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公司是怎樣裁人的

【“近觀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歐商學院客座講師陳藥師在界面新聞開設的專欄,講述日本的商業和文化】。

996合理嗎

年前,我的一位朋友被公司裁掉了。他在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了多年,裁掉他的理由是——常年來不肯貫徹公司996的規定。

什麽是996,互聯網公司從業者肯定耳熟能詳,就是每天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合法嗎?反正廣泛存在。

這哥們上有老下有小,幾年前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還生了二胎,中年人的焦慮、困頓、掙扎在他身上體現的一覽無余。

為了接送孩子上學,他常常起的比雞早,下午從公司偷偷溜出去,接孩子回家,然後再跑回公司上班,熬到晚上9點下班。

領導在每天給微信工作群裡發雞湯的間隙,發現了這哥們的行為,終於忍無可忍 ,要他自己辭職,並且不給賠償,嚴格的來說,這不是裁人,是裁人還不想給補償。

老闆甚至還下了死命令,以後招人不招北京人,因為他們有老有小有家有業,無法996——是的,那哥們就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後來,他谘詢了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收集了公司要求大家無償加班的證據,在鐵證面前,公司答應給他相應補償。現在,那哥們拿著豐厚的補償金正在周遊世界。

終身雇傭的合理性

裁人從來不是讓人愉悅的事兒,變相裁人更是讓人不恥。對於日本來說,企業奉行終身雇傭製,裁人非常困難艱辛。

在日本最初提出終身雇傭製的公司是鬆下電器。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918年提到:“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對不會解雇任何一個‘松下人’”

二戰之後,在美國佔領軍的要求下,大部分日本公司都開始推行終身雇傭製。其背後的邏輯是,正是因為日本在二戰前貧富分化過於嚴重,社會矛盾激化,才導致了他們走向了戰爭的深淵,當大部分日本人都乘上公司這台巨大的列車之後,貧富分化就會得到抑製,戰爭的危險就會消失殆盡。

所以,二戰之後,日本有一個口號—“一億國民盡中產。”

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認為,終身雇傭製其實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種演變——員工對待公司有著某種忠誠度,而公司也會善待員工及其家人。

另外一方面,從整體來看,日本社會都不鼓勵辭職跳槽。日本朝日人壽保險公司整理的一份調查資料表明:總的看,調動工作後的年均收入和終生收入不是增加,而是減少,減少程度因年齡而異。

比如,25 歲左右的人調動工作後,年均工資減少程度為70~80萬日元,35歲左右的人調轉後,年均收入減少程度為150~200萬日元。

當然,也有人調動工作之後收入會增加,或者至少不變,那就是年輕且有特殊技能的人;還有就是從平均收入低的行業(如傳統製造業)轉向平均收入高的行業(如金融業、保險業等)。

但是整體來說,35歲以後轉行的,其終生收入沒有一個不是減少的。因此,只要企業沒有倒閉,35歲以上的職工一般會對自己的公司忠心耿耿,生死相依。

怎樣溫和的裁員

話說回來,終身雇傭製也並非萬能良藥,日本企業也不是王道樂土,裁人並非夢幻不能實現。

2001年,日本的終身雇傭製受到了衝擊。松下、富士通、NEC、索尼等各家電子公司相繼宣布裁員計劃。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項調查表明,在接受調查的591家企業中,只有9.5%的企業表示堅持“終身雇傭製”,而38.3%的企業表示“終身雇傭製”已經不需要。

終身雇傭製遇到了巨大挑戰,原因簡單來說有兩點:一個是日本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經濟陷入不景氣,企業難以維持終身雇傭員工的政策;第二,日本年輕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放,他們也在不斷接觸世界,對於終身雇傭他們也心存不滿。

既然終身雇傭製很難在維系,那麽該如何裁人就是個問題。

1949年,豐田汽車面臨著裁員的危機。當時,豐田公司剛剛走出戰爭的陰霾,需要大筆資金重建工廠,但是銀行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必須裁減冗員才能提供貸款。

豐田汽車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不願意裁人,並且為此痛苦不堪,甚至想到了自殺謝罪。而豐田汽車的工會組織也聞到了裁人的氣息,開始組織工人與公司對抗。

第二年,公司異想天開,他們發表了“募集1600名志願辭職員工”內容的重建法案。喜一郎尋求工會方面的合作,他說:“要渡過難關,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麽解散公司,要麽請一些人走下豐田這條船。實在對不起,事情弄到這個地步,是我們高層幹部的責任。”

但是工會並不買账,哪有人自願離開的?還被標榜為志願者。

豐田喜一郎萬般無奈之下,宣布辭去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以作為裁員的表率。這回員工被打動了,最終有1700人宣布自願離職,比募集目標還多了100人……

此後,朝鮮戰爭爆發,豐田汽車成為美軍供貨商,得以起死回生,而那些自願離職的人,也有相當一部分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不得不說,日本公司的員工與公司之間構成了一種血濃於水的關係,志願辭職員工並不是豐田汽車的專利。2004年,瀕於破產的日本日航公司也開始招募自願離職者,當時,公司認為需要有2700人離職,但最後實際報名的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也就是說,很多人出於對公司未來的考慮,願意自動辭職,投桃報李。

那麽補償呢?當時日航公司是這樣做的:對於提前離職者,除正常的離職金外,公司還將支付6個月工資左右的額外離職金,不給補償,是不可能的。

而最早提倡終身雇傭製的松下公司也有過裁員的歷史,但過程相對溫和。實際上,無論是在日本還是美國的商業歷史上,公司員工為了自身利益與公司對抗、鬥爭的故事都屢見不鮮。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1929年大蕭條之後,工人與資方甚至爆發了血淋淋的衝突,而今天他們得以享受良好的福利、健全的法制保障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兒餅。

而對於企業來說,為員工提供好的福利、工作機會是他們的使命,無論倡導怎樣的經營理念,都應以不作惡為前提。還是鬆下幸之助老先生說得好:企業是社會的公器。

當然,人性的善與惡是並行存在的,日本企業也並非慈眉善目的道德衛士,如果法律有漏洞,誰都難以抵擋誘惑。所以,關於裁人,法律的健全、員工的覺醒、社會的輿論、媒體的關注就更加重要。

我曾經在日本公司工作多年,公司領導會記住我和我家人的生日,然後在生日當天送出蛋糕和禮物。

大概十年前,當我決定離開日本公司的時候,領導如臨大敵,一次次找我談話,問我是不是福利待遇不滿意,是不是工作內容很乏味,還是因為家庭有什麽變故?

我說,我只是想嘗試些別的事情。很多年後,我嘗試了很多新鮮的事情,但當時,日企領導對我挽留的表情依然歷歷在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