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將來能走多遠,取決於父母的心氣

01

昨天,在一個公號看到一篇“請您指教”的文章,文章類似求助帖,一個西安的雙胞胎媽媽,文章主要聚焦孩子升小學擇校的問題。

該家長面臨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創新理念小學三個選擇,她從師資、辦學條件、費用,離家距離、家長層次等多方面列舉了三所學校的優劣及自己家庭的承受力。

某公號把她的問題加以整理,放在平台上讓大家各抒己見。

正如公布者所說:看到各類家長的留言,對於促進個人的思考,也是一種提升。

閱覽完所有的家長留言,根據留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家長:

第一類是:認同家長的影響力,認為家庭的影響力最大,學校影響力次之,認為陪伴的力量巨大,並相信孩子的內在力量、成長的力量、向上向善的力量,相信愛的力量。

主張家長在經濟上量力而行即可。

圖片來源:電視劇《一半藍色半分青》

第二類是:認為公辦比私立值得選擇,原因在於:一個有國家補助又不以盈利為目的,一個正好相反。一進一出費用差別很大卻並不見得是教育和管理水準的差別。

所以,主張上公立,費用正好也偏低,家長壓力不大,不必太過糾結。

第三類:認同環境的力量,包括學校、同學,同學家長、老師、家長等一切大環境和微環境的影響,認為家長的心氣影響孩子的未來。

主張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一個略高一點的目標,讓孩子自身迸發出一種向上力,給孩子更好的選擇。

當然,細讀家長們的留言,能看出,幾乎所有留言者,都是二三線城市生活的。

而第三類觀點的提出者就是我,一個徘徊在四線城市的家長。

是的,我家的孩子也面臨孩子上小學擇校的問題。不過,我糾結的是:孩子在市裡上還是在縣城上。

我和老公在市裡結婚落戶,雖然這裡的地級市,不算大,但相對縣城也足夠繁華。

我和老公婚前都有十餘年在市裡生活工作的經歷。

老大一歲時我跟隨老公到縣城創業。現在老大六歲半,今年準備入小學。

相對於市裡的學校和縣城的學校,我果斷選擇市裡的學校。

原因還要從我的工作經歷說起:

