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紮根臨床十幾年,治雜病經驗精華

什麼是雜病?對於這個問題,難以有一個準確的回答。雜病這個概念,據目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靈樞·雜病》篇中,主要論述因經氣厥逆所引起病證,各種心痛及喉痹、瘧疾、膝痛、呃逆、大小便不通等。因論述範圍廣、病種多,故稱之為雜病。

東漢末年,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由於戰亂頻繁,以致原書流散於民間,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即傳於後世的《金匱要略》。這裡的雜病泛指傷寒、溫病以外的多種疾病(以內科病證為主)。還有一種觀點,將疑難病症統稱之為雜病。我個人認為,雜病應指病因複雜、病情複雜、病機複雜、病程較久、治療困難的一類病症,即使是外感疾病,如傷寒六經病證、溫病衛氣營血病證、三焦病證等,經過失治誤治,成為壞證、變證,遷延日久,病邪深入臟腑、營衛、氣血、經絡,外感疾病也就變成內傷雜病了,這時治療,就須遵循治療雜病的規律去進行了。

雜病的治療頗為棘手。因為雜病病因較為複雜,基本病機多是由於機體失和,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氣血、經絡、臟腑、情志失和等導致;雜病的基本特點是時間久、病情雜,涉及多系統、多臟器損害,因此單純用汗、吐、下、溫、清、消、補已不能適應雜病的病因病機病情的變化。和法是運用調和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氣血、經絡、臟腑、情志失和的方法,使機體恢復平衡,從而治療疾病,因此應對病因複雜、病情複雜的雜病,唯有和法方能勝任。

和法是治療雜病總的大法,臨床當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如調和陰陽法、表裡雙解法、寒熱共用法、扶正祛邪法、調理氣血法、疏通經絡法、調理臟腑法、疏肝理氣法等等。雜病治療往往需要兩法合用、三法合用,甚至更多法合用,很少單獨用一法施治,數法合用是常事。

雜病治療的用藥特點也有所不同,或寒熱共用,或數臟並調,或奇正並用,或攻補兼施,藥味往往較多,劑量較大,總之是一個「雜」字,這和雜病本身病情雜、涉及多臟器、多系統受損是相關聯的,和現代醫學針對複雜疾病實施多靶點治療的思想也是完全一致的。

《金匱要略》是目前所知中醫治療雜病的第一部專著,在該書中張仲景充分體現了《黃帝內經》「謹查陰陽而調,以平為期」的治療原則,確立了以病名為分類,臟腑辨證為核心,運用四診八綱對雜病進行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是中醫臨床理法方葯治療體系建立和完善的標誌,成為後世醫家治療雜病的臨床寶典和研究雜病治療不竭靈感的源泉,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導著我們對雜病的治療。後世如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徐大椿《雜病源》、李杲《雜病方論》、彭浩《雜病正傳》、劉純《雜病治例》《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景嶽全書·雜證謨》、霍英兆《雜證全書》、丹波元簡《雜病廣要》等雜病專著,承仲景遺緒,各有建樹,推動了雜病學術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發展。這些都值得我們取法乎上。

作者說……

年輕時,我曾承擔過《金匱要略》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深感仲景雜病學說博大精深,是一座宏偉的寶庫,由此我對雜病的治療和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諸多先賢的影響下,我後來專註於雜病的治療,尤其將心系、脾胃、肺系的雜病作為我臨床工作的重點。經過幾十年臨床實踐的不斷磨礪,在前賢的基礎上,有了一些自己的學術觀點、臨床經驗和心得體會。為了推動對雜病的學術研究,促進雜病學說的發展,有益於後學,故不避愚陋,囑弟子邱敏將我在雜病治療中的一些學術經驗和心得體會整理編輯成冊,刊行於世,如能對同行諸君治療雜病有所感悟,有所補益,則吾願足矣!由於本人學識疏淺,書中謬誤定然不少,實有望能就正於大方之家。

以下是廣告時間……

推薦好書——《曾定倫雜病學術經驗集萃》

內容介紹

該書對曾定倫數十年診治內科雜病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進行系統總結,通過對老師真實醫案的記載、總結和追訪,突出其療效顯著,見解獨到,發人深思,啟人醫緒的學術思想,臨床思路,思辨方法和臨床經驗,對廣大中醫藥院校學生和臨床中醫藥人員提高中醫素養,擴大中醫辨治思維,提高臨床療效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重慶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專業;跟隨曾定倫老師臨床以來,將老師經典醫案、學術經驗總結,文章在多個國家級中醫核心期刊上發表;並受《中國中醫藥報》「學術與臨床」版邀請開闢專欄介紹曾定倫老師臨床經驗,影響廣泛,深受好評。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 《曾定倫雜病學術經驗集萃》,由中醫出版整理髮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庫。-0423,歡迎投稿嘮嗑。

覺得不錯請點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