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因為它,「最靠近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張首晟驟然辭世。關於抑鬱症,我們需要知道這些

12月6日消息,美國華裔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於12月1日去世。

根據張首晟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通信得知,他此前一直在和抑鬱症作做鬥爭。

以下為家屬訃告譯文:

我們非常悲痛地通知你們,在與抑鬱症鬥爭後,我們深愛的首晟於12月1日(上周六)意外離世。

雖然許多人知道首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但我們了解並愛他是因為他是我們親愛的丈夫和父親。首晟珍視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他會盡一切可能與我們在一起。在我們全家一起度假的時候,他喜歡帶我們去地球上最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我們分享參觀的每個地區的古代歷史故事,並鼓勵我們的最新想法和興趣。受他希望通過科學研究來見證上帝榮耀的激勵,首晟給全世界帶來了一種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由威廉·布萊克撰寫的下面詩篇是他的最愛,詮釋出他一生探索和發現美的使命:

從一粒沙看世界,

從一朵花看天堂,

把永恆納進一個時辰,

把無限握在自己手心。(王佐良譯)

在此悲痛之際,我們對給予我們支持和慰問的人們表示感激。不過,我們希望公眾在我們面臨如此沉痛的時刻,尊重我們的隱私。

芭芭拉、史蒂芬妮、布萊恩及魯斯

敬上

01

「最靠近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近年來,張首晟一直被視作是「最靠近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基於他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已包攬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和富蘭克林獎章。

2009年,張首晟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張首晟是2013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楊振寧的弟子。2017年7月21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華裔科學家王康隆、斯坦福大學華裔科學家張首晟、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寇煦豐等團隊合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整個物理學界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張首晟及其團隊將其命名為「天使粒子」。

2013年,張首晟與他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學為核心,專註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連接美國的創新與中國市場。他同時還擔任丹華資本董事長。

小編梳理資料發現,2018年2月22日美圖公司曾發公告稱,委任知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天使投資人張首晟教授為獨立董事,並先後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提名委員會委員、薪酬委員會委員。隨後在8月17日,聯想集團同時委任張首晟教授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個人經歷:

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

1979年(大二),作為交流學生被送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深造。

1983年,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碩士學位,同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

1987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7年,進入加州大學的SantaBarbara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1989年底,結束博士後研究,與妻子余曉帆一起到了SanJose的IBM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1993年,被評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年僅32歲的張首晟被聘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成為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5年,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02


張首晟走了,謝耳朵會很難過

《張首晟走了謝耳朵會很難過》——今天,有媒體發出了這樣的哀悼。

物理學界之外的人對張首晟不夠熟悉,但美劇《生活大爆炸》的觀眾可能聽說過他的理論,有一集,劇中的物理學天才「謝耳朵」講課時,專門提到了「拓撲絕緣體」,這是張首晟課題組提出的概念。

對於更多的人來說,他更像是一個傳奇——

他曾是上海閣樓裡的少年。1963年,張首晟出生在上海。那時還沒開始文革,但是66年開始的文革也讓他的學上的有一搭沒一搭,喧鬧寬敞的黃浦江邊,卻放不下一張書桌。沒辦法,他只能躲到閣樓裡去。張首晟在閣樓裡發現了他爺爺的大學畢業證書,還有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書,從康德到黑格爾,從達文西到羅丹,從楊振寧到李政道,從藝術到科學。

1976年,轉眼小首晟已經13歲。閣樓外面的世界已經換了一個天,新鮮有趣的資訊和物質刺激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卻唯獨漏下了小首晟。這一年,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套高中自學教科書,數學物理化學等等一應俱全。就靠這套書,兩年後的1978年他居然就通過了高考。當然,那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第一屆。這一年他才15歲。

後來張首晟說:「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人生的成就總是跟你一些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有關。」

