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師在班級群中公開孩子的不足,是否妥當?

圖 / 視覺中國

自“上海升學”採訪“12355上海青春在線青少年公共服務中心”解答孩子成長中的心理困惑後,引發了家長朋友們的強烈關切。小編今天再為大家推出兩個案例,希望專業心理谘詢師的解答,能給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帶來一些啟發。

案例一

王先生的兒子現在讀小學一年級。一次課間,兒子和班裡同學發生口角,辱罵了對方。雖然孩子已經向同學道歉,但是老師依然將孩子的照片放在家長群裡,進而把事情擴大化,而且還說出:某些家長請注意的語言,導致很多家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再和王先生的兒子做朋友。經過王先生和妻子的要求,老師承認自己這樣做不妥,但是作為家長,我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影呢?

12355心理谘詢師季明律點評:

老師的做法確實很不妥,有違師德,不但激化了矛盾不利於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而且還對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建議家長向校方提出,首先讓老師與孩子當面溝通,並主動向孩子道歉,這既是展現一個有擔當的良好師范,也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其次,學校方面應淡化之前的事件,並鼓勵同學們和王先生的孩子進行良好的互動,避免出現孤立孩子的情況。建議家長平時和孩子多溝通,多鼓勵,多關心孩子,讓孩子注重溝通方式。

案例二

金女士的兒子剛上幼稚園。有次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沒有和同伴達成一致的意見,就狠狠地在同伴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孩子在老師面前接受了批評,也承認了錯誤。可誰想放學金女士來接,老師把發生的情況告訴了金女士,金女士隨即就對孩子說咬人是不對的,下次不能再這樣了,孩子一下來了脾氣,對著金女士又是打又是鬧,無論老師和金女士怎麽勸說也不行,最後金女士也只能像往常一樣向孩子作“檢查”,又向孩子道歉後才平息打鬧。金女士也不知該用怎樣的方法管教孩子,不知該怎麽辦?

心理谘詢師佘曉紅點評:

3-4歲左右的寶寶,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自我意識非常強,但由於年齡小,對於情緒感受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常常會用一些過激甚至攻擊性行為代替語言表達。媽媽當著老師的面批評孩子,這讓孩子感受到難堪。為了平息孩子的哭鬧媽媽又放棄原則,遷就孩子,這強化了孩子只要我哭鬧,我就會受益這種心理。小兒童,也有大面子。

父母要能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自我成長,保持一定的原則性,態度上溫和內心裡堅定。遇到孩子無理哭鬧,金女士可以先置之不理,不做讓步,讓孩子漸漸意識到這招是行不通的。父母內心堅定,不一味地遷就孩子,會讓孩子逐漸地收斂,改變處世策略。平常生活中,也要多聆聽孩子心聲,給孩子用語言表達感受的機會,先解決情緒再處理事情。等孩子情緒平和後,再討論是非對錯。

注: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自“上海升學”微信。

責任編輯:陳瑩 執行編輯:崔翼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