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苦練力量,就能跑得更好嗎?3 個常見的錯誤訓練,純屬浪費時間

▇ Photo via Matt Hawthorne on Behance

我們之前寫過很多有關跑步有關的力量訓練的文章,但從跑友們的反饋來看,對於力量的認知和了解仍存在很多問題和誤區。

我們也簡單做了一下劃分:

  • 剛開始跑步的小白:完全不知道跑步需要練力量;

  • 一年以內的初級跑者:知道力量訓練但出於各種原因很少練或不練;

  • 有兩三年跑步經驗的跑者:有練力量的習慣,但練的不系統、不規律;

  • 三年以上的進階跑者:每周都會規律的練力量,但提高不明顯;

  • 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頂級跑者:有系統的力量訓練計劃,並會根據自身實際調整計劃。

而不練力量的人仍佔絕大多數,練力量的人裡面,又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不知道該如何有針對性的練力量。

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跑者應該如何高效練力量。

不容忽視的力量

事實上,在我們跑步的過程中存在多種作用力,這些力包括重力、地面反作用力、肌肉收縮力、肌肉肌腱的彈力(常被稱為牽張-收縮循環),每一種力都各有其功能和意義。

▇ 圖片演示的是牽張-收縮循環 Photo via pinterest.com

絕大多數跑者對「跑步力量」的認知和練習都是有關「肌肉收縮力」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肌肉力量」。

席夫(M.C Siff)在他的著作《肌力與爆發力訓練中的生物力學基礎》一書中說,所有運動項目的動作,都是肌肉用力的結果。

腿部力量對跑步的緩衝、支撐、蹬地過程起著重要作用,臀部肌肉有助於讓你保持正確的跑步姿勢、維持骨盆的穩定,核心肌群在跑步中對上、下肢的協調發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跑步中的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

所以,足夠的力量可以幫助你改善跑步技術、保持正確跑姿、提高跑步效率以及減少傷病的發生。

但是對跑者而言,所謂足夠的「力量」可不僅僅只是肌肉力量,還有「肌肉肌腱的彈力」。

肌肉肌腱的彈力隻發生在腳掌與地面接觸時,因為肌肉末端的肌腱本來就具有快速牽張-收縮循環的彈性。

善用肌肉肌腱的彈力可以節省肌肉的力量,喬治歐·卡瓦尼亞(Giorgio Cavagna)等人在196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能在跑步時善用下肢的彈力,身體的耗氧量可節省50%。

所以,跑者在進行力量訓練時,除了肌力訓練,彈力訓練同樣不能忽視。

無效的力量訓練

不要誤會,凡是科學正確的力量訓練都可以提升你的肌肉質量,強健你的體魄,而我們說的「無效」是指,你做了太多與「跑步」關係不大、效率不高甚至是錯誤的力量訓練。

01 錯誤的練習

錯誤的練習不但會使你的訓練成果大打折扣,同時也是受傷的罪魁禍首,這種錯誤我們把它分為了兩種。

  • 動作錯誤

不管你是俯臥撐、引體向上還是深蹲、卷腹,不同的動作對應著不同的肌肉群,而正確的動作是你將力量練習效益最大化的基礎。

比如跑者都會練的深蹲:

▇ 錯誤的深蹲示範(動圖來自壹季體能訓練營)

很多人對深蹲「膝蓋要不要超過腳尖」的問題始終感到困惑,這個動作就是由於為了控制膝蓋不超過腳尖,而沒有做有效的屈髖動作,這樣做的後果便是將大多數壓力集中在了膝蓋上,而不是臀部肌肉。

▇ 正確的深蹲示範(動圖來自壹季體能訓練營)

正確的深蹲,臀部應該主動後移而不是垂直落下,這樣壓力會有效分布在肌肉上,即使超過腳尖也不會出現疼痛。

再比如曾經大火的平板支撐:

▇ Photo via golfdigest.com

很多人都喜歡做平板支撐,往往還能撐很久,但當他們堅持幾分鐘後,動作就已經開始變形了。變形的動作不僅會減弱對肌肉的刺激,還會增加肌肉受傷的風險。

一個標準的平板支撐應該要符合 3 個標準:

  • 不要塌腰,全身保持一條線

  • 不要抬頭,保持頸椎在中立位

  • 大臂與地面垂直

單腿硬拉是常見的腿部訓練動作,用以強化腿部的後側肌肉群。

▇ 錯誤的示範(動圖來自網路)

由於單腿造成的不穩定很容易造成脊椎屈曲,所以脊椎必須保持和傳統硬拉一樣的脊柱排列姿態,保持挺直。

▇ 正確的示範(動圖來自網路)

同樣容易犯錯的腿部訓練動作還有箭步蹲:

▇ 錯誤的示範(動圖來自網路)

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身體向前傾,重心放在前腳的前掌,導致膝蓋過前,給膝關節帶來太大的壓力,另外,上身前傾減少了對核心肌群的訓練。

▇ 正確的示範(動圖來自網路)

正確的箭步蹲應該保持上身挺直,邁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膝蓋彎曲呈直角,前後膝蓋都要呈直角。

對於卷腹最常見的問題便是,發力時抱頭,這樣很容易對頸椎造成傷害。

▇ 錯誤的示範(動圖來自網路)

正確的姿勢是,平躺在地面時膝蓋最好彎曲呈90°,要進行動作時可以將雙手放在耳旁、或是抱在胸前進行輔助,如果想雙手抱頭,注意手臂不要發力。

▇ 正確的示範(動圖來自網路)