他是沒上過高中的大學生。進大學時他選擇了物理系。這是因為,「初中時,在很封閉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為中華民族爭了一口氣。大學時選擇理論物理專業,就是沖著他們的榜樣力量。」一年後,沒有高中文憑也沒大學文憑的張首晟赴德留學。在柏林自由大學他學的是理論物理,就是李政道楊振寧的專業。但是臨近畢業,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理論物理的就業面太窄了。「本來我還挺有信心的,但同學之間的擔憂對我產生了影響,1981年左右,我開始想到前途問題。」當年暑假,為了放鬆一下憂慮的情緒,他搭便車旅行了德國一圈。這場如騎士一般的浪漫旅行對張首晟的人生選擇產生了重要影響。

偶然的機會,他到了哥廷根大學。在哥廷根大學旁邊有一塊墓地,裡面埋葬了許許多多的物理學家。最為奇特的是,每個人的墓碑上都沒有墓志銘,只有一個他生前發現的公式。比如海森堡的墓碑上是測不準原理,玻恩的墓碑上是波函數,奧托哈恩的墓碑上是一道核反應公式。「一個樸素的墓碑,一個簡單而普適的公式,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從此之後,我決定要把自己畢生的精力貢獻給物理學研究,特別是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幾個墓碑震撼了年輕的張首晟,從此張首晟就下定決心要走科研之路。「這輩子要留下什麼?」留下一道公式也就足夠了。

師從楊振寧,卻在別的領域謀求發展。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的時候,張首晟把大統一理論當成了自己的學術目標。因為這是愛因斯坦努力一生的事業,也是楊振寧的領域。但是當他真的成為楊振寧的弟子時,楊振寧卻不支持他的想法。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楊振寧先生推薦張首晟去搞凝聚態物理。理由是這玩意方興未艾,發展特別快,很適合年輕人去搞一搞。而這並非楊振寧的領域。

雖然最初大惑不解,但是張首晟還是去做了,並最終取得了非凡成就。

03


抑鬱症,我們也許真的對它一無所知

但最終,抑鬱症帶走了這位天才的科學家。

在為他哀悼之餘,我們需要反思的還有,當「抑鬱」成為流行語,我們或許真的對抑鬱症一無所知。

這是一串長長的名單:

張國榮、三毛、赫爾曼?黑塞、歐內斯特?海明威、柏楊、文森特?梵高、川端康成、海子、阮玲玉、科特?柯本、羅賓?威廉姆斯、張純如、葉賽寧、李恩珠、徐遲、賈巨集聲、孫仲旭、陳琳、希斯?萊傑、米歇爾?永貝裡……

還有很多,很多。

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鋼彈100萬人。抑鬱症的發病率是11%,即每10個人中就可能有1個抑鬱症患者。

根據2015年我國的一項調查,抑鬱症已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疾病。加拿大學者費立鵬2009年在《柳葉刀》上發表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據此推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目前已達到9000萬。

雖然我們時常將「抑鬱」二字掛在嘴邊,但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認識還非常有限。首都醫科大學精神病學系副教授、北京安定醫院第八病區主任薑濤,曾對我們對抑鬱症發病機理的研究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如果說當代醫學對糖尿病的認識達到近代的話,對大腦疾病的認識,恐怕還停留在公元前。」

在知識階層中,抑鬱症患者也有職業之別。

演員、公務員、媒體人、警察、教師比較容易得抑鬱症——這是安定醫院主任醫師薑濤23年行醫生涯的觀察。

他具體闡述:「這幾個行業收入差距大。公務員,有守法的和不守法的;記者有敲詐和不敲詐的;警察有好警察和壞警察……收入差距非常大,他們就容易不平衡,焦慮,壓力大。」

薑濤所說完全是個人經驗描述,未能驗證。不過他揭示了一個現象:內心的激烈衝突和抑鬱症相關。

04


究竟什麼是抑鬱症,我們又能做什麼?

抑鬱症並非單純的心理疾病,它和糖尿病一樣,有其深刻的生物學根源。因此我們要同時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來了解抑鬱症。

這些問題,就要注意啦!

