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鶴:宏觀政策正處於較好的發力窗口期

  意見領袖 |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企穩回升

  但反彈力度仍存不確定性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優化和支持房地產行業的政策陸續頒布,製約我國經濟復甦的兩個主要因素均出現實質性變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2023年我國經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但是,對於接下來經濟反彈的實際力度究竟如何,與會專家的觀點存在分歧。

  認為經濟反彈力度會相對有限的理由

  一是疫情衝擊對居民和企業部門具有中長期影響。與會專家提出,接下來的經濟改善可能會有一個特徵,即宏觀反彈,微觀可能仍然受限。原因是疫情對居民和部分中小服務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造成較大損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居民和企業的長期預期。即使疫情衝擊消退,這些市場主體也難以在短期內迅速回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部分學術研究將這種現象稱為“疤痕效應”。

  二是房地產行業仍面臨嚴峻的債務壓力,且城鎮化、人口結構等長期因素決定了房地產需求會持續下降。近期,有關部門頒布了多項支持房地產的政策,且以金融政策為主。部分專家認為,相關政策會在接下來逐步發揮出支持房地產復甦的效果,但是當前房地產行業普遍面臨的債務問題仍然存在,尚未得到實質性化解。同時,房地產行業還面臨城鎮化進程放緩、房價收入比偏高等長期製約因素,對於行業下一步發展保持謹慎樂觀。

  認為經濟反彈會比較明顯的理由

  一是疫情防控措施優化有利於釋放前期被壓製的需求,生產秩序也會更加穩定,促進經濟快速復甦。與會專家提出,從東亞經濟體疫情政策調整後的經驗看,在最初的一個季度內,病毒快速傳播會讓經濟和消費承受新一輪衝擊,這個階段消費和投資還會下降。隨後,這些東亞經濟體普遍出現比較明顯的觸底反彈,並沒有看到明顯的“疤痕效應”。原因是前期受到抑製的消費需求,尤其是服務消費需求恢復,生產秩序變得更加穩定並帶動投資。有專家測算,因疫情導致的延遲消費佔今年社會零售總額的14%左右,這部分消費的釋放會對經濟復甦形成支撐。

  二是當前房地產下行深度已經低於長期趨勢,且房地產政策已經出現比較明確的轉捩點,短期內房地產有望企穩,對經濟的拖累會明顯減弱。有專家指出,本輪房地產下行深度前所未有,新開工面積較2019年以來的平均水準減少了接近一半。即使考慮城鎮化、人口結構等長期因素導致的房地產需求趨勢性下降,當前房地產的供給水準大概率已經低於長期趨勢,個別地區的供給缺口已經出現。同時,預計已經頒布的政策在為房地產提供融資支持、緩解房地產現金流問題等方面將發揮比較直接的作用,帶動房地產竣工和新開工恢復。因此,需求長期下行的趨勢性因素不會在短期內對房地產復甦形成製約

  圍繞明年通脹水準和人民幣匯率走勢,與會專家也有不同看法。

  有觀點認為,明年經濟反彈力度不會很大,通脹壓力並不大。而國際市場上依然存在“美元荒”風險,疊加當前中美利差已經處於比較高的水準,經濟重新開放之後,服務貿易逆差會繼續擴大,因此接下來資本流出壓力依然存在,人民幣仍會面臨潛在的貶值壓力。

  但是,也有的觀點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多數國家都會在疫情放開之後迎來新一輪的通脹,只是通脹的持續性會有一定差異。因此,隨著國內經濟景氣程度以比較快的速度回升,2023下半年通脹水準或許會逐步提高,也可能會出現階段性供需錯配導致的通脹壓力。同時,明年美聯儲加息進程大概率會繼續放緩,我國明年資本流出壓力會略小於今年,人民幣單邊貶值壓力並不大,更有可能是雙向波動。

  宏觀政策正處於較好的發力窗口期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觸底反彈的初期,反彈動能較強,市場主體之間最容易形成合力,此時加大宏觀政策的托底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宏觀政策正處於較好的發力窗口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應有所作為,促使我國經濟盡快回到潛在增長軌道上。

  首先,財政政策要更有力度,適時突破3%的赤字率約束,財政支出重點考慮補貼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業。專家指出,所謂3%的財政赤字紅線對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構成約束,同樣不應作為我國的政策依據。同時,我國公共債務尚沒有對財政造成實質性約束,應該適時突破3%的財政赤字率。學術研究和國際經驗表明,有針對性的財政補貼可以較好消除災害衝擊對居民部門的中長期影響。因此,積極擴大財政預算赤字並將更多財政支出用於轉移支付,可以同時起到穩定短期需求和改善長期預期的政策效果。

  其次,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的寬鬆空間。多位與會專家提到,接下來貨幣政策仍有降息空間,降低利率和釋放流動性也是支撐經濟復甦的必要條件。降低利率之後,疊加疫情防控優化帶來的經濟改善,新的貸款需求也會釋放出來。與此同時,寬鬆的貨幣政策還可以釋放積極信號,改善市場預期。如果經濟運行強於預期,貨幣政策也可以更加靈活地做出調整和應對。

  最後,抓住經濟向好的宏觀環境,實質性推進經濟領域的改革,提高潛在增長率。一是在加大財政支出力度的同時,逐步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繼續優化地方財政收入的來源。二是監管政策要更加穩定、透明,減少不必要的行政乾預。三是通過推出階段性的優惠措施,如對新設立企業的稅收優惠等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台+實體”新型智庫,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