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跑步會傷膝蓋,所以就不跑步了嗎?


很多初跑者都會有一個問題:跑步會不會傷膝蓋?其實這個問題也很明顯:跑步確實會傷膝蓋,但因為這樣就不跑步了嗎? 跑步傷膝蓋也只是片面的,人喝水還會被嗆到呢,難道就因為跑步會傷膝就把跑步看做是「惡魔」敬而遠之嗎?


我們先看一組數據,國外流行病學數據指出近九成的人因跑步受過傷,其中70%(也有一種說法是40%-50%)的跑者傷的就是膝蓋。這個比例聽起來很嚇人,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跑步呢?僅僅是因為跑步上癮嗎?


我想給大家看另外一組數據:根據2017年美國權威雜誌《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Journal SportsPhysical Therapy)最新一篇系統回顧及mata分析文章發現(涵蓋114829個觀察對象):健身休閑跑、靜坐生活方式、競技性跑三類人群在各自組別膝或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率分別是3.5%,10.2%,13.3%!



長期靜坐的生活方式受傷概率遠高於休閑健身跑!



而且長期久坐不僅會傷到膝蓋或髖關節,甚至還會使脊椎受損!最重要的是,久坐會讓人肥胖!!!而跑步除了不正確的跑步會傷膝之外,跑步更多的會促進健康,可以提高一個人的體適能、心肺耐力、靈活性等等,最主要的是跑步可以釋放心裡壓力讓人心情舒暢。


一談到跑步損傷,就會有人告訴你:因為你跑姿不對才會受傷!


跑步受傷真的是跑姿的鍋嗎?



某跑姿教學課程裡講到:跑步的時候身體前傾、軀乾穩定、後腿提拉就是正確的跑步姿勢,但正確的跑姿就不會受傷了嗎?


在波士頓馬拉松的直播中,大家也看到了川內優輝的跑姿,他的上半身擺動幅度非常大,即使跑步沒那麼「專業」的主持人都認為這種跑步姿勢堅持不到最後,然而川內最終卻實力打臉,不僅堅持到最後還拿到了冠軍。川內的跑姿那麼不正確為什麼他依然能拿到波馬的冠軍呢?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有沒有「完美跑姿」?答案或許是:有,但是這種完美跑姿真的適合你,或者適合每一個跑友嗎?答案或許就是否定的!



我們看了太多了「跑姿」影片,大多都是黑人或者國內頂尖跑者的訓練影片,他們確實跑姿優美,軀乾穩定、高步頻大步幅、擺臂充分,這樣的姿勢跑步我能看半天都不煩,為什麼?因為經過長期、系統的訓練,他們的身體素質可以支撐他們如此跑步,或者換句話說「他們的肌肉力量允許他們用這種姿勢奔跑」。

我們普通跑者能不能也用這種姿勢跑呢?或許可以,但跑了幾公里之後身體就會支撐不住,姿勢就會變形,而每個人能堅持幾公里取決於個人身體素質,而不是「姿勢」。在長達42公里的馬拉松比賽中,是對身體耐力的一種極限考驗,或許剛起跑的時候每個人姿勢都很舒服,如果有人細心觀察就會發現:35公里以後每個人的跑步姿勢都不一樣,甚至很多人都在走了。為什麼?就是因為身體運動超出了肌肉的負荷,導致姿勢變形。



所以:所有「跑姿」的變形都源於身體運動超出了身體的負荷,最終導致受傷。換句話說,受傷的根於在於肌肉力量的不足!


川內優輝如此大幅度擺動為什麼依然沒有受傷,甚至能拿到波馬的冠軍?因為他在長期、系統的訓練中練出了超強的核心能力,他的核心肌肉能支撐他的身體擺動,所以他怎麼跑都不會受傷。


其實,跑姿只是跑者跑步時呈現的一種形式,而在跑姿的背後是肌肉力量的支撐。我們在跑步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姿勢,但為什麼有的人成績不好但卻很少受傷,有的人成績很好身體卻受傷了呢?答案很簡單並且就在問題裡:成績不好是因為他的跑量、配速一直都在身體「合理承受範圍」內,所以沒有受傷;有些人的成績好是靠平時「超負荷的訓練」練出來的,所以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跑出了傷病。


比戈跑步學院唐濤院長在《勾腳跑》的課程培訓中曾講過:所有的運動都是「神經支配肌肉帶動骨骼圍繞關節做槓桿運動」,膝蓋作為人體的關節在運動中負責傳遞力量,而膝蓋受傷多是由於帶動膝蓋的肌肉力量不足,導致膝蓋承受部分本不應該他來承受的力,最終導致受傷。



所以,一切跑步損傷的根源在於「跑量、配速超出了身體負荷」!而跑姿只是一種呈現形式,科學合理的跑姿確實可以從某些方面減輕或者預防損傷,但這也是在一定的訓練基礎上才會有效,而一旦「運動量超出了承受量」依然很受傷!


跑步確實會傷膝,但跑步不是魔鬼,只要科學跑步就可以有效避免受傷。對於初跑者,並不建議過早的參加馬拉松,很多人跑步的初衷都是為了健康,要在自己身體承受的範圍內堅持跑步,不要讓「身體的運動量超過了身體的負荷」,不要盲目拚跑量、拚速度!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跑的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