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朝大都定都南京,為何梁元帝卻定都江陵?

南朝共有四個朝代:宋(420-479年)、齊(479-502年)、梁(502-557年)、陳(557-589年),皆定都於南京(當時稱為建-康)。但有那麽幾年,南京丟掉了南朝的“天然性國都”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江陵(荊州、南郡)。

哪個皇帝把國都從南京遷到江陵?他就是梁元帝蕭繹。此人名氣不大,他的老婆徐昭佩也沒什麽知名度。但是徐昭佩有個歷史典故傳遍古今: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蕭繹遷都江陵,這事要從蕭繹的傳奇老爹——梁武帝蕭衍說起。蕭衍是出了名的和尚皇帝,自稱冠達法師,沒事就跑到同泰寺裡“舍身為奴”。蕭衍稱帝時39歲(虛歲,以下皆指虛歲),誰都沒想到他特別能活,一路活到了八十多歲。但蕭衍晚年昏聵,不顧朝臣的極力反對,收容東魏叛將侯景。結果呢?侯景在東魏反不了高家的天下,就跑到江東,反了蕭家的天下。侯景之亂,南朝元氣大傷,86歲的蕭衍餓死於台城。蕭衍死後,侯景立皇太子蕭綱為帝,就是簡文帝。蕭繹則是蕭衍的第七子。

對於二哥蕭綱當皇帝,蕭繹滿心不服。蕭綱是傀儡皇帝不假,但卻佔著梁朝正統的位置。蕭繹想要當皇帝,就必須除掉巨賊侯景。好在蕭繹手下有兩個大將:王僧辯、陳霸先。在各方的努力下,侯景被滅,簡文帝蕭綱也死了。皇位空出來後,最有實力和資格繼位的,無疑是湘東王蕭繹。自梁朝大亂後,蕭繹的大本營一直在江陵。江陵所在的荊州,扼長江上遊,對在長江下遊作亂的侯景,在戰略上有居高臨下的優勢。

但是南京是南朝“天然性國都”,國賊侯景被滅後,作為最有資格繼位的湘東王蕭繹,按理說,他應該回到南京即位。只有這樣,他的皇位才具有“天然性”與“合法性”。但是當這個問題擺在梁朝君臣面前時,卻引出一場地域集團的利益之爭。

蕭繹當然知道南京之於南朝的重要性,他本人曾考慮過南京。梁承聖二年(公元553年八月),蕭繹下詔還都南京。但是領軍將軍胡僧祐、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懍等人,卻站出來極力反對還都南京。胡僧祐等人的理由有兩點,一是唯心論的南京“王氣已盡”,二是北齊已盡佔淮南,南京與淮南隻隔一條長江,萬一北齊軍過江,我們還能躲到哪裡去?

胡僧祐等人的理由,被後世很多史學家駁斥。比如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就駁道:“南京確實與北齊(控制的淮南)一江之隔,但是江陵往北不遠處就是蕭詧控制的襄陽。”蕭詧是蕭繹長兄蕭統(昭明太子)之子,時任雍州刺史,與蕭繹有不共戴天之仇。從襄陽在陸地上進攻長江北岸的江陵,要比從長江北岸水戰進攻長江南岸的南京容易的多。所以,胡僧祐等人的建議,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真實的原因還是這些人的根本都在荊州,南京不是他們的地盤,自然希望國都放在江陵。

反對定都江陵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尚書右仆射王褒、黃門侍郎周弘正。蕭繹把遷都爭議放在朝堂上讓大家討論,王褒反對定都江陵的理由,還是定都南京,有天然的合法性。不定都南京,誰承認你是君臨四海的皇帝?

王褒話音剛落,就遭到胡僧祐等人的駁斥,他們說王褒之所以要還都南京,只因為王褒是東土士族(南齊宰相王儉的曾孫),是為自己私利著想。周弘正駁斥胡僧祐說:“王褒是東人,向東遷都不對?這等於你們自己打自己的臉,你們是西人,所以就應該把國都放在西邊?”

王褒、周弘正的反對意見,多是隔靴搔癢,都沒說到點子上。當時,除了蕭詧控制襄陽外,西魏宇文泰已出兵西川。江陵以北有蕭詧,江陵以西有宇文泰,無論是蕭詧走陸路攻江陵,還是宇文泰順江攻江陵,都不難。如果還都南京,固然江北就是北齊,但過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南京以東、以南沒有強敵,以西又有千里之外的江陵作為屏障,安全系數相對較高。南京憑江恃險,易守難攻,而江陵處在四戰之地,易攻難守。

不論從軍事地理、經濟、權力的角度,還都南京都比定都江陵更為合適,但是蕭繹與荊州的關係實在太深。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19歲的蕭繹出任荊州刺史,後幾經調轉,又複任荊州刺史。蕭繹手下心腹重臣多是荊州人,即“楚人”,他們不想離開荊州故土。而蕭繹本人又對荊州有很深的感情,自己能滅侯景,也是倚仗荊州與荊州人。如果還都南京,自己在南京的“人情”也不太熟。去了一個自己“人情”不太熟的地方,又丟掉了荊州士族的支持,蕭繹兩頭不討好。

蕭繹最終否決了王褒、周弘正,以及武昌太守朱買臣(荊州人)還都南京的建議,定都於時稱“全盛”的江陵。只不過,為了安撫東人,蕭繹把江陵外城十二座城市都改成南京的名字,但這又有什麽用呢?

僅僅一年後,梁承聖三年(公元554年)九月,西魏宇文泰大舉出兵,在蕭詧的配合下,進攻江陵。很快,江陵失陷,蕭繹被蕭詧殺害。在魏兵進攻之前,梁散騎郎庾季才就勸過蕭繹趕緊還都南京,置重兵於江陵作為南京屏障。庾季才認為這樣一來,即使丟掉江陵,至少我們還能保住江東半壁,可惜蕭繹不聽。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