隨後依次是側切牙、乳磨牙、乳尖牙,最後長出第二乳磨牙,大約在兩歲半前寶寶基本能出齊20顆乳牙。另外,寶寶乳牙萌出時間也有差異,但出牙晚跟缺鈣無關。胎兒期牙胚即已形成,出生後再不斷生長、萌出、成熟,整個過程都非常個體化。有統計資料顯示:出生後5個月前開始長牙的佔10%、7個月前長牙的佔50%、10個月前長牙的佔90%。出生後10個月還未長出牙的嬰兒,約佔10%。

如果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開始長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擔心,方便的時候可以去接受一下體檢。

謠言六、寶寶便秘要吃香蕉

可能是香蕉香軟滑潤,所以很多人認為它能通便。孩子便秘,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香蕉。


真相是!

香蕉的纖維素含量低,而且青香蕉裡的澱粉和果膠含量比較高,反而有可能加重便秘,所以並不適合便秘。美國兒科學會旗下的科普網站建議便秘的孩子少吃香蕉。

謠言七、寶寶經常感冒,肯定是免疫力低?

3歲的桃桃春天剛送去幼稚園,從那以後,她幾乎每隔一半個月就要感冒一次。寶寶一生病就特別折騰人,她是不是免疫力低下啊?

2~3歲的寶寶自身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再加上入園第一年心理上的不適應,如果照顧得稍稍不周,就會常常生病。一般來說,嬰幼兒一年發生6次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感染會逐漸減少,尤其是等寶寶上了小學之後,抵抗力會逐漸增強,生病機會減少。因此,寶寶經常感冒並非免疫力低下的結果。家長最忌諱的做法就是,一旦寶寶患了呼吸道感染,就選擇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免疫增強劑,這樣非常不利於免疫系統的成長,反而會帶來損傷。

不妨讓寶寶的免疫系統多見見世面,比如,多帶寶寶到外面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接觸冷水,即人們常說的「三浴」鍛煉,寶寶的免疫力會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不斷「成長」起來。另外,要給寶寶足夠的營養,少用抑菌或者消毒產品,經常使用這類產品,只會讓寶寶的抵抗力變得更弱。

謠言八、寶寶平常多動,就是患上了多動症?

3歲的牛牛非常愛動,一刻也閑不住,總是喜歡把積木搭高、推倒,再搭高、再推倒;喜歡把茶几的每個抽屜逐一拉開、推上,不斷重複……很想知道,他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啊?

寶寶活潑好動,就懷疑多動症,有點小題大作。像牛牛這種情況,很可能只是單純的活潑好動。因為3歲的牛牛正處於「動作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動作十分感興趣,喜歡不斷地操作某一物品或重複某些動作。而多動症的診斷主要根據老師及家長提供的病史,並結合臨床評定結果,包括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和精神檢查等,才能得到最後的診斷結果。也就是說,動作敏感期是每個寶寶必經的階段,多動症是部分寶寶的特殊表現。動作敏感期的寶寶在操作物品或重複動作過程中,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這也是多動症寶寶所不具備的特徵。

如果懷疑寶寶有多動症的表現,建議帶寶寶去專業的兒童精神科,請醫生來排除多動症的可能性。

1.中國式喂飯

總擔心孩子吃不飽,我們追著說:再吃一口,最後一口!

關於寶寶吃飯,很多家長的「服務」堪比海底撈的服務生,飯菜盛到碗裡,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呼喚孩子吃飯。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場景:爺爺奶奶端著碗,一圈又一圈地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喂;父母拿著小杓一遍遍督促孩子多吃點,再吃點;我看過最誇張的就是奶奶端著碗在小區小花園裡追著喂……

中國式喂飯,讓孩子失去了對食物的認知興趣,養成不會自己吃飯的習慣,形成過分依賴的性格。嚴重一點的表現是,從小對食物認為理所當然甚至是麻木不仁,更別指望孩子體會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了。

關於中國式喂飯,

這一碗飯裡頭,

隱藏了很多教育「真經」……

別把吃飯「太當回事」!

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讓孩子好好吃飯並不難。

2. 中國式 Say No

"你不能動這個!不能碰那個!不可以這樣做……!"

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說:太髒了,不許玩!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說:別把衣服弄髒了;水這麼冰;別把碗打碎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國式Say No會讓孩子失去了天性,泯滅了孩子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一味地去阻止,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膽小、羞怯。

中國式Say No看似是一種管教,其實是一種過度的保護,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危險,不能承受失敗。就比如說你告訴孩子熱水杯很燙,不如讓他摸摸到底有多燙,下次他就知道這水杯我不碰了。

從這一刻起慢慢修正上述行為吧,

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自由愉悅的環境,

讓TA蓬勃成長。

3. 中國式打招呼

「來來來!表演個節目吧!!」

每當家裡來了客人,又或者家庭大聚會的時候,孩子永遠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一見面,就讓孩子叫阿姨、叔叔,如果孩子不叫,就會被貼上「沒禮貌」、「太認生」的標籤。

