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直腸癌化療之路——那些常用的化療葯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在我國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儘管80%的結直腸癌診斷時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但即近半數患者在術後會出現局部複發或轉移,加上一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就是晚期,已失去手術切除的機會。因此化學藥物治療是結直腸癌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對此並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結直腸癌化療藥物有哪些?

20世紀50年代以來,氟尿嘧啶一直作為結直腸癌治療的基本化療藥物廣泛應用於臨床。90年代中後期,新的高效化療藥物如奧沙利鉑、伊立替康、卡培他濱的相繼研發上市,使得結直腸癌化療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結直腸癌的化療葯以氟尿嘧啶類的氟尿嘧啶、卡培他濱,鉑類的奧沙利鉑和喜樹鹼類的伊立替康三類葯為主,呈三足鼎立之勢。

(一) 氟尿嘧啶類

1、氟尿嘧啶(5-FU)

氟尿嘧啶(5-FU)自1957年應用於臨床以來,是最早被公認為治療結直腸癌有效的藥物,至今仍是治療結直腸癌最重要的藥物。5-FU是尿嘧啶5位上的氫被氟取代的衍生物,進入細胞後轉化為單磷酸脫氧氟尿嘧啶,通過抑製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干擾DNA的合成,起到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臨床上用於多種腫瘤(如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膀胱癌、皮膚癌等)的治療有效,尤對消化道癌及其他實體瘤有良好療效,可靜脈或腔內注射,口服吸收不完全。其單獨使用的有效率約在20%左右,通過與亞葉酸鈣聯合使用明顯可提高其療效。

不良反應

氟尿嘧啶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一般都不是十分嚴重;比較常見的還有血象降低,大多在療程開始2-3周內降至最低點,大約在3-4周時可以恢復正常,注意加強營養,定期複查血象,如果有發熱等癥狀時需警惕出現了嚴重周圍血白細胞減低的情況,及時用藥物處理,防患於未然;此外靜脈推注或靜脈滴注時藥物外溢可引起局部疼痛、壞死和炎症。

2、卡培他濱

卡培他濱是一種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氟尿嘧啶的衍生物,屬嘧啶類抗代謝藥物。基礎及臨床研究表明,卡培他濱是目前最具有活性的口服氟嘧啶類藥物。卡培他濱是一種對腫瘤細胞有選擇性活性的口服細胞毒性製劑,是5-FU的前體,本身無細胞毒性,但可轉化為具有細胞毒性的5-FU,其結構通過腫瘤相關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腫瘤所在部位轉化而成,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5-FU對正常人體細胞的損害。臨床上主要用於晚期原發性或轉移性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胃癌的治療。

不良反應

卡培他濱對腫瘤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作用,腫瘤組織中的藥物濃度要高於正常組織,故其不良反應較輕,且容易處理,主要包括厭食、味覺障礙、頭痛頭暈、消化不良、口腔炎、皮炎、脫髮、發熱無力、手足綜合征等,手足綜合征表現為手和足的麻剌感、麻木、疼痛、紅斑、色素沉著、腫脹、脫皮、水皰,大約有一半的患者會出現,但嚴重者少見。對於預防卡培他濱引起手足綜合征的經驗是不穿過緊的鞋襪、不戴戒指、不反覆摩擦手腳,化療後3-5天避免皮膚過度受壓或過度受熱、避免洗熱水淋浴,避免引起摩擦的行為,使用潤膚劑防止手腳過度乾燥。

小編提示

卡培他濱與華法林盡量不要聯合使用,卡培他濱與苯妥英鈉、亞葉酸不可一同服用。

卡培他濱會增強抗凝血藥物華法林的抗凝血作用,盡量不要聯合使用,聯合使用要注意調整華法林劑量;

卡培他濱不可與苯妥英鈉一同服用,一同服用會增加苯妥英鈉的血漿藥物濃度,增加藥物不良反應;

