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多用同理心

為人父母,是不是經常會因為孩子的胡攪蠻纏而惱羞成怒?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讓彼此的訴求和情感都順暢地流動起來?一起來聽組織心理學博士、康奈教育聯合創始人Helen Chen的分享!

在準備生孩子前,我發現市面上有關孩子的廣告畫面都非常美好,比如一家三口在海邊度假,營造出美好的氛圍。然而在真正有了孩子之後,家長大都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滿地雞毛。要跟上孩子的腳步需要父母做許多功課,因為父母是一個不需要上崗證卻最需要學習的崗位,責任重大。

在親子關係中有哪些常見的挑戰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經歷。前兩天我五歲半的孩子睡到十二點半就醒了,不願意再睡了。當時我還在忙工作,就把電腦從書房挪到臥室想邊陪他邊繼續工作,可他一定要我待在他指定的床上的位置“貼身陪伴”,周旋了半個多小時之後我的耐心沒了,崩潰了。

那家長在崩潰之後會怎樣?通常都會後悔。那件事過後,我兒子對我說:“不要覺得我是一個壞人。”那句話還蠻戳到我內心的,儘管他的年齡讓他沒能理性地認識這個世界,但他有其他管道來認識世界、體驗生活並表達自己。

Helen老師

同理心的力量在親子關係中的運用。主要分為三部分:同理心是什麽同理心在親子關係中的應用提高同理心的鍛煉。我們可以先自測一下:

測試#1:

與孩子相處中,你感受到他對你的理解有多少?用1-10分來代表你認為他對你的理解程度。10=百分百被理解……1=絕對不理解。

我認為我孩子對我的理解程度為:

分數背後的主要原因:

測試#2:

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你認為你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如何?用1-10分來代表你對他的理解程度。10=百分百理解……1=絕對不理解。

我對孩子的理解程度為:

分數背後的主要原因:

有讀者分享了“孩子對自己不理解”的幾個方面:

孩子沒有大人成熟,我們的行為選擇孩子可能理解不了。比如我會因為工作看手機,孩子會說為什麽你能看手機我不能看。

我的孩子二年級,覺得大人不用做作業就比自己幸福。

我兒子四歲兩個月,有時候我盡量以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但還是不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他頭上。比如孩子啃完骨頭,我讓他去洗手,但他不懂,覺得只需要濕紙巾擦一下就可以玩玩具。我沒有辦法,就跟他說,你現在一定要去洗手,最後還是只能專製。

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跟他說什麽他都能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聽話。

也有家長提到:

有興趣的情況下,或是他能直接理解的情況下他就願意去做。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在孩子思維還沒發育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他們理解不了。就以洗手為例,與其跟他講“你手很油,去洗手”,不如直接拿著孩子的手在上面按個印子,直觀地告訴他。幫助孩子了解情況才是更重要的。

還有一點是我自己的體會。如果你用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和你們之間的連接,他就會願意去做。

孩子在五六歲之前,做任何事都需要家長在背後驅動,需要與父母的連接,並且這層連接需要讓孩子感受到。孩子不是因為理解道理聽話的,而是因為和你有了連接。

尤其是兩歲左右的孩子會經歷一個叛逆期,孩子會試探邊界。而如果一個孩子一直沒有叛逆過,那麽問題可能會在三四十歲暴露出來。所以如果你覺得孩子叛逆,他是在尋找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千萬不要把他的棱角都磨平了。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而言,青春期是兒童發展到成人的過渡階段,是他們在成年前最後一次以孩子的方式整合成長的體驗。青春期如果能安全度過,對以後成人的發展,事業乃至人際關係都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我們的問題是你感受到孩子對你的理解程度有多少,這其實還是你主觀的看法。其實孩子可能很理解你,特別是在他們小的時候,他們都是用感性來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的。他們可能只是無法表達。

關於孩子對我們的理解,我們感覺成人世界裡的一些東西他們還不懂,但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畢竟他們的大腦還沒發育成熟,還有一些他們對我們的理解可能是我們不知道但卻存在的。也許我們需要用第三隻眼去發現。

第二個問題:你認為你對孩子的理解程度怎樣?

有家長這樣分享:

我的孩子十歲了,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麽,我進入不了他的世界。比如說他非常愛玩遊戲,我就會控制他玩遊戲的時間,這種情況導致一直在博弈,他一看到你的手機放在那裡,馬上就拿起來打遊戲。我就只能崩潰。我不知道怎麽去和他產生這樣的共情。刷牙洗臉也是囫圇吞棗,反覆提醒他不洗臉會長痘痘不刷牙牙齒會變黃,但對他來說也沒用。你跟他講什麽他都理解,溝通得非常好,但堅持兩天就不行了。

我最近在做一個家庭輔導,打遊戲的問題真的讓家長太頭痛了。有些家長如果看到孩子在非常專注地解數學題或是閱讀,他們是不會打擾孩子的。但是看到打遊戲,所有的家長都會一到點就打斷孩子。因為家長認為閱讀與解題是好的,而打遊戲是有害的。

我認識一個孩子,他從小就對打遊戲非常投入,將各種排名靠前的遊戲都玩了一遍,他的目標就是自己寫出一個能夠超越排行榜的遊戲。之後他確實開發了一款有關遊戲的app,並將所有自己開發過的與遊戲相關的package用於申請大學,現在已經被卡內基梅隆的電腦專業錄取了。

眼下,家長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比如會損害視力,會影響學業,但從長遠來講,我覺得打遊戲這件事情本身不一定有絕對的好與壞,結果很難判斷。有的孩子可能在遊戲方面有天賦,也有的孩子會染上網癮沉迷於遊戲之中,這是複雜的一件事。所以大家可以反思一下這個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有的家長有比較不錯的經驗:

其實我覺得家長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孩子不打遊戲他能做什麽?我的孩子現在十五歲,他有手機,用微信,但是對遊戲是無所謂的。我也分析過原因,我從來不堵他,越堵他,他好奇心越重。

我回想以前我對他做過什麽,所有的時間我都帶他出去玩,游泳,騎車,打球……小的時候他會玩PSP,在車上打一會兒遊戲,下車了就去運動了,有爸爸陪著他很開心,回家的時候在車上就睡著了。

現在許多孩子要麽在家打遊戲,出門就是補習班,孩子都煩死了,如果製止他們打遊戲,他們還能做什麽?是不是願意去做?

