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販賣焦慮,35歲的中年人都不配上熱搜?

央視網消息(記者汪佳瑩):李深的微信響了,來自於一個他不太熟悉的頭像。“你們還招人不?”對方開門見山,李深這才回想起來,白天他曾在朋友圈裡發過一條招聘信息,也終於反應過來,這個“熟悉的陌生人”是他很久沒有聯繫的前同事張婧。作為創業公司的部門經理,眼下,李深的手底下確實有一個職位的空缺。

“招呢。”李深回復道,“我我我,我說真的,我正在跟公司談離職呢。”張婧很快有了回應。

張婧的話讓李深有些意外,沒記錯的話,早年兩人共事了一段時間後,張婧就跳槽去了BAT,這麽多年穩扎穩打也一直沒有離開。李深想不出張婧為什麽要離職,作為行業的領頭羊,BAT的福利待遇自然不必說,就算是熬年限,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像自己這種創業公司,看著大小有個“title”,但說不定哪天就黃了。

氛圍不太好、乾起活來累心,張婧解答著李深心中的疑惑,看來乾得不開心,正常離職也能理解,“但是......”李深剛打出兩個字,張婧緊接著說:“而且年紀大,公司要裁的。”李深不禁聯想到從年初開始BAT陸續裁員的風波。可是互聯網行業的高峰期儼然已經過去,離開大公司並非就能找到更好的去處。李深深知創業的艱難,作為同事也是朋友,他仍然極力勸說張婧留在BAT,畢竟出來容易回去難,“抱大腿”也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回不去了,留不下,現在都是95後。”張婧斬釘截鐵地說。

83年的張婧跟“95後”相比確實是“太老了”。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互聯網公司員工平均年齡普遍較低。2018年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谷歌30歲,Facebook29歲。而在國內,騰訊、華為的員工平均年齡都在28歲左右。

釜水將沸,遊魚未知。想到之前掀起的一波“996工作製”的討論熱潮,如同是在為大公司的“人員優化”做了一次預警。張婧此刻的未雨綢繆不再是杞人憂天,不管公司接踵而來的變化是不是變相裁員,與其狼狽離職不如提早準備。

大數據的反饋同樣撥弄著每一個職場人的敏感神經。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共有35家知名企業被曝裁員、降薪,其中以金融業和互聯網行業最為慘烈。不過,這些企業都把裁員說成優化人員配置,並沒有正面回應傳聞。而《智聯招聘2019春季跳槽報告》中顯示,超三成白領反映公司有裁員動作,金融業和互聯網行業仍然是裁員比例較高的領域,表示企業有裁員現象的白領佔比分別為39.82%和39.74%,這兩個行業在2018年均出現了用人需求實際下降的情況。

危機之下,年齡,似乎變成了職場最不容爭辯的淘汰“借口”。

35歲是中年嗎?當然,30歲就是中年了

有同樣感受的不光是張婧,已經獲得續簽的“互聯網老兵”侯峰將在月底正式完成離職,結束自己十幾年的互聯網從業生涯,投入一個全新的行業。

“主要就是年齡問題。工作談不上有什麽太多的正向積累,更多的還是一些拚精力、拚速度的,如果一直是這樣做下去,可能未來只會比現在更糟,不會比現在更好。”33歲的侯峰工作經驗豐富,做內容出身的他曾在3家不同類型的互聯網公司任過不同的職位。如今就職的這家公司同樣也是行業內數得上的知名企業。

跳槽年年都有,今年主要是裁員,說起在公司這一年最大的直觀感受,侯峰笑著說:“食堂吃飯的人少了,停車有停車位。”因為是公司業務的核心部分,侯峰所在的部門在今年還沒有遭遇過裁員。雖然還未有殃及,周遭的一切侯峰也都看在眼裡,“其他部門有,基本都是很突然的。”而他離開的想法並不是在這波裁員潮下才產生的。

侯峰把自己比喻成“搬運工”“安裝工”。剛來的時候,侯峰的部門才成立一年多,需要一些有經驗的。“現在我們再招人就招畢業一年、或者剛畢業的。從我們主管的角度考慮,剛畢業的人可塑性比較強,現在的行業經驗,並沒有太重要,你做個一年、兩年,跟做個五年、十年的,其實沒差太多。”

有時間、有精力、想拚還便宜,除了經驗,年輕人什麽都有。

“30歲,在其他行業可能還是蒸蒸日上的一個年齡。但對於這個行業來說,就已經算中年了。互聯網發展太快了,需要這些還沒有家庭、還沒有太多羈絆的新鮮血液,他們學東西更快,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也更強。”效率打折、體力下滑不得不讓侯峰服氣,久坐和熬夜都讓他感到身心俱疲,“我們這些年齡偏大的,像通宵、倒班確實不太適合了。”

侯峰在一年前就下定決心離開。而現實情況是,這一年投出去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年輕的時候,談個一兩家可能就有人給個offer。現在基本上都很少。”這一年,侯峰思考著,“有些行業它是隨著你年齡的增加,你會越值錢,或者做得更好。而我從事的領域,周邊像我這麽大的基本都很少了。你的未來是什麽樣,在這個行業是看不到的。”

