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博物館文創產品如何突圍?

對於每一個城市而言,博物館既是地域名片,同時也是地方獨一無二的文化IP。近兩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促進文保部門進行文創開發、推動“文物活起來”的背景下,對傳統文化優質IP資源覬覦已久的互聯網巨頭們,在完成遊戲、動漫、影視等行業的IP布局後,終於把觸角伸到文博行業。

2014年3月,國務院頒布《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乾意見》,標誌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

2015年3月20日,《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並鼓勵博物館多管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這為博物館發展文創產品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將文創產品發展推入了“快車道”。

2016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法規密集頒布,鼓勵文博創意產業發展。2016年3月《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倡導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在經營管理上,鼓勵“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研發、經營等活動”。

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關於推動文化文物部門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乾意見》。

隨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先後確定或備案了154家試點部門,鼓勵試點部門探索通過博物館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等方式投資設立企業,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

2016年也因此被認為是博物館IP運營元年,也意味著文化創意產業在政策和實踐層面正式成為博物館的“標配”,博物館運營全面進入文創時代。

2017年2月,國家文物局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更是提出了2020年發展目標:

打造5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品牌,

建成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

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部門和企業超過50家,

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

?

各地博物館的文創迎來快速發展期

?

在政策支持和資本推動下,國內博物館的文創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地博物館的文創開發從“萌萌噠”的衍生品向文博IP轉型。

故宮博物院“超級大IP”,2017年文創銷售額超15億

以故宮博物院為例,作為博物館的“超級IP”,截至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化創意產品8683種,其中在2013-2015年期間,故宮博物院研發的文化創意產品累計1273種。與此同時,故宮的文創收入也從2013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0億元。

另外,根據故宮博物院文創部公開的最新數據,2017年故宮文創部線下收入近1億元,線上淘寶網店收入近5000萬,2017年文創產品總銷售收入為1.4億,較2016年增長26.7%。

除了文創事業部,故宮博物院也有其他部門做文創產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共有萬餘種,2017年為故宮帶來15億元收入。

2017年上海全市博物館文創產品收入近5000萬

根據《2017上海市博物館年報》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市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總數超過1.2萬種,2017年新開發文創產品1085種,文創產品年銷售額4921.84萬元。其中,僅上海博物館就實現了3862萬元銷售額,尤其是上海博物館配合“大英博物館百物展”設計開發的文創產品成為年度熱點。

數十家地方博物館網上售賣文創產品

除北、上之外,許多省市也在相繼頒布了具體的落地政策,其中江蘇、陝西、浙江、重慶、甘肅、廣東、廣西、河北、黑龍江、內蒙古、四川等省市尤為突出。蘇博、四川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數十家博物館均上線官方店鋪。

其中,蘇州博物館2017年度承接參觀遊客超過200萬人次,文創產品銷售超過1000萬元;中國國家博物館根據國博文物元素開發的文創產品有三千余款,國博館屬企業累計實現收入約3億元,國內市場上帶有國博文物元素的文創產品總市值累計超過30億元。

台北故宮博物院已推出4000余種文創產品,近幾年文創產品每年都能創造近10億新台幣的收入。2018年1月份院方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劃”建設完成後,門票與文創入分別預期成長3.8億及5.6億元。

?

博物館文創的春天是否真的來臨?

?

博物館文創面臨諸多阻礙

然而,更應該看到的是,除了上述少數“試點成功”的博物館,還有更多“坐擁”大量傳統文化基因的博物館在文創開發上並非像想象中那麽風光,或是一帆風順。不少專業性、偏遠地區的博物館文化衍生品依舊停留在粗糙的創意設計階段,還有很多博物館礙於開發風險和沒有專門的項目資金,無法投入精力和物力進行文創開發工作,這些博物館在文創開發上面臨了許多的問題。

首先,文化文物部門絕大多數都是公益類的全額撥款事業部門,長期以來依賴財政撥款,免費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不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收益政策和服務管理制度不明確,無法與自身利益掛鉤,導致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積極性不高。

其次,按照事業部門分類改革政策、公益一類部門在開辦企業、收入分配、獎勵機制等方面有很多限制。基層管理部門對文化文物部門能不能搞文創產品開發認識還不統一,有的地方還以“公益一類部門不能搞經營”為由叫停,導致目前不少地方仍未能有實質性開展。文化文物部門自身管理與激勵機制不健全和現行的財務審計制度,導致很多部門無法建立合理的分配和激勵機制。

再者多數部門文創開發基礎薄弱,有的部門沒有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開發方式,與社會力量合作還不充分,創意創新能力不強,存在同質化現象,個別文創產品有與文化價值脫節的問題;

另外,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人才不足,尤其是創意研發、經營管理、行銷推廣人才緊缺等同樣製約文創開發工作。

此外,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還需要面對多品種和大批量的問題。只有當多樣化的文創產品匹配大批量的消費市場時,市場才會有實力消化掉這些文創產品。所以一家博物館單獨去做文創產品是很困難的,跟一家景點單獨投資開發系列的文創產品一樣,成本會很高。

博物館文創產品如何突圍?

結合台北故宮文創開發經驗,通過實地考察國內多家文創開發運營相對成熟的博物館,同時與多位專業設計師、文化創意公司管理人員,包括試點部門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對話探討,專家總結了在當前這個資訊共享、設計眾創、開發眾籌的時代,突破現有博物館文創開發的瓶頸的策略。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推動下,共享經濟模式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博物館、企業、設計師等都應該清楚在各自在整個文創鏈條中最擅長的優勢所在。發展博物館文創產品,必須突破“博物館資源只能為博物館所用”局限。完善文創基礎工作,遵循文創設計美學方法論,試驗探索多方股份合作機制,以上環節一個都不能少。此外,博物館還可以與部分在地高校、設計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達成設計聯動,在發揮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同時,借助專業的設計力量,研究開發有效的文創產品。

這樣各有分工,利益共享,在多方優質文化資源、創意設計資源與巨大消費市場太空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創造一個開放的文創平台,通過創意設計賽事或創意審查會等建立“設計方-版權方-生產方”之間公開透明的文創開發機制,形成全民文創的大氛圍,最終解決源頭創意、版權開發、銷售管道、品牌行銷、利益分配等問題,形成閉環造就生態,共同促進博物館文創的全民眾創眾籌創新發展。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 有一種愛叫做點讚 ·

-END-

來源:前瞻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