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隻地方債ETF發行 探路破解流動性尷尬

  ■本報記者 呂江濤

  今年以來,在監管從嚴從緊及金融整頓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地方債的發行節奏較往年有明顯放緩跡象。與此同時,地方債在二級市場成交規模也明顯下降,流動性成為困擾投資者的重要問題。

  對此,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陳軼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推出地方政府債ETF,或是賦予地方債新的交易價值的一種嘗試。在交易所上市的地方債ETF相當於買入“一籃子”地方債,加上有券商等機構做市商的存在,能夠實現流動性的提升。而隨著基金發行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到地方債ETF交易中,其流動性也將進一步增強,實現良性循環。

  此外,當前在債市剛性兌付無以為繼的情況下,避免“踩雷”成為所有債券投資者的第一要義,以ETF的方式投資“一籃子”債券,有助於分散風險,避免單隻債券黑天鵝事件帶來的風險。

  上半年地方債發行放緩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低

  Wind數據顯示,自2015年開啟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以來,地方債規模每年均有顯著增長,並在2017年以14.7兆元的存量規模超越國債,成為存量規模最大的單一券種。

  不過,今年上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明顯放緩。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4109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86兆元下降24.18%。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首席巨集觀分析師袁海霞認為,今年地方債總發行量預計約為4.75 兆元,而上半年發行了1.41兆元,僅完成了全年規模的30%,因此下半年地方債供給壓力整體較大,規模將超過3兆元。

  而除了發行節奏明顯放緩外,地方債流動性差的問題在今年上半年仍然存在。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間市場地方債流動性較低,雖然自2017年以來,地方政府債一級發行逐漸市場化,以往發行中受到“指導投標”“商定利率”等方式乾預已被監管明令禁止,但二級市場成交規模仍明顯下降,原因主要在於,地方債標的多且散,不存在明顯的活躍券,買賣成交相對困難。且在2017年市場利率大幅上行背景下,地方債估值壓力較大,一級市場上的債券持有者並不傾向於在二級市場交易,更多選擇持有至到期。

  陳軼平認為,地方債交易多在場外採用雙邊談判模式成交,而地方債ETF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加上有做市商的存在,相較場外債券交易模式來說交易更加便捷,其成交價格和成交量等資訊也更為透明。地方債ETF通過在上交所市場形成地方債標準化龍頭標的,引入做市商和各類機構,實現流動性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到地方債ETF交易中,其流動性也將進一步增強,實現良性循環。

  投資“一籃子”地方債

  有助於分散“踩雷”風險

  《證券日報》記者拿到的一份推介材料顯示,“海富通上證10年地方證券債ETF”的指數樣本券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剩餘期限為6.5年-10.25年的地方政府債組成,採用市值加權計算,截至6月底樣本券超500隻。根據已公布的指數方案,該指數基日為201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點。今年以來,該指數的漲幅已經達到3.80%。

  業內普遍預計,股市震蕩以及打破“剛兌”後,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機構對於利率債和高等級債券的需求增加,地方債信用風險較小,吸引力預計將逐步提高。預計下半年的趨勢是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的利率大概率還會走低,有利於用長久期品種賺取資本利得。今年以來,上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指數已獲得了不錯的漲幅,預計後市仍有機會獲得較好的長期表現。

  在認購方式上,除了傳統的網上、網下現金認購外,還可以通過網下債券認購。據陳軼平介紹,這隻產品的意向投資者主要是機構,特別是已經有一定地方債存量的機構,ETF可以用現券換購。認購意向主要是出於對地方債這個品種的認可,和出於提高現有債券流動性的動力。對於機構而言,用現券換購可以盤活存量債券資產,不額外增加資金壓力,是機構比較歡迎的方式。而對於基金來說,用現券換購也可以降低成立後的建倉成本。在ETF成立後,投資者也可以選擇用一籃子債券申購。

責任編輯:常福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