卡培他濱還不能與亞葉酸同時服用,亞葉酸會影響卡培他濱的療效,還會增加毒性反應。

(二) 鉑類

鉑類藥物包括順鉑、卡鉑、奧沙利鉑。前兩者由於腎毒性和骨髓抑製大,較少首選使用,後者雖然也有神經毒性但較輕,臨床使用較多。

奧沙利鉑

奧沙利鉑為新型第3代鉑類化療藥物,以DNA為作用部位,鉑原子與DNA鏈形成鏈內和鏈間交聯,阻斷DNA複製和轉錄,產生抗腫瘤活性。奧沙利鉑在多種腫瘤模型系統,包括在人結直腸癌模型中,都表現出廣譜的體外細胞毒性及體內抗腫瘤活性作用。體內、體外試驗也證實它適用於經過氟尿嘧啶治療失敗之後的結直腸癌轉移的患者,可單獨或聯合氟尿嘧啶使用。它與氟尿嘧啶合用有相互加強療效的作用,並且對骨髓抑製比較輕,因此常與氟尿嘧啶類藥物聯合應用。

不良反應

奧沙利鉑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製,另外一個主要毒副反應是神經系統毒性,主要表現為感覺遲鈍、感覺異常,遇冷會加重,一般為可逆轉的,隨著藥物用量增多而加重,停葯後癥狀逐漸緩解。預防神經毒性的關鍵是注意保暖,可以在點滴的手臂上戴上手套或用其他方式保暖,另外不要接觸冰冷的金屬製品,不要吃冷凍過的食品,寒冷氣象避免外出吸入寒冷的空氣。

(三) 喜樹鹼類

喜樹鹼類藥物包括羥基喜樹鹼、伊立替康,其他如絲裂黴素C、甲環亞硝脲等也曾用於結直腸癌化療,因毒性副作用大,現已很少應用。

伊立替康

伊立替康是一種天然喜樹鹼的半合成衍生物,是DNA拓撲異構酶抑製劑,通過抑製拓撲異構酶發揮細胞毒作用。其能選擇地作用於拓撲異構酶Ⅰ,對DNA太空構型、複製、重組、轉錄及有絲分裂等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乾預功能,使DNA單鏈及雙鏈斷裂,從而誘導癌細胞凋亡。伊立替康主要用於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單藥用於5-FU治療失敗的晚期直腸癌患者治療中,與最佳支持治療相比中位生存時間提高2-3個月;與氟尿嘧啶/亞葉酸鈣聯合治療對晚期直腸癌在治療療效及生存方面發揮了明顯的優勢,現已被公認為晚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之一。同時,伊立替康應用於胃癌、食管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多種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就已得出的階段性觀察結果來看,有很好的臨床適用前景,值得密切關注。

不良反應

伊立替康最常出現的不良反應是遲發性腹瀉(用藥24小時後出現的腹瀉),腹瀉會發生在患者使用藥物後24小時及下一周期化療前的任何時間,最常出現在用藥後的第5天左右,一旦發生應立即顧問醫生並對症治療,這種抗腹瀉治療應當在使用伊立替康的醫院進行。遲發性腹瀉不可忽視,治療不當有可能危及生命,當患者出現腹瀉同時伴有發熱、粒細胞減少等情況應住院診治。對於嚴重腹瀉的患者,在下個周期用藥時應考慮減少劑量。

使用伊立替康還可能出現膽鹼能綜合征,通常表現為早發性腹瀉(用藥24小時內出現的急性腹瀉)、腹部痙攣、出汗、流淚、瞳孔縮小、流涎等癥狀,與遲發性腹瀉的處理原則不一樣,膽鹼能綜合征可以用阿托品來處理。由於通常在用藥後24小時內出現,住院期間醫生往往能觀察到這種反應並及時作出適當的治療。

對於伊立替康的不良反應,最重要的是應該做到提高警惕,早期識別。出現腹瀉、發熱、白細胞或血小板減低等情況,應及時顧問醫生、及時用藥物處理,必要時需要住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不良反應的最佳時期而產生嚴重後果。另外,在使用伊立替康前應配合醫生了解有無用藥禁忌,例如是否患有慢性腸炎或腸道梗阻、膽紅素指標超過一定的標準、嚴重骨髓功能不全、孕期或哺乳期等,確定沒有這些禁忌證後,才能夠用藥。

(四) 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結直腸癌的化療用藥主要為以上三類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適當的化療藥物和化療方案,一般用藥6個月或更長時間。化療有效,但亦有毒性副作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使用。規範化合理使用這些藥物不僅可以降低II、III期結直腸癌患者的術後複發率,也能大大延長晚期患者的疾病進展時間和生存時間,提高生活品質。隨著對腫瘤分子生物學的認識以及對化療藥物藥理學的充分研究,結直腸癌患者定能迎來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化療葯,相信這一天不會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