我們對孩子的理解有多少,其實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也來自於我們自己,並不是因為我對孩子非常理解,知道他想要什麽,才去指導他,給他劃界限。我們想讓孩子做的是我們自己認為好的事。

同理心是什麽?

同理心到底是什麽?

首先,是能感受到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以我們認為無理取鬧的方式跟我們胡攪蠻纏,我們需要了解到孩子背後的感受。

此外,需要讓孩子感知到被關注和接納。比較小的孩子需要感性的東西,比如抱抱、安撫。而青春期的孩子碰都不讓碰,所以到青春期又需要用另外的管道表達關注。

第三,同理心與先天性格也有關。有些人比較敏感,天生就能感受到他人的想法,而有的人心就比較大。大家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有了了解之後才能去建立合適的管道。

親子關係中的常見挑戰有:溝通無效,缺乏理解,諒解不足,不容易接受,欠缺包容。

我以前在企業裡做管理谘詢的時候,說到溝通就會問:如果溝通不順暢,是講的人責任大還是聽的人責任大?大多數學員的反饋是講的人責任大。但在現實生活裡,你跟孩子說,他們不聽,你會覺得是誰的問題?會不會覺得是孩子的問題?這是不是跟之前的理論不太一樣?

其實,好的溝通講的人和聽的人都需要承擔100%的責任。但家長往往認為溝通無效是孩子不聽話。那家長是不是能夠做一些調整。如果沒有去同理,在親子關係中就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同理心在親子關係中的應用

將同理心運用於親子關係之中,能夠讓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講話,能夠讓我們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試著去諒解,並學著去接受和包容。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會做什麽?比如我的孩子會在我要出門的時候問我要玩具,他會找理由來跟我糾纏。許多家長在失去耐心之後可能就會吼孩子。但孩子只是在表達自己的依戀,胡攪蠻纏是孩子的管道。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花很大的耐心來接受這個情況,我們首先應該幫助他把不能表達的想法說出來,比如“你是不是不想媽媽離開?你是不是還想媽媽待一會兒?” 然後進一步共情:“媽媽也很想和你待在一起,再陪你兩分鐘可以嗎?” 這麽做就避免了衝突的更新。

有一次我給孩子報了繪畫興趣班,教室很空曠,第一次去他就抱著我的大腿不願意走進去。一方面,他可能有些恐懼,一方面他對媽媽有些依戀,這種複雜的情緒他很難表達出來。這種時候如果我去吼他,那我就把我們的連接切斷了。我也很無奈,但我只能理解他。如果我們能把同理心用上,嘗試表達以及反射他的感受,也許會有一點幫助。這樣的連接在嘗試次數多了之後,孩子漸漸會明白你的難處。

我以前的工作不是坐班製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慢慢地孩子看到我換了正裝,抱著電腦,就知道我要去上班了,稍微安撫一下情緒我就能順利離開了。

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安撫自己,讓自己停一下。大家都不是完美的,如果總是糾結於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成人之後,由於社會的需要,我們會產生一些思維慣性。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歸責他人,這些看似貶義的詞匯卻是人們生存的必須,但它們也恰恰是同理心的障礙。以自我為中心看待問題,就會讓我們喪失了解孩子背後需求的機會。這樣的思維會阻礙家長與孩子建立共情。如果要逾越思維慣性帶來的不利影響,就需要鍛煉自我覺察和反思的能力。

提高同理心的鍛煉

我們往往是在吼完孩子之後才知道自己吼了孩子,如果能夠在吼之前就有自我覺察的意識,做一些自我調整,也許就能避免一場衝突的更新。雖然大家有許多困惑和挑戰,但是通過鍛煉,同理心是可以有所提升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鍛煉的辦法。

第一個鍛煉是自我覺察,在事情發生之前,家長需要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做自我覺察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先把自己內在的情緒清空,如何清空?可以花上三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在非常放鬆的情況下傾聽自己腦海中的聲音。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一邊在做自己的事情,一邊在應付孩子。孩子其實是知道的。如果要與孩子真正建立連接,就需要把其他東西放掉,全心全意地與孩子相處。

同理心鍛煉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傾聽。剛才我們說了許多,關於理解與感同身受,這都是從傾聽得到的。大家可以做一個傾聽的練習,兩兩一組,用兩分鐘的時間,一方做傾訴者,一方做傾聽者,傾聽者在練習中不能提問,不能發言,將所有精力用於聽。

我們會發現,哪怕只有兩分鐘的時間,全神貫注地傾聽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需要能夠放下自己的事,將關注點放置對方身上,並且不帶任何評判。當你在認真傾聽的時候,其實對方也能感覺傾訴比較流暢,甚至是感受到支持與認同。

如果我們能做好傾聽,在對孩子無可奈何之時,家長即使只是複述孩子的話語,孩子也能感受到一些正面的東西。而最好的情況是能將孩子無法表達的情緒表達出來,做到共情,這也是建立連接最快速有效的辦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