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茶挑選第一課,教您從茶青,耐泡度,滋味出發,分清高山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仁者要山,智者要水,自古以來,高山流水,總是無數人心靈放空的聖地。

縱浪大化中,世事紛紛擾擾,寧靜的山與水,可以讓人暫時忘卻煩憂。

在鋼筋鐵骨的城市森林裡生活久了,多麼希望著可以親近一番自然。

歸於來兮!在城市奔走累了,多麼希望回歸自然生活。

就此重回夢中的鄉土,院前種上兩顆果樹,再與沉默的莊稼相伴。

對於植物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路線兩旁規矩種植的行道樹,多麼羨慕它們山林中自由生長的同伴。

對於茶樹來說,平地栽植的茶樹同樣企盼高山環境的滋養。

成長環境的不同,給茶樹帶來了明顯的變化,使得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具有明顯的區別。

下面來掌握這兩者的分辨攻略,希望茶友們都學會挑選高山好白茶。

《2》

茶青PK,高山白茶品相更佳

自古高山雲霧產好茶,此話說來不假。

高山茶園環境,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空氣品質好,多雲霧氣象,土壤含礦物質豐富……

這些種種的有利條件,都給高山白茶帶來了充裕的自然滋養。

可以說,高山白茶是含著金湯匙出生,與生俱來豐厚的先天資本。

談及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的分辨,第一關的樣貌PK中,高山白茶就可以憑藉其出色的茶青品相,大獲全勝。

茶青是白茶製作的鮮葉原料,也是白茶最原始的本真素顏。

高山白茶的茶青 ,給人感覺更具有生命的靈動性。

剛採摘下來的高山茶茶青,芽頭顯得十分肥壯,芽葉也更顯細嫩。

用手輕拂芽頭,可以體會到那柔嫩並且絨絨的觸感,就像一隻剛破殼的小雞一般,這是因為芽頭上密布著白色的茶毫。

芽葉看著十分鮮嫩,就彷彿輕輕一掐,就可以掐出水來。

平地白茶的茶青相比起來,就顯得遜色多了。

單看之下,可能覺得平地茶茶青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將高山茶和平地茶的茶青放到一起,平地茶的茶青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先來看芽頭,芽頭並不似高山茶那般生命力飽滿肥壯,並且上面分布的茶毫也略顯稀疏。

用手細細觸摸葉片,發覺平地茶不如高山茶那般細嫩柔軟,葉片觸感略硬。

若把高山茶芽葉觸感比作嬰兒皮膚的話,平地茶的觸感就像是長期做粗活不注意保養的粗糙皮膚。

因此在茶青品相上,高山白茶的顏值是大獲全勝的。

《3》

高山白茶,茶香韻味更悠長

對於愛茶的人來言,茶香悠悠,是品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樂趣。

茶香對於白茶來言,是一個重要的靈魂屬性。

說到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的分辨,若是單從外貌顏值來判辨,不是太過於膚淺了麽?

那麼,我們下面來比一下內在美吧。

看看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兩者之間,哪個的茶香更勝一籌。

高山茶園,種植環境海拔高,溫度低,晝夜溫差大,這樣的環境十分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積累。

新疆吐魯番的瓜果能如此香甜,也正是因為其晝夜溫差大,植物生長能更多的積累營養物質和芳香物質。

高山茶園環境下出產的白茶,在茶香的展現中,韻味更顯悠長。

因為先天的積累豐富,使得高山白茶香氣顯得層次更為豐富,香氣高揚,持久。

就彷彿是一枝凌寒獨放的寒梅一般,高山白茶的香氣也是這般,高揚,清幽。

在細嗅高山茶飄逸的縷縷茶香中,這高揚的香氣彷彿在不斷的高調吶喊:我在這裡。

可見,高山白茶的香氣是高揚的,高調的。

此外,不同品種的高山白茶之間,香氣轉化也十分豐富。

白毫銀針香氣特徵在於毫香和花香、穀物清新香氣。

白牡丹則是一位花香為主打的仙子,滿布各類花草氣息。

壽眉則是花草香與甜香並齊,香氣純正馥鬱。

平地白茶的茶香拿來對比之後,就顯得有些害怕登場了。平地白茶的香氣類型是需要很仔細才能捕捉到的,香氣不持久。在對比中,有些拿不出手。

除了香型不夠持久外,其層次變化也表現平平,在香型上沒有給人有起有伏的驚喜體驗。

由此可見,高山白茶品質可謂是內外兼修,其悠悠茶香韻味,更為令人心動。

《4》

高山白茶耐沖泡、口感更醇厚

沖泡,對於白茶來說是一個生命新生,是好茶表現自我的終極舞台。

對於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來說,在沸水的沖泡之後。

茶葉內含的茶氨酸物質釋放,可以使得茶湯滋味更鮮爽。

高山茶芽頭密布的茶毫,在沖泡之後,滿滿的毫香溢滿茶湯表面,無比鮮爽。

此外,由於高山茶園的生長積累,高山茶體內蘊藏更多的果膠物質和茶多糖等。

在沖泡之後,這些物質不斷的析出,為茶湯帶來醇厚稠滑的口感,細細品之回味甘香。

因為高山白茶的內質豐富,使得其具有耐沖泡的特性。

品質好的高山白茶,沖泡上十來沖,是絕對不在話下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品過了高山白茶的醇厚滋味後,再來喝平地白茶,就顯得實在缺少意思了。

平地白茶,在沖泡之後,或是因為生長積累不夠,總缺少那份鮮爽體驗。

細細呷入口,茶湯滋味平平還略帶苦澀。

此外,在沖泡體驗上,平地茶一衝比一衝滋味更平淡,茶湯滋味不斷在走下坡路,其耐泡性表現確實一般。

品過了高山白茶的醇厚滋味之後,平地白茶就實在難以入口。

茶友們若想分辨茶葉好壞,只要多喝好茶,便能在品味上對茶高下立判。

《5》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可見,生長環境對於植物的重要性。

茶聖陸羽就曾對茶樹生長環境描述寫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高海拔的山區環境,更有利於出產好白茶。

故而,對於白茶來說,高山茶園出產的白茶比平地白茶品質更優良。

先天滋養不同,使得平地茶在外觀、香氣、口感諸多方面都不及高山白茶。

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兩者之間的分辨到此也就談完了。

茶友們,在選茶時,可要看清茶葉的出身喲,高山茶園出產的白茶品質更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