我之前一直在幼稚園工作,很多年。拿我所在的地級市幼稚園的平均水準和縣裡相比,幾乎要相差十年左右!我說的差異,指的是硬體水準和教學理念。

有許多家長一直質疑教學理念是個什麽東西,認為這不過是上下嘴唇一碰說出來的一個詞語而已,感覺很虛,說到底最終還要歸到學習成績的。

可不要忘了,在學習成績這一直觀結果達成前,是有許多重要學習習慣要養成的:學習效率、學習習慣、知識面的寬廣度……

圖片來源:電視劇《一半藍色半分青》

而就“以孩子為主體”這一理念,縣城普遍的認同度和市區扯平就需要差不多10年左右的時間。

現在縣城大多數家長,還停留在孩子學前班知識學的少,能否跟上一年級的水準上還是個未知數,而縣城裡最好的幼稚園,還做不到所有老師都能貫徹“遊戲化”教學的理念和方式。

而十年前,我所在的幼稚園,“沒有遊戲就沒有教學”的理念,就已經被每個老師內化成教條了。

縣城幼稚園硬體的普遍提升,也是近幾年的事。

各幼稚園服務廠商,為了開拓縣級市場,才推動縣裡幼稚園的平均硬體水準大幅提升,各類學習培訓也才在縣城各類幼稚園興起。

而十年前,我所在的市區幼稚園,就已經常常外出培訓學習,接受各種教育觀念的洗禮。

02

說到這裡,你一定知道我想要表述什麽了。是的,縣城不差錢,但文化社科的平均水準及人們的普遍認知,比市裡的平均水準要差十年左右。

我這樣說,絕不是空穴來風。

最近參加了幾場年輕人的婚禮,受縣城酒店客觀場地限制,婚禮的程式及場面和十年前我同齡人在市區結婚的場面和程式類似,基本差不多。

而現在,我那些留在市裡生活的同學同事們,通過他們在朋友圈不時展示的婚禮小影片中可以感歎,現在婚禮形式的新奇和高大上。

這一切都說明:縣城和市區差距不在錢,在於觀念更新上。

我們繼續說回到教育問題上。

如果你在縣城及以下生活過,你就知道,教育不但競爭激烈,而且非常殘酷。許多資質不錯的孩子,因為父母理念,環境所趨,已經在基礎教育上走得舉步維艱。

許多孩子的未來,更多的時候是父母的心氣托起來的!

當然,這不是搶跑,不是搶學,而是父母對孩子將來走多遠,怎麽走的一個合理規劃。

而大多數家長,是無暇認識和思考這一點的。

在教育方向選擇上,我認為,家長應該在“跳一跳”夠得著的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者說選擇。

圖片來源:電視劇《一半藍色半分青》

上周帶女兒去學鋼琴,同學中有一位初一的女生,鋼琴剛剛學了一年,已然彈到了八級的水準,注意哦,是八級的水準而不是八級的曲子。

課間閑聊時,才知道原來,女生在小學時學過兩三年電子琴,當時彈得特別好,但女生那時小,覺得學琴太辛苦了,就跟父母提出,不要學了。

她的媽媽也認為:孩子搞好文化課就足夠了,別的不用多學。結果,女生升入初中後,發現她雖然文化成績好,可沒有一技之長。

她所在的學霸圈子,每個孩子都精通一樣樂器。這下她著急了,自己跑到鋼琴學校非要繼續學,她媽媽當時還不情願的說:一個女生學那麽多幹什麽?

最後拗不過孩子,才又讓孩子重新學琴。

女孩成績很好,我問她將來有什麽打算,她卻羞澀地笑笑說:“沒什麽打算。我媽說,差不多就行了。 ”

差不多……差不多是什麽概念呢?家長不知道,就是這個“差不多”的觀念,其實已經讓孩子差很多了。

父母沒有很高的心氣和很大的動力,去支持鼓勵孩子,孩子能走多遠呢?

這樣的情形才是讓我最心痛的。

03

我家前邊有一所職業高中。前些年國家興起職業教育,幾乎每個縣城普及一所職業高中。

這所職高,沒有突出的專業,也沒有很順暢的學生就業管道,即使有,也是為工廠輸送大批流水勞動力的那種勞動力加工廠。

恰逢一次運動會,我有機會帶娃進去觀看。運動會結束後,我和中午在那兒值班的孩子們聊天。

那些和高中二年級同齡的孩子們,生活和課業幾乎沒有壓力,相當輕鬆,只等畢業證一拿,到社會上去謀生闖蕩。

我問他們為什麽不考高中,而選擇職中?孩子們居然回答我:“我們幾個初中時成績都不錯,可要是上高中萬一考不上大學怎麽辦?上職中,畢業就能對口就業。”

圖片來源:電視劇《一半藍色半分青》

孩子們的回答令我非常難過,我以為:大多數上職中的孩子,和我當年讀師范一樣,被家庭條件所迫,或是成績不好不得已。

不料,她們卻因為“怕上高中考不上大學而選擇職業中學。” 因為這個太過現實的理由,放棄了繼續求學。

如果,孩子的興趣,真的在職業中學的某個專業,早早鑽進這個領域,也未嘗不可。

可就為了對口就業,就放棄上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放棄人生那麽多的可能性,這樣的觀念來源於哪裡呢?

最多的可能性,還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對孩子的成長缺乏合理的規劃,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心氣”。

一切隨緣的教育,教育隨緣的父母,生活可能暫時會輕鬆,可是,收獲一個奔波在社會底層生活的孩子和收獲一個有知識有文化能多維度經營人生的孩子,哪種晚年更幸福呢?!