這9條,是關於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2006年)有關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主要有以下9條:

情緒低落: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嚴重時心情沉重、悲傷。好像被烏雲籠罩,眼前一片灰暗,壓抑而痛苦。對前途失望,看不到出路(絕望);對改變糟糕的現狀沒有信心,認為情況無法好轉,對治療也沒有信心(無助);認為自己毫無價值,一無是處,是個無用的人,只會拖累別人,對家庭和社會都是累贅(無用)。

興趣減少:對工作、生活、娛樂、求知、衣食、打扮等多方面的興趣下降。嚴重時無法感受到快樂,生活中似乎沒有值得期待的事情。

精力減退:身體疲乏、容易勞累,嚴重時少語、少動,閉門不出,臥床不起。

認知功能下降:覺得自己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腦子變笨了,工作效率降低,完成工作吃力。思維聯想速度慢、思考能力變差。

睡眠障礙: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焦慮癥狀:對自身的健康、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問題感到憂慮不安,認為病情嚴重,不易治療;認為情況壞到無法挽回,為此坐立不安、唉聲嘆氣、惶惶不可終日,即使多方勸解也不能消除。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疑病觀念。只要同時滿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種癥狀,並且抑鬱症發作持續兩周以上,即可能被診斷為抑鬱症。

自我評價過低,消極思維:認為自己毫無價值,一無是處,只會拖累別人,對家庭和社會都是累贅(無用)。對自己以往的輕微過失或錯誤過分嚴重的責備,甚至認為自己是千古罪人。

思維遲緩: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有死亡的念頭: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身體發生變化: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性慾改變:性慾減退。

在已知的100多種的神經傳遞素中,有幾種和抑鬱症有關係:正腎上腺素可以提升血壓,缺乏這種神經傳遞素意味著缺乏刺激物,沒有足夠的動力和能量。多巴胺負責情慾、感覺、傳遞興奮及開心的資訊,正是多巴胺缺乏導致抑鬱症的「快樂缺乏」。血清素是人在心情愉快時產生的一種鎮定神經的調節素,會影響人的食慾、情緒和對周圍環境的理解力,也可以改善強迫症和潔癖。缺乏血清素與抑鬱症中的哀傷和負罪感有關。除此之外,大腦腦乾部位的網狀刺激系統和荷爾蒙也和抑鬱症息息相關。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弗洛伊德認為抑鬱症是由矛盾生成的內部衝突,是一種攻擊性的內化(aggression turned inward)。在抑鬱的情況下,人往往糾結於「愛」和「失去」的矛盾中最負面的元素——強烈的愛恨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知道自己患病,該怎麼辦?

藥物治療:在抑鬱症的治療中,藥物治療是基礎、至關重要。人們普遍對抗抑鬱治療存在誤區,認為情緒問題可以自己調節,不必用藥,甚至有些人會舉出親身經歷的實例,證實抑鬱癥狀完全可以自行緩解。其實從整體來看,發作頻率是在增加的。

心理治療:在抑鬱症的藥物治療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配合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焦慮、提高治療依從性。

行為治療:這將對加強療效有很大幫助。對於一些重度抑鬱症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還可以配合進行無抽搐電痙攣治療(MECT)等物理方法,增效了抗抑鬱治療,縮短了治療周期。

最後,小編再送您4招情緒調節法:

◆恰當評估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的價值和目標。

◆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充足優質的睡眠;良好的飲食習慣,既不暴飲暴食,也不過度節食;控制酒精的攝入,俗話說「借酒消愁愁更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運動可以改善情緒。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結交知心朋友。當發生不良生活事件時,有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幫你宣洩不良情緒是治療和預防抑鬱的重要保證之一。

◆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一個人若無興趣愛好,則生活單調,枯燥無味。有豐富的愛好可以讓自己保持愉悅,在遭遇不良生活事件時也更容易讓自己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

光明微教育工作室出品

語情局光明學人中國學術,光明特色,人文表達關注光明講壇祈願思想燦爛,又望文才熠熠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