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性癡呆

【概述】

老年性癡呆為後天獲得的大腦皮質高級功能全面損害,表現為記憶力、判斷力、感覺及運動功能、言語、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社會功能、人際交流、情感反應的控制能力等的普遍減退或喪失。呆傻愚笨,但沒有意識障礙,可看作是一個綜合征。

【臨床主要癥狀】

  1. 輕者可僅有善忘,性格改變,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煩躁易怒等;
  2. 重者為神志失常,行為不軌,甚者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情感活動,如羞恥感、責任感和道德感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最後直至完全癡呆。

【根據據其病因可將老年性癡呆分為三大類】

  1. 一類為原發退行性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病;
  2. 另一類為血管性癡呆;
  3. 最後一類為由各種其他腦部疾病引起,較少見。

本病初期部分病例如能及早診治與調護,尚能獲得較好療效,若發展為神志癡呆後,治療困難。本病預後不良。老年性癡呆屬中醫「文癡」、「善忘」、「呆病」、「鬱證」等範疇。


【病因病理】

  1. 老年性癡呆的病因為人至中老年,臟腑氣血皆虧,若再因將息失宜,房事不節,耗氣傷精損及肝腎;
  2. 或大病久病之後,或神志病及中風病的後期,邪熱久羈,損傷氣血津液;或因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傷肝及脾;或憂思鬱結日久,致氣滯血瘀;或因外傷及中毒損及腦府。
  3. 病理變化為年老或久病,臟腑虛衰,腦髓不足,陰陽不調,氣血精髓之間相互轉化失常,氣機升降逆亂,痰阻血瘀,而導致腦神功能障礙乃至臨床諸症峰起。臟腑陰陽氣血虛衰,精氣不能上聚於頭,髓海不足,神明失養,功能失常,不能外馭機體和五官九竅,漸至癡呆發生。本病的病理定位在腦(髓),與心、腎、肝、脾等臟腑相關。

【要點】

  1. 發病大多數在老年期。
  2. 臨床可表現為智能、精神變化,個性、情感變化,行為、軀體變化等。
  3. 原發退行性癡呆無明顯神經定位體征,血管性癡呆有腦卒中局灶性神經體征。

【辯證分型】

  1. 年老表情獃滯,行動遲緩,記憶力明顯減退,言語遲鈍,說話顛倒,行為幼稚,喜獨居,悲觀失望,忽哭忽笑,或頭搖肢顫,伴見頭暈目花,聽力減退,腰膝酸軟,發落齒搖,氣短無力。舌質黯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尺脈尤甚。——年老體衰,腎之精氣衰少,精虧則髓減,腦臟失髓充養,無神不能正常用事,發為愚笨呆傻諸症。亦因腎精不足,髓海不充而見頭暈腰酸,發落齒搖;精氣不足,則耳聾目花,氣短無力;尺脈細弱無力、舌黯淡,苔薄白為腎氣不足之象。
  2. 神情獃滯,憂慮少歡,默默不語,面色眈白,體倦思臥,心悸氣短,不欲飲食。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而心主血,脾為生血之源,心脾虧虛,血不養心,神不守舍,氣血虧虛不能上奉於腦,故見癡呆諸症;血少氣虛,故體倦思臥,心悸氣短,面色眈白;脾失健運,故不欲飲食;
  3. 精神抑鬱,表情呆鈍,靜而少言,或默默不語,或哺哺獨語,閉門獨居,哭笑無常,不欲見人,頭重如裹,不思納谷,院腹脹滿,口多痰涎,面色白或蒼白不澤,氣短乏力。舌體胖,質淡,苔白膩,脈沉滑。——病多起肝氣先鬱,肝氣鬱則克犯脾胃,脾胃弱則失健運,痰濁積於胸中,蒙蔽清靈之竅,使神明不清,故頭重如裹,癡呆諸症叢生;面白氣短,乏力,可知中氣虛憊;納呆,院腹脹滿,口多痰涎,乃脾虛運弱之候;舌胖質淡,苔白膩,脈沉滑,為痰濕內盛之徵。
  4. 神情淡漠,反應遲鈍,寡言少語,健忘善怒、睡中易驚,或妄思不寐,兩目凝視。舌質紫黯,或見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澀,或細弱,或沉遲。——本證多有外傷史。腦為元神之府,如血瘀氣滯,使氣血不能正常充養於腦,或因血瘀阻滯脈絡,氣血不能上榮於腦,使腦神失養,則可發為癡呆;舌質紫黯,脈遲澀等,均為血瘀之徵。


【注意事項】

  1. 及時治療儘可能減少有害因素對腦的影響。
  2. 加強身心鍛煉,保持良好的情緒,注意勞逸結合,堅持一定量體力活動。
  3. 飲食宜清淡而富於營養,多吃水果及蔬菜,忌油膩,禁煙酒。

微信:tjzy19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