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直腸癌喜歡這些人!警惕直腸癌的發生

在我國,大腸癌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病率為29.44/10萬,死亡率為14.23/10萬,分別排在惡性腫瘤的第3位和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大腸癌患者起病時常常毫無徵兆,但發現時往往已進入「回天乏力」的無奈階段。在臨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可能僅僅出現了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長期便秘的人突然腹瀉,或大便帶血,到醫院看醫生,才發現患有大腸癌。

有文獻統計資料表明,早期大腸癌治療後5年的生存率可達90%以上;中期大腸癌5年生存率則為50%~70%;而晚期大腸癌為10%以下。因此越早發現大腸癌,預後效果越好。若想及時捕捉到早期大腸癌的「蛛絲馬跡」,則要優先考慮結腸鏡檢查。

1

識別大腸癌有「火眼金睛」

結腸鏡檢查之前,患者需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即清潔腸道。待其腸道排泄物接近清水時,然後由內鏡醫師將1根帶有攝影頭的軟管送入病人肛門,通過內鏡直視下觀察腸黏膜形態,仔細尋找癌細胞的蹤跡。如果醫生懷疑某處病變有了癌變的可能,便會利用活檢鉗獲取該處組織,送到病理科進一步檢驗。

隨著內鏡技術飛速發展,現在還有更先進的放大內鏡、共聚焦內鏡、超聲內鏡等設備可供醫生使用。其中,放大內鏡觀察局部黏膜腺管開口,能夠接近或達到無創病理診斷的效果。超聲內鏡則能確定癌細胞浸潤深度,如早期大腸癌的癌細胞在內鏡下判斷僅發生在腸黏膜表層,還可在內鏡下直接進行黏膜切除,達到根治的效果。

2

發現息肉不可姑息養奸

說到大腸癌,不得不說說息肉。已經有大量研究結果證實,息肉是癌變的高危因素。這裡所說的息肉是腺瘤型息肉。根據腺瘤型息肉的腺管形態分為管狀、絨毛狀或兩者混合。絨毛狀的息肉或者在息肉中絨毛成分所佔比例越高,癌變風險越高。息肉直徑越大,癌變風險也越大。

有研究統計,大於1厘米的息肉癌變風險為10%左右,大於兩厘米的癌變率能上升到40%左右,因此專家建議,超過5毫米的息肉即可以進行內鏡下乾預,比如內鏡下電切治療。而對於小於5毫米的息肉可以定期觀察隨訪。即使是息肉惡變為早期大腸癌,只要息肉浸潤深度沒有超過黏膜層,內鏡下治療如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剝離,也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

3

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做腸鏡

根據指南,建議將以下人群列為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大便潛血陽性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以往有腸道腺瘤病史

除此之外,符合以下任意兩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有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均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