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妒英才,再理性的科學家也抑鬱,默哀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其家人發表聲明稱,在與抑鬱症頑強對抗後,張首晟在12月1日意外離世。並對給予支持和慰問的人們表示感激,但希望公眾在家人面臨如此沉痛的時刻,尊重隱私。

卓越的科學家註定一生不平凡。張首晟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天才」——初中還沒畢業,就趕上恢復高考。

父親拿給他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讀了一個暑假,「試了一下」,他就考上了。

在15歲那年,他「心安理得」地走進了復旦大學的課堂。16歲時,國家開始公派留學生出國,他被選中派去德國柏林大學;接著,他來到美國投到楊振寧的門下攻讀物理學博士,32歲時,他被聘為斯坦福大學正教授,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張首晟由著「性子」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讀書,「狂讀書」。他說話常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跳躍式」的,了解他讀書方法的人對此就見怪不怪了。他在小學時基本上把「對自己人生影響較大」的書都讀完了,但從來沒有從頭到尾讀完過一本書。在他看來,讀書是一個了解思維方式的過程,不是吸納所有資訊,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篩選。

張首晟一生成就卓越,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2017年,在張首晟等4位華人科學家的帶領下,中美科研團隊實現了物理學裡的重大突破: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模。

有媒體文章認為,張首晟在物理學取得的成就,足以為他贏得諾貝爾獎,獲獎只是時間問題。張首晟也多年被湯森路透預測會得到諾貝爾獎,他被恩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天妒英才,他終究沒逃過抑鬱症的魔爪。即使再科學理性的人,也可能遭受抑鬱症無情的折磨。

抑鬱症患者本身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心理痛苦,家庭成員同樣承受的痛苦不比抑鬱症者少。而抑鬱症最危險的危害便是自殺,這是生命個體和一個完整的家庭之不能承受的。

1剝奪人的睡眠

抑鬱症患者常有頑固性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難以入睡、早醒、睡眠規律紊亂,睡眠品質差等形式。

2毀掉人的精氣神

抑鬱症能將一個原本充滿精力的正常人變得整天無精打采,嚴重者還會出現呆若木雞的狀態。患者對周圍一切事情都沒有興趣,對工作、學習沒有熱情,思想反映遲緩,平素依著整潔的人也變的不修邊幅。

3持久的情緒不良

讓患者心境痛苦、惡劣。這種悲觀情緒是無明顯外因出現的,因此很難解決,使得抑鬱症患者的心情總處在悲觀厭世之中。抑鬱和焦慮總是伴隨而來,以更年期抑鬱症為代表,這類患抑鬱症患者不僅心情抑鬱,同時還會出現莫名其妙的精神緊張、驚恐不寧的焦慮情緒。

4「肉體」折磨不斷

危害不僅在於精神健康的損害,而且它也會帶來很多身體上的癥狀。比如食慾減退、乏力等。這些身體的不適可涉及到各器官,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較常見。抑鬱症患者的身體癥狀往往查無實據,且多為非特異性的,難以定位,但不一定要排除軀體疾病。

5將人逼至絕境

後果嚴重的就是患者自殘、自殺思想行為的出現。抑鬱心境會導致抑鬱症患者的思想消極、悲觀,總是沉浸在自我譴責、自卑之中,對前途悲觀絕望。

總之,抑鬱症往往被人們所忽視,長期如此,會造成嚴重的精神困擾,並引發其他併發症,並伴有自殺的傾向。

如果您發現自身或身邊的朋友存在抑鬱症方面的疾病,要及時到正規專科醫院進行專業的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以免延誤了佳治療時機!患者及其家屬必須高度重視抑鬱症!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