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分辨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這幾年的新手媽媽要比從前厲害的多,平時也會看點科普,讀點書,沒那麼容易被忽悠。比如大部分媽媽已經知道,抗生素不可以濫用,濫用抗生素會讓細菌產生耐藥性,並且普通感冒大概率是病毒感染,吃抗生素沒半點屁用。

然而,很多媽媽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依舊很猶豫。醫生開了抗生素,到底是吃還是不吃?雖說大部分感冒是病毒感染,但萬一是細菌感染怎麼辦?如果不吃,萬一拖著拖著,拖成菌血症,拖成嚴重疾病怎麼辦?

所以好多媽媽就問靠譜爸爸,我們要如何分辨【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很遺憾,從科學角度來說,這是個世界難題!難在哪裡?

就普通感冒而言,想分辨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必須要做實驗。比如說把孩子的痰液拿去培養,看看能不能培養出致病菌。但是培養的過程又非常漫長,有的需要幾個月,幾個月時間,病都好了,黃花菜都涼了。

那查血呢?好多醫生看到孩子發燒,就要求做血常規,然後報告一出來,醫生就在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那邊畫了兩個圈,告訴你是細菌感染,要掛瓶…..這一幕,我們見過不止一次了。

然而查血真的能判斷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嗎?並不能。那為什麼要查血?因為查血比較快,且能提供一個「蒙」的方向,提高「蒙」對的概率。就中國國情而言,很多靠譜的檢查沒開展,比如快速鏈球菌培養,咽試子(這兩種比查血靠譜的多,診斷流感或者細菌感染更準確),在很多基層醫院聽都沒聽過,能做的只有查血。

如果碰到水準不高的醫生,他只會看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只要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出現兩個向上的箭頭,一言不合就要掛瓶,要住院,要打針,要抗生素。水準高一點的醫院,還會結合一下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但基本也不做分析,只看箭頭,箭頭高就用抗生素。(這種還算有依據,有些亂來的醫院,白細胞不高,C反應蛋白也不高,也給你開頭孢,阿莫西林,美其名曰預防細菌感染。)

然而實際上,這些指標通通不靠譜。不管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白細胞,中性粒細胞都有可能高,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都會異常,我們只能說在這些指標都高時,細菌感染的概率大!

概率大怎麼理解?概率大是不是要用抗生素?

標準答案是:要由醫生決定!

如果按照循證醫學的標準,用不用抗生素,要不要點滴,都應該由醫生綜合判斷,怎麼綜合判斷?先要觀察你的體征,有沒有皮疹,有沒有化膿,有沒有精神萎靡,有沒有發高燒,同時了解你的病史,年齡,最近接觸的一系列環境。然後再考慮用不用抗生素。

但現實中,水準這麼高的醫生太少了。相信你們都經歷過,要麼看三分鐘就開血常規,白細胞高就打針吊瓶住院。你問醫生能不能用抗生素,醫生就像受到了奇恥大辱,著急跳腳,大聲質問你:「他炎症都這麼嚴重了,你還不用消炎藥?」大部分媽媽就被懟回來,不敢再多說一句話了!

那我們該怎麼辦?靠譜爸爸的建議就是家長必須承擔一部分醫生的工作。

首先,家長必須明確一個觀點。不管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都不一定需要抗生素,不一定需要打針吃藥。哪怕是細菌感染,拖幾天其實問題也不大,甚至一些細菌性腸胃炎,也會隨著時間自愈,只有非常嚴重的細菌感染,需要用藥,比如細菌性的肺炎,鼻竇炎,乳突炎等等。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會消除70%的焦慮。然後穩定心神,開始進入靠譜爹媽的領域。(以下重點,認真觀看)

靠譜爹媽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觀察

很多媽媽不知道什麼叫觀察,只會抱著孩子焦慮的走來走去。然後帶著哭腔和醫生說,孩子最近很鬧,一直哭,好像非常難受……其實這些話對於醫生判斷都毫無意義。我們該做的是評估一下孩子的精神,比如對於小嬰兒來說,孩子之前會眼珠轉來轉去,你逗他他還會笑,現在生病了,變成一個獃子,逗他也不笑,非常無力,睡覺一睡4-5小時,也不吃奶了,那麼我們就可以評估,孩子精神很差。

