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雜的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路,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通常我們去醫院體檢會被要求抽血,進行血常規的檢測,檢測報告一出來密密麻麻多達幾十項的指標看得人眼花繚亂。估計不是醫學專業出身的大多數人除了「↑」「↓」之外,其他啥也看不懂,只知道「↑」「↓」代表著相對應的指標超出了正常範圍。

作為家長可能最經常遇到並且最關心的就是孩子感冒,以及孩子是否貧血之類的問題。今天簡單介紹一下血常規報告中的三項指標,了解了這三項指標大致就能了解感冒的原因及是否貧血了。

一、中性粒細胞

白細胞是5種細胞的總稱,中性粒細胞是其中的一種,另外還包括了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鹼細胞以及嗜酸細胞(有沒有人和我一樣覺得嗜鹼細胞、嗜酸細胞的名稱挺可愛的,乍一聽還覺得細胞這貨還有不同口味偏好還是怎的)。

孩子生病感冒通常是受細菌或者病毒感染,當人體被細菌侵襲時,身體會產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由於短時間內中性粒細胞的增多,白細胞總量也會升高。所以,如果血常規報告中中性粒細胞顯示增多,則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認為是細菌感染。

二、淋巴細胞

就像上面說的,淋巴細胞也是白細胞的一種,淋巴細胞能夠辨識出哪些是病毒,當病毒出現時,淋巴細胞會增多,將病毒包裹起來乾掉,並且產生相應的抗體,下次如果同種類的病毒再次出現,就可以認出它們,直接把它們乾掉。所以如果血常規報告中淋巴細胞顯示增多,則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認為是病毒感染。

三、血紅蛋白、紅細胞數量

血常規報告中,與紅細胞相關的有血紅蛋白、紅細胞數量、紅細胞壓積等。看著是很複雜,但是針對貧血(尤其是缺鐵性貧血)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量這兩項指標。如果這兩項指標顯示數量減少,則孩子可能患有缺鐵性貧血。至於孩子是否真的貧血,以及是否需要額外補充鐵劑等,建議顧問醫生,以醫生的判斷為準,因為每個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判斷是否貧血的標準並不相同。

了解了以上三項,能對孩子的大致情況有一個了解,家長自己心中可以稍微有譜一些,最終由醫生來判斷確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成為爸媽這件事,兩位80後爸媽運營的公眾號,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及第一手育兒資訊。

微信公眾號:成為爸媽這件事(ID:mom_dad2017)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