所以在你正式練習之前,花一點時間學習和掌握動作的正確要領,包括發力的目標肌肉、呼吸方法、負荷組數安排等,這將有助於你提高練習的效率和降低受傷概率。

  • 選擇錯誤

我們說過,跑者的力量訓練要更具針對性,跑者需要的是更加細化的專項力量訓練。

所以你如果在練習時並未多加思考,不知道自己最應該練或是重點要練的部位,就直接按照健身大神的那種模式練習,這很可能會讓你的訓練事倍功半。

比如,跑者的腰背力量不足,極容易造成跑步過程中左右傾斜、身體前後轉動過大,這些多餘的動作會浪費你寶貴的體能;還有很多跑者著地時腿部肌群退讓收縮意識較差,加上腿部力量較弱,緩衝往往過深,使身體重心留在支撐腿後面,延長了緩衝時間。因此,這些跑者還應該注意加強踝關節的力量訓練。

眾所周知,臥推同樣是健身房中最受歡迎的力量訓練動作,但如果你也像健身者那樣把練胸作為訓練重點的話,那真的有些得不償失了。

因為當你仰臥時,為了保持身體穩定會將壓力放在腿上,從而壓迫膝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啞鈴訓練動作,不管是二頭彎舉還是啞鈴推舉,這些動作由於更多的是練習手臂和肩部力量,儘管它們也能很好的提高目標肌肉的質量,但跟跑步的關聯並不是很緊密。

因為當我們在跑步時,雙臂更多的是起到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練習時安排了太多類似胸部和手臂這樣的訓練,即便你練的很努力也很有成效,力量素質也提高了,力量耐力也增強了,可是訓練時的力量動作與跑步所需要的專項技術動作不一致,那很顯然,這樣的訓練於跑步而言,就是不經濟、不合理和不高效的。

02 喧賓奪主的力量訓練

雖然我們總在強調力量訓練的重要性,但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通過力量訓練從而提高跑步表現的話,那就不要讓力量訓練成為跑步訓練中的「主角」。

不過,如果你擔心因力量訓練而讓自己的肌肉量增多的話,我們建議你在力量訓練過程中,遵循負荷小、節奏快、次數多的原則,不要像那些健身大神一樣,追求大負重的增肌訓練。

切記,跑者的力量訓練屬於輔助性訓練,不是訓練的核心。如果遠離了有氧訓練,再多的力量訓練手段對提高成績也都是無效的。

03 沒有明確的計劃

俗話說,閑時無計劃,忙時多費力。也許你已經知道力量訓練的重要性,但對於要怎麼安排訓練計劃卻始終是一頭霧水,缺少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將大大阻礙你的訓練成效。

一份合理的訓練計劃,不需要多麼詳盡,但至少自己要能夠堅持的按照計劃執行。一般來說,一份計劃中應該包含三項內容,訓練、飲食和休息。

力量訓練的小建議

前面說過跑者的力量訓練強度不需要太大,但要有規律的堅持,最好是每周有2-3天的練習,有單獨的時間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在跑步訓練日當天完成,建議在有氧訓練之前。

動作要慢,注意力集中,根據自身實際安排相應的練習組別,如果是初學者的話,每個動作可以練習2-3組,每個動作重複4-8次,組間休息1-2分鐘。

如果是進階跑者可以參考這一訓練安排:

以肌肥大訓練為主,重量約為1RM的60~80%,次數6-12次,組數3-6組;以訓練最大肌力為主,重量約為1RM的85%,次數約為6次,組數由2-6組;以爆發力訓練為主,重量約為1RM的70%~85%,次數約為3-5次,組數3-5組。

推薦的訓練動作

  • 彈力訓練

01 雙腳向前彈跳練習

▇ 此動圖來自跑步學院 POSE TV 跑步速度提升訓練

  • 首先從起跑姿勢開始,原地跳,與地面接觸面越小越好,原地重複10秒。

  • 然後整個身體向前跳躍10米,再慢跑10米。

02 交叉步彈跳練習

▇ 此動圖來自跑步學院 POSE TV 跑步速度提升訓練

  • 從起跑姿勢開始,一邊跳一邊前後交錯雙腳,原地重複10秒。

  • 然後身體向前倒,這樣跳10米,然後再慢跑10米。

03 原地跳繩練習

▇ 此動圖來自跑步學院 POSE TV 跑步速度提升訓練

  • 肌力訓練

04 深蹲

  • 站立,雙腳距離兩倍肩寬,身體挺直,兩眼平視前方。

  • 屈膝慢慢蹲下至大腿平行地面,注意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 重複10次。

05 上斜單腿臀部上下移動練習

  • 把手放在箱子或檯面上,手在箱子上,腳在地面上,上身貼地。

  • 抬起一條腿,向上前挺,向上撐起到最高,再回到開始姿勢。

  • 重複10次,換腿重複,再慢跑10米。

06 下斜單腿臀部上下移動練習

  • 把腳放在箱子或檯面上,手在地面上,上身貼地。

  • 抬起一條腿,向上前挺,向上撐起到最高,再回到開始姿勢。

  • 重複10次,換腿重複,再慢跑10米。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跑者,耐心非常重要,專心練習這些動作,不要急於求成,讓身體有時間適應和改變,這樣你才會有長足的進步。


Reference:《Pose Method 遊、騎、跑三項運動技術》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 Pexels 和 Unsplash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