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闢謠 | 倒著走,真的能治腰椎間盤突出嗎?帶你了解真相

曾經接診的一個患者,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酸痛持續了2個月,經過中醫綜合治療,疼痛減輕,病情好轉。幾天前,他聽鄰居說練倒走可以治腰椎間盤突出症,便嘗試倒著走路,誰料,剛走段路一不小心卻被井蓋絆倒,腰痛頓時加重許多,走路更困難,不得不住院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中青年人,與腰部扭傷或慢性勞損有關。突出的間盤組織擠壓神經,加之局部的炎性反應刺激,都會引起劇烈的坐骨神經疼痛癥狀,常表現為下腰痛及一側或兩側的下肢串麻痛,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療方法一般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臥床休息、理療、推拿、針灸、藥物等,急性期須臥床休息3~4周。

的確,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後,一般人非常痛苦,患者常會想方設法尋覓治療良方。像我接診過的患者朋友也經常詢問,是否需要練習倒走?

倒走是一種時興的人體反向行走健身運動,它消耗能量比散步和慢跑要多,對腰臀、腿部肌肉有明顯的鍛煉效果。倒走時需腰身挺直或略後仰,這樣脊柱和腰背肌將承受比平時更大的重力和運動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動的脊柱和背肌受到鍛煉,有利於氣血通暢。對整日伏案工作或學習的人,採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勞和腰背酸痛之苦。有研究表明,中老年慢性腰背痛者,每次倒走後會感到腰部舒適輕鬆,長期堅持做對腰痛有緩解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倒走等於「盲走」,會有一定危險性。倒走對正常人來講雖說是一種較好的鍛煉方式之一,但若不加選擇線路或場所,沒有他人相伴的保護措施,容易出現跌倒、車禍等意外情況。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來講,急性期需要嚴格臥床休息,盲目跟風練倒走不符合此病治療原則,而且練倒走疼痛也並不緩解,如果不慎摔到扭傷腰部,還會加重病情,得不償失。

對於經治療疼痛減輕直至恢復期朋友們,除繼續適當臥床休息外,並積極進行腰背、足腿功鍛煉,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以鞏固療效,恢復肌肉功能。如下四種:


1、飛燕點水

俯臥硬板床上,先是上肢後伸,頭後背盡量後仰,而後下肢併攏後伸,全身翹起,腹部著床,持續15-30秒,每次30分鐘,每天兩次以上。對於第一次做的人來說,可先堅持3到5秒


2、拱橋式

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每次持續3~5秒,然後緩慢放下,休息3~5秒。鍛煉的次數和強度要因人而異,一般一次鍛煉20~40次, 約5分鐘左右。


3、仰臥舉腿

身體水準躺在床上,背部緊貼床面,雙臂伸直手掌向下(或握住固定物體)固定上身,腹肌發力雙腿同時上舉、同時放下,反覆多次。


4、蹬空增力

仰臥床上,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屈髖屈膝的同時踝關節極度背伸; 向斜上方進行蹬踏,盡量綳直腳尖,雙下肢交替進行,每個動作重複12--24次。

腰背肌鍛煉的次數和強度一定要因人而異鍛煉時不要突然用力過猛,以防因鍛煉腰肌而扭了腰。這是一種靜力性的訓練,只需要緩緩用力就可以。如果已經有腰部酸痛、發僵、不適等癥狀時,應當停止或減少腰背肌鍛煉;在腰腿痛急性發作時應當及時休息,停止練習,否則,可能使原有癥狀加重。

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就點個關注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