被辭退的人,真乾的不行,跟年齡無關

優達的35歲比想象中來得快一些,作為職場女性,她在35歲之前完成了跳槽、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在編輯、妻子、母親的角色中不斷轉換,忙碌已然變成家常便飯,根本無暇顧及所謂的職場危機、職場焦慮。

“應該不會裁我反正。”優達的這份自信來源於對自己業務的把握,跟年齡無關。她所在的出版行業人才濟濟,在這個圈子優達接觸過很多特別有才華的人,但才華歸才華,乾起活來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有的是真待不住,乾一段時間就走了。有的就是很具體的活,他們不願意乾。”

工作中的繁瑣與重複最終考驗的是耐性而非才智。一個蘿卜一個坑,優達這樣形容自己的崗位,沒有誰不可取代,但現在自己的工作也確實沒有被取代的必要。誰也無法保證未來,就目前而言,這一兩年工作上的變數她覺得並不大。“我們部門不缺文藝青年,缺的是腳踏實地乾活的人。”

即便沒輪到自己,優達也不會對裁員風波置若罔聞。她的同學就剛剛遭遇了裁員,同齡、男性、外企、且研究生畢業,看著起點不差,但被裁還是避免不了。“他們公司放棄了在中國的一個業務,所以整個團隊就被裁掉了。”尷尬的是,這不是她這位同學第一次被裁,“我還問過他,他是做芯片測試的,像這種活,相對來說技術含量是比較少的,如果有一個更年輕的人過來,又能加班,又積極,那必然受歡迎。”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年齡真的是壓死職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嗎?優達覺得這個問題很複雜。她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被替代是一個比較自然的現象,你得接受它。但另一方面,在一個崗位,如果長時間沒有成長、沒有積累,被取代是一種必然。年齡、資歷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就是資本,用不好就是浪費。

“其實對我來說,反而覺得壓力不如前兩年大,畢竟是積累了一些東西,工作還是可以挑的,當然那個崗位適不適合我,要不要我那是另說。反而是剛畢業那會兒比較弱勢,議價空間比較小。”

工作不是找不到,是好工作不好找,這幾乎成了中年“夾心族”的共識。高級別崗位就那麽多,一旦上不去又不願意下來,再去跟年輕人拚精力,只剩兩個字:難受。

難受也許只是階段性的,優達坦言:“我覺得有些方面,還在吃人口紅利,比如找更年輕的,工資不用付那麽高,還能夠要求他加班,這是人口紅利期。人口紅利期是會過去的,等消失之後,也許我們會面臨像日本一樣,很多崗位可能還是需要年齡大的人來做。”

那些35歲消失的“中年人”都去哪兒了?

“你看,沒有人說45歲焦慮吧,那是真焦慮。”

裁員是真有,離職也很多,但優達覺得這是一種常態。同齡人抱團取暖,關注和自己相關的話題很正常。誰也不想被裁,但真要遇上了,日子還得過下去。

中年焦慮正在被放大。“焦慮是什麽?因為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現在生活節奏這麽快,工作壓力這麽大,每個人都會焦慮。”侯峰接下來將進入保險業,自己已經對前幾月入不敷出的狀態有所準備。伴侶的支持在這個時候顯得格外重要,侯峰妻子的穩定工作將維持這個家庭的基本運轉。“生活成本並不是很大,我們也有一些積蓄,不會說一辭職就過不下去。但如果是兩個人都失業的話,那後果是不敢想象的。”

優達同樣肯定了家庭積累的重要性,高額房貸、國際學校、一身名牌,一定要追求和自己不匹配的生活,超出自己的收支平衡來維持表面的“精致”,她認為不可取。“如果你老公遭遇裁員,待業在家呢?”優達想了想給出一個權衡後的答案:“一兩年我覺得還撐得住,只要他心態沒問題就行。”她琢磨著,自己可以容忍,但老公也許就先崩了,“不光是丟了工作,一旦遇到家人生病,可能就扛不住。收支要有余量,生活要有可選擇的空間。”

有選擇的,還有優達被裁員的同學,外企的補償金足夠他過渡一段時間。“都很正規,補償金很多。工作還沒有找到,人家還在泰國玩呢。”工作是很難找,但優達相信自己的同學還是會找到的。

此刻,張婧也已經和公司做好協商,離開了自己工作多年的BAT,轉投另一家企業,雖然談不上華麗轉身,但也算有了不錯的歸宿。

還有侯峰那些被裁員的同事,“該找工作找工作,該調崗調崗,有些人可能就覺得被裁還有補償,也還不錯。有的人無所謂,不就換個工作而已。”

今年北京的夏天比以往更加難熬,好在立秋帶來了一些涼爽與溫柔,十字街口的紅綠燈依然在閃爍,斑馬線上的腳步依然不停歇,沒有人在意其中誰是失業者,而這個城市失意的人永遠不嫌多。冬天也將如期而至,關於職場寒冬的討論也不會停止,35歲終將會到來,而下一個淘汰者,會是你嗎?(文章中的被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