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57歲的李女士退休前是位公司高管,工作非常忙碌,退休後謝絕了部門的返聘,開始旅遊、健身,開開心心地過起自己的晚年生活,她把旅遊行程安排得很滿,即便回到家中,也天天和小區的阿姨媽媽們跳廣場舞、快走、練瑜伽。可是還不到半年,李女士就開心不起來了,她腰痛、左膝蓋也痛,到我們康復醫學科門診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左膝內側半月板後角撕裂,外側小盤狀半月板伴變性;左膝退變、關節腔積液」,結合李女士癥狀,「骨性關節炎」的診斷基本成立。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家住上海徐匯區62歲的張女士因為雙膝關節慢性疼痛十餘年來門診就診,仔細詢問病史後得知其酷愛養寵物狗,前後養過3隻狗,長達18年,每天遛狗兩次,需要撿拾糞便以及清洗寵物四肢而重複下蹲八、九次。經過交談,張女士恍然大悟,找到了關節疼痛遷延不愈的原因之一,改變了自己經常下蹲的行為方式,以坐矮凳子替代下蹲,同時,接受了康復理療治療、注意局部保暖以及加強股四頭肌訓練等保守治療,三個月後雙膝關節疼痛逐步緩解。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骨性關節炎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據WHO統計,骨關節病在全球50歲以上人口中的發病率為50%,美國的發病率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列位第二,我國也達到了50%以上。

目前我國骨性關節炎患者超過1億,50歲以上人口發病率為60%以上,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60-70%,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70-80%。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膝骨性關節炎中女性多於男性,這和女性下蹲動作多於男性、以及女性進入更年期(圍絕經期)隨著雌激素的減少骨質失去保障有關。

研究顯示,人們在平躺時膝關節負重幾乎為零,站起來和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骨關節病的初始癥狀輕微,常不被人們所重視,當癥狀明顯影響正常活動時,往往已發展到嚴重階段。因此,要提倡「省著用,悠著點」的理念,調整心態,早期預防,做好自我保健,堅持治療對骨關節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1. 面對現實,調整心態。

衰老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關節在陪伴著主人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也會逐漸老化發生退行性變化。骨關節病是一種緩慢發展的以軟骨退變為主的疾病,中老年患者在出現疼痛等癥狀時首先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排除其他疾病確診為退變性骨關節病後,要從心理上坦然接受自己身體結構發生的變化,並以積極的態度學習相關的關節保健知識,從思想上藐視,從自我保健上重視,減緩關節老化的速度。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2. 省著用,悠著點。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關節的使用也是很有講究的,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和年齡,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比如游泳是一項對關節沒有壓力的理想的鍛煉項目,但是往往限於條件,難以在市民中普及。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那麼,慢走、廣場舞等項目比較受中老年人的歡迎,關鍵是鍛煉「度」的掌控,我們提倡適可而止的鍛煉,或者說是淺嘗即止的鍛煉,象李女士這樣過度的鍛煉,象張女士常年過度的下蹲是她們罹患骨性關節炎的重要誘發因素。

3. 持之以恆,長期保健。

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診斷是依據1983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的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將患者分為輕、中、重度三種類型。

輕度患者僅有關節疼痛,治療方法可採用健康教育,有氧操,關節保護等簡單的自我保健治療;

中度患者除有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還伴有關節僵硬,治療方法可採用磁熱療法,中頻電療法及肌力訓練等物理因子治療和運動療法;

重度患者除表現為關節變形、腫大、生活不能自理,治療方法可採用磁熱療法,中頻電療法及肌力訓練和必要的手術方法進行適合的康復治療。

由於人的老化是漸進的悄悄的,關節的退行性病變也是在同步的,人還要生活和工作,不可能讓關節處於完全靜止狀態。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所以,部分患者在接受了理療、局部注射藥物等保守治療後,經常焦慮:「怎麼還痛啊,怎麼還不好呢?」以我們的臨床經驗來看,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遷延不愈是該病的特點,患者要有耐心,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即便是理療等保守治療,一般一個療程需要3個月才能見效,需要患者和康復醫師、技師的共同努力,遇到一個好醫生不容易,但做個好病人也是很不易的,要堅持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規避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這是一個磨合的過程,需要醫患共同努力。

我們對萬餘名膝骨關節炎患者經過分類方法的康復治療,獲得了明顯的癥狀改善。對輕度患者採用必要的功能鍛煉,中度患者採用康復治療加關節腔內注射,對重症患者採用康復治療加關節腔內注射和佩戴保護性支具及必要時手術治療等手段。膝骨關節病的分級治療不僅減輕了患者和社會的負擔,同時也緩解了國家的醫療付出。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膝骨關節病的預防保健包括自我保健、運動療法和飲食調整,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和掌握正確的健康知識,包括適當的體育鍛煉,調整飲食,減輕體重,增強肌肉力量,避免關節過度負重,受潮,受寒,注意保暖,嚴禁久坐,久站,肥胖患者適當減肥;發作期間少行走,少登山,少爬樓梯等,掌握適當的運動療法和合理補鈣的方法及飲食療法有利於該病的緩解。

專家介紹:


提倡骨關節保健新理念

白躍宏


黃宗煒 攝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導。擅長骨科脊柱疾病以及頸肩腰腿痛的診斷治療與康復;尤其是慢性下腰痛(即「腰肌勞損」)的診斷、治療與康復;四肢骨關節病的診斷、治療與康復;周圍神經損傷後的治療與康復。

專家門診時間:

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網路編輯:陳師睿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