同樣的,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原來可以翻身的,現在不能翻身,原來會走路的,現在一步都走不動。原來會說話的,告訴你他非常難受,哪裡疼痛,這些都是重要信息,你最好拿個本子記下來。

另外,你也可以給孩子做個體檢,比如看看皮膚有沒有皮疹,有沒有哪裡明顯紅腫了,化膿了,比如有的孩子尿道炎,尿尿會很痛,尿道口都紅腫了。或者得了手足口病,手腳掌都冒出皰疹。

還有呼吸頻率,持續時間。比如說孩子睡覺的時候,一分鐘呼吸幾次,有沒有超過標準。孩子流鼻涕咳嗽持續了幾天,頻率怎麼樣,半夜會不會咳醒,咳嗽是乾咳,還是有痰,都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病情。

把這些指標記下來,全部告訴醫生,然後醫生再查血,判斷需要不需要抗生素,就會準確的多。

而相反,如果孩子雖然比較累,但能走路,雖然哭的多一點,但是意識很清醒,沒有獃滯,沒有無力。那你就根本不需要上醫院,在家繼續觀察幾天,很可能就自愈好轉了。實在不放心,就上線上的醫學諮詢平台,比如怡禾,知貝,把觀察到的指標都給醫生說明一遍,看看醫生怎麼建議,就靠譜的多。等到你覺得孩子確實精神差,呼吸急,打算去醫院了。

你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判斷

所謂判斷,就是根據你的知識,對醫生的診斷做一些判斷。比如說,如果醫生開了血常規,你可以關注這幾個指標,比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率,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淋巴細胞比率。(特別提示,一般查血建議發燒2-3天以上查才有意義

一般細菌感染,白細胞的數量會上升,升一點點沒關係,有些會上升兩三倍,這種就提示細菌感染。白細胞上升的同時,中性粒細胞也上升,尤其是發燒3天以後,中性粒細胞上升,也提示細菌感染。接下來,再看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也超標,同樣提示細菌感染。

什麼叫提示細菌感染?就是有細菌感染的可能,也不排除病毒感染。只有在這些指標超過參考值非常多的時候,細菌感染的可能才可以說很大。這時候,如果醫生要求用抗生素,你不應該拒絕。

反之,如果這些指標都不高。你是有理由質疑醫生的,一般水準低的醫生,說不出任何用抗生素的理由,只會急著跳腳,遇到這種醫生,我建議你換一個。而水準高的醫生,他會給你解釋,為什麼依舊堅持用抗生素,是考慮到什麼因素,如果解釋的通,也不要拒絕用抗生素。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法判斷,你可以把檢查的指標拍照,諮詢線上平台,比如怡禾,知貝,祐真等等。

最後一步,是心態上的堅持

做諮詢一年來,靠譜爸爸經歷了很多,發現很多媽媽堅持科學育兒,壓力是非常大的。

首先父母一輩不理解,他們腦子裡要麼是什麼都聽自己的,要麼什麼都聽醫生的,完全不懂為什麼孩子生病了,你們卻不送醫院,或者醫生開了葯,你們為什麼不吃。其次,一些落後城市的醫療水準實在差,早就淘汰了的退燒針,還動不動就打,抗生素更是閉著眼睛上,有時候開藥就是一通亂蒙,流感的,細菌感染的,哮喘的,抗胃酸的,全一股腦兒開給你,還不允許你反駁。

而靠譜爸爸的建議是,我們生在一個幸運的時代,可以用手機去諮詢靠譜醫生,雖然隻言片語可能不能正確判斷病情,但如果你描述的足夠清楚,完全有可能給你最有意義的建議。而靠譜醫生的權威性,也可以幫助你說服父母。

.END.

靠譜爸爸育兒交流群已經建立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