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談陳氏太極拳動作的度

陳氏太極拳的愛好者們都知道,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也通稱之為大架。大架裡面有舒展大方這一特點,那怎樣能做到舒展大方呢?最重要的要掌握動作的度,使之不丟不頂,無過不及。我在這裡簡單的分析一下陳式太極拳動作的"度"。與喜愛陳正雷大師拳架的太極拳愛好者們分享交流。

在陳氏太極拳愛好者裡面很多人的動作都到不了位,也就是掌握不好度,不是動作開合過大,就是彎腰夾臂等等。首先我們先來了解陳氏太極拳的度的含義,度,在陳氏太極拳中,也就是位,也可以說是位置,也可以說是方位,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成方向,比如說手臂的伸展度,身法的高低等等。大家都知道太極是一個立體的圓,而不是平面的圓,更可以把這個立體的圓與人體相結合,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太極。這個立體的圓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稱之為點,所以我們可以跟太極拳的理論相結合,稱之為運勁為圓為柔,落點稱之為方為剛。在做好陳氏太極拳對身體的基本要求包括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等等以外,我們把太極拳的動作分為手,身,腿來分析一下陳氏太極拳的度,可以幫助初學太極拳的太極拳愛好者檢查自己的動作是否到位。當然,淺談只是表面的動作以及架子,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會,再做對,才能更深入的涉及到太極殿堂。

先簡單的說一說方位,先說四正方位,身體所站立的點為中心點,前後左右稱為四正方,從太極拳的角度去理解,有四正方,就有四隅方,四隅方就是以身體站立的點為中心,身體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後方,右後方,就是四隅方。也就是大家平常看到的八卦方位,當然太極並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所以四正方也可以是上下左右,還可以是上下前後。從四正方的前方,到四隅方的左前方,之間的夾角的度數是45度,也可以這樣理解,就是一個圓的360度分割成8個方向,每個方向與最近的另一個方向之間的角度就是45度。太極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立體的圓,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來定位四正方和四隅方。這樣從不同的角度,大家看到的都是一個立體的圓,從動作看每個關節都可以是中間的中心點。

我們首先從手臂開始分析,手臂的伸展度怎麼樣去衡量呢?太極拳論所說的隨屈就伸,可以片面的理解成以彎曲的姿勢代替伸直的姿勢,要怎麼樣去代替伸直的姿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手臂伸直,然後自然的松肩墜肘,這樣就可以做到手臂的隨屈就伸,當然,放鬆手臂也要把握好度,手臂彎曲以後肘關節不能形成夾角,也就是說不能低於90度角,如果按照度來說的話,就是90度加45度,也就是135度,當然太極拳的動作不能用準確的角度去衡量,所以可以說成是135度左右,這就是手臂伸展的度。在臂彎相合的時候,也不能低於45度角,低於45度,就會使臂彎夾緊。比如六封四閉,雙手合於左耳側時的動作,如果臂彎夾緊就會使僵勁突顯出來。在保持臂彎不低於45角時,同時使雙肩,雙肘自然相合就可以了。

手上的動作我們也可以找到一個度,就是在動作定式時的墜腕,會形成中指領勁上提,就是我們之前說的立體圓的頂點,也就是朝向上方位。比如說懶扎衣定式時的右手,動作完成以後,手指朝向是向上的。在做棚勁的時候,外側的手因為要與手臂形成一樣的角度,也就是小臂與手的夾角要形成135度左右的夾角。然後手指的朝向是,向內上方45度左右方向,這樣手臂自然帶有棚勁,就不需要用多餘的力去做所謂的僵性的棚勁。比如金剛搗碓前式,雙手向左上方棚出,雙手手腕高度一致,左手手心向外,手指朝向就是右上方45度左右方向,右手手心向上,手指朝向是平指身體的左前方45度左右方向。向右平捋以後的動作,右手手心向外,手指朝向就是左上方45度左右方向,左手手心向上,手指朝向是平指右前方的45度左右方向,當然我們主要是以身體為中心所說的角度。