有些父母出於炫耀或攀比的心理,勉強孩子當眾表演,「寶寶,給我們唱首歌吧,給我們背個詩唄,這裡有糖/紅包哦!如果寶寶表現出害羞,家長就會覺得特別面子……

中國式打招呼(逼孩子叫人、表演節目),是父母最常做的事,卻也是傷害孩子最深的事。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自我保護本能的驅使,與孩子有沒有禮貌沒關係。

不要以為當眾表演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這很有可能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形成自卑感。父母的強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不尊重,連自己最愛的爸爸媽媽都不尊重自己,孩子又怎樣學會自尊。

最好的培養方式

不是逼著小朋友

認親

問好

叫人

而是鼓勵孩子向陌生人介紹自己

4. 中國式溺愛

寶寶脾氣壞,我們說:「沒事,長大就好了!」

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好多脾氣都特別大,一點小事就哭鬧,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扔東西……然而面對這種小惡魔附體,太多的家長只會說:「沒事,長大就好了!」

中國式溺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目中無人」、「為所欲為」、「自私自利」。對於暴脾氣的熊孩子,我們做家長的首先不要被孩子的脾氣要挾,聰明的家長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不予理睬,久了以後,孩子就會知道遇到事情亂髮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人年輕的時候,

哪怕多花一點時間,

自立地把人生經營好,

辛苦是辛苦一點,

但當一切都是自己親手造就時,

那種自豪和自尊,

是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的。

5. 中國式補鈣

有一種補鈣叫「爸媽覺得你要補鈣」!

孩子夜裡老醒,缺鈣了!孩子有點羅圈腿,缺鈣了!孩子出現枕禿了,缺鈣了!孩子睡覺老出汗,缺鈣了……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寶寶的任何一點小狀況都可以跟缺鈣聯繫在一起。

中國式補鈣,使骨骼會過早鈣化,寶寶反而長不高;還會增加腎臟負擔,增加缺鐵和缺鋅的風險,導致生長髮育遲緩,導致貧血。嚴重的會出現結石,表現之一就是便秘。其實,只要寶寶吸收了足夠的奶量(每天500ml左右),沒有牛奶過敏或挑食,一般是無需補鈣的。

寶寶「鈣」出一座健康城堡

均衡的飲食,

充足的睡眠,

快樂的運動,

多曬曬太陽,

這才是家長應該努力的方向!

6. 中國式曬娃

自從當了媽,99%的媽都變成了曬娃狂魔。

媽媽們隔三差五地在自己的朋友圈上曬孩子的照片,比如孩子長了第一顆牙、終於叫媽媽了、學會自己走路、學吃飯弄得到處髒兮兮的、坐在草地上粲然一笑……光屁股的照片都不算什麼,最可怕的是有寶寶拉肚子的排泄物都要曬一下,在萬能朋友圈尋求幫助。

中國式曬娃,往往是無死角、無節操、無底線的曬。把暴露寶寶私密部位的照片公之於眾的話,對孩子的性意識啟蒙和安全教育是種破壞。

還有包含有孩子常去的早教機構、幼稚園、公園、兒童樂園等名稱的照片,或者是無意中暴露了孩子年齡、姓名的照片,比如生日照(生日蛋糕上寫著寶寶的名字和出生日期)。這些含有重要資訊的照片一旦曬出去,很可能被壞人盯上或利用。

我們看一組外國媽媽的曬娃照片:

開始,

我以為他們只是在曬孩子

後來,

我覺得整個世界美好很多

他們不是曬成長記錄、曬表情、曬美衣美食

而是曬對弱者的愛心

對生命的尊重

沒有這些高貴的品質

其他都是0,曬了又有什麼用呢?

7. 中國喪偶式養娃

做女人不容易,做媽媽更不容易,做中國媽媽最不容易。

中國媽媽90%在「喪偶式」育兒栽了跟頭!爸爸不知道怎麼沖奶粉,不知道紙尿褲放哪,當媽媽們忙得脫不開身的時候,讓爸爸看會孩子,沒成想,他拿腳丫攔著娃別掉地上,手上卻玩著手機或電腦。

中國喪偶式養娃,讓帶孩子變成了媽媽一個人的事兒,如果媽媽照顧的過多,會影響到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出過於依賴、順從、沒主見,男孩子的話會缺乏陽剛之氣。

女孩子的話,會因為爸爸弱勢角色,在今後難以建立起對異性的客觀判斷。「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爸爸媽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陪伴和養育孩子,這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一次參與,終身受益。

不僅需要媽媽的

溫柔

理解

周到

還需要爸爸的

堅定

寬容

激勵

8. 中國式育兒神器

「我從小就是穿開襠褲長大的,也沒什麼影響!」

開襠褲可謂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育兒智慧結晶,方便孩子大小便,不容易被排泄物弄髒,讓小屁屁自由呼吸……堪稱育兒神器。

中國式育兒神器,總是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但其實孩子1歲左右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並且希望能夠被父母尊重,其中更包括對如廁和私處的尊重。即便TA才剛剛出生,即便TA是你孩子,也有權得到尊重。

而且越是穿開襠褲,越會影響寶寶的如廁訓練,因為他根本就覺得上廁所不需要脫褲子。

1歲的尊嚴,也該受到尊重。

讓孩子從小明辨是非,

識別美醜,

具備榮辱心善惡感。

讓小孩子從有自我意識的第一天起,

就獲得認可和尊重。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