不要再說投資教育沒有用。

縱觀國內,大中城市產業更新換代,鄉村及小城市加快城鎮化進程,哪一樣建設和發展不需要知識、不需要科技、不要人才?!

沒有持續優質的教育及教育練就的思維,僅憑低端產業的經營和服務,還想再創輝煌,恐怕,在這個時代有點難。

前面關於小學擇校的各種討論中,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小學在哪裡上無所謂。

事實上,我聽到的這類聲音也很多。可小學時在一種“無所謂”的狀態中度過了,中學一下子緊張起來,孩子的學習習慣、能量及基礎知識積累哪裡來?

空中閣樓我確實聽說過,但真沒見過。

我的好閨蜜,孩子剛上初二,她就一直教導我們:小學的習慣和基礎太重要了,如果不打好基礎的話,初中和高中一定會吃力。我家就吃了“認為小學無所謂”的虧,只顧著讓孩子“快樂”了。

圖片來源:電視劇《再見我們的幼稚園》

又是佛系隨緣家長釀的後悔果。

04

我自己也有類似經歷。

初中時,父母糾結讓我考高中還是考師范。那時,家裡條件困難,我很“體諒”父母,主動提出報考師范,儘管當時心有不甘,但那時年輕氣盛,覺得條條大路通羅馬。

畢業後我做了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儘管我參加了大專、本科等學歷考試,學英語,學設計,一直不停學習,可終究底子薄,起點低,各種機會都難以把握。

在近幾年社會的各類公開招聘中,報考條件動輒就要求研究生畢業,即便是最普通的“全日製專科和本科畢業”,就把我卡得死死的。

沒有學歷,沒有系統的高等教育經歷,即使你很有潛力,也很難敲開一個好部門的大門。

我向往羅馬,可“全日製”三個字讓我連“村口”都邁不出。

我沒有老乾媽陶華碧、灣仔碼頭臧健和破釜沉舟創業的勇氣。我沒有李剛那樣的爸爸,亦沒有王思聰自帶富貴的命。

我只是按部就班學習、工作的普通人,年近四十,不出意外的話,我已經看到了人生的平均高度。

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庭,優質系統的教育是最好走的人生路。而父母的心氣,是孩子走上這條路的源動力。

而初中時和我一樣家貧的一名女同學,成績也同樣很好。

當時她爸爸特別支持她上高中,考大學。那名女同學很感恩爸爸做出這樣的決定,當時在農村,能全力支持子女上大學的家長並不多,多數家長沒有那麽超前的教育理念。

女同學以不錯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後落戶廣州,現在生活很好,或者說,以她後來的高度,她獲得到更好生活,比我要容易許多。

當年,省下了我讀高中三年的學費,我家並沒有比我女同學家生活更好;她家也並沒有因為她多上了幾年學而更貧窮。

圖片來源:電視劇《一半藍色半分青》

乘著社會快速發展的列車,我們的父母都過上了好日子,可我最佳求學的時期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我不敢說如果自己讀高中考大學也一樣能有不錯的結果,但至少人生可能性會更多些。

父母對孩子的心氣高低,決定了孩子迥然的未來。

家長的量力而行,更多的不是湊合和隨緣嗎?正是這兩點,足以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走向。

而心氣高的家長,事實上,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年齡,竭盡全力把他們向上托起,希望他們擁有更廣闊的人生。

一個隨緣一個竭盡全力,兩種孩子的人生走向,從父母這裡開始就已經有了差異,再加之孩子獲得的不同物質和精神支持,兩類孩子的人生差別會有多大,真的無法想象。

快速發展的時代,容不得我們去試驗那種選擇更好,孩子的黃金教育期就那麽短短十幾年,如果可能,在能力範圍內拚一拚吧。

或許,家長的一個選擇,帶來的就是孩子一生的軌跡的改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