現在我們再說說身,身我們可分為肩,身和胯。先說肩,拳論要求松肩,雙肩放鬆時會自然的微微內合,這也就是雙肩的合勁。從度上來說,手臂和身體的連接處,要形成一定的度,這個度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135度左右。比如懶扎衣或單鞭,手臂打開以後,肩做為連接手臂與身體的連接點,角度也是135度左右,這樣打開以後,肩就不會前頂,更不會過了身體側面的中線。身的方位和角度,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比如起式接金剛搗碓,雙手向左上方棚出,身體面對的方向是左前方,就是四隅方的左前方的隅角,與之前的正前方形成45度左右的夾角。向右捋以後,身體面向右前方的隅角,與之前的正前方形成45度左右的夾角,與上一動作的角度相加,就是90度左右的夾角。


胯的動作因為比較隱秘,所以不好表述,而且每個動作松胯的路線都不一樣,所以這個關節可能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那個環節。

腿上的度分為身法的高低,膝關節和腳。恩師陳正雷曾經告訴我們,太極的身法高則為養,養即養生;低則為用,用即技擊。所以身法才會有高低之分。但是不管身法高低,還是步法大小,都是比較好掌握的。步法打開以後,在保持雙胯放平時,只需要重心腿小腿保持垂直,虛腿在同時保持彎曲就可以掌握了,比如說步法大,為了使重心腿小腿垂直,身法就會壓低,同時虛腿也要保持彎曲,如果步法過大,為了使膝關節不過腳尖,身法壓的再低,也不能同時使重心腿小腿垂直,並使虛腿保持彎曲的。步法小,保持重心腿小腿垂直後,虛腿也要保持適當的彎曲,這樣身法自然會高一點,如果步法小,身法壓的低,那麼重心腿很容易使膝關節超過腳尖,形成虛實不分的步法。

膝關節,大家應該都知道練習太極拳形成並影響膝關節疼痛的幾個原因,比如開始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活動,膝關節過腳尖形成的跪膝,結束沒有充分的放鬆等等,其實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在進行太極拳的運動當中——膝關節的擺向,就是不能硬扭硬扣,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保持膝關節不超過腳尖的情況下,與腳尖方向一致,就很容易把膝關節的度,把握好了。

下面再說說腳,腳分為腳尖的擺度和開步的方向。其實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腳尖的擺度會直接影響的開步的方向,比如說金剛搗碓上步,提左腿之前,右腳尖才朝向是右前方45度左右的方向,然後提左腿,按照右腳方向中間的橫切面放向開步,就會自然形成向左前方45度左右的角開步,如果右腳的腳尖擺向原身體的正右方,那麼平開步的角度就會在原身體方向的正前方,如果向左前方開步,那麼就會很勉強,並使前襠大開,後檔夾緊,並使雙腿之間沒有合勁。如果右腳的擺度不到45度角,提腿向原身體方向的左前方上步,就會使重心腿的膝關節形成跪膝,容易傷及膝關節。也就是說,上步和平開步是一樣的,都算是平開步,是由腳尖提前做好下一動作的擺向,再移重心上步的。後退步也可以找到一定的角度,當然也是45度左右的角,這樣後退時,容易扣腳,同時前後左右都還保持的有支撐力。

在以上所說的度裡面,再找到動作的整體合勁,比如太極拳理論裡面的三合,那麼,動作就會相對的標準。

說了這麼多,當然只是為了初學者去衡量對比的,我們現在說的應該還都有固定的角度,也就是說還有一定的菱角沒有去掉,只要大家能夠細心的揣摩更多更好的太極理論,以及陳正雷的理論所總結的五字決:「會、對、好、妙、絕」,也就是先學會,再做對,由對生好,由好入妙,再由妙進絕。那麼,大家都能夠